墨石榴

墨石榴

墨石榴屬極矮生種。樹冠極矮,樹勢較強。葉狹小,披針形,濃綠色,嫩梢、幼葉、花瓣鮮紅色,花萼、果皮、籽粒紫紅色。5月至10月不斷開花結果。果實小,圓球形,直徑3~5厘米。秋季充分成熟裂果后,紫紅色種籽外露尤為美觀,是家庭養花盆栽,盆景製作的理想品種。

形態特徵


樹體矮小,樹高、冠幅均30~50厘米或更矮小。枝條細軟,灰褐色,莖刺密而細。葉狹小,披針形或倒卵形,長3~5厘米,寬0.5~1.5厘米,綠色。嫩梢、幼葉、花萼、花瓣硃紅色,單瓣。花期長,北方地區從5月中旬至10月上旬經常開花結果,花繁果多,果實小,圓球形,直徑3~5厘米,果皮、籽粒均紫黑色,故稱“墨石榴”。粒小,汁少味酸澀,北方冬季需移入-3℃以上地方防寒越冬。墨石榴矮生觀賞種還因花瓣多少、花果色澤而衍生出多個變種,其中單瓣紅花果者稱“月季榴”,單瓣黃花果者稱“銀花榴”,紅花復瓣者稱“重瓣月季榴”,白花復瓣者稱“重瓣白花榴”。

主要價值


秋季充分成熟裂果后,種籽外露尤為美觀。是盆栽、盆景用的理想品種。

生長環境


喜陽光充足,乾燥溫暖的氣候,喜肥,較耐寒,耐旱,耐瘠薄,怕水澇,適合於富含石灰質、濕潤、肥沃的土壤生長。

生態習性


“墨石榴”喜溫畏寒,需陽光充足的環境。“墨石榴”根系發達,萌生力強,耐乾旱,怕積水。耐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生長良好。“墨石榴”於3月下旬新芽萌動,抽生葉片,花期在5月上旬~9月下旬,果期在7月上旬~10月上旬,花果同期,秋季果實充分成熟后開裂,紫紅色種籽外露甚為美觀。

盆景養護


澆水
“墨石榴”較耐乾旱,但果樹生長季節需水量比休眠季節大得多,應隨時注意盆土墒情,適時澆水,夏季氣溫高,每天早晚各澆1次水;春秋季葉片脫落進入休眠,可隔1天澆1次水;冬季處於休眠期,可幾天澆1次水,盆內澆水掌握“見干見濕”和“澆則澆透”的原則,保持上下濕度一致。
施肥
“墨石榴”喜肥,上盆后先恢復根系生長,因此生長前期,宜施淡肥,用漚制的有機肥加入30倍左右水,每隔10天左右施1次,樹勢恢復生長后適當加大濃度。石榴萌芽后可施腐熟液肥,15天左右施1次;生長期每隔7~10天施1次稀釋后的有機肥液;花前用豆餅等發酵液加水100~200倍,隔15~20天1次;盛花期噴施0.2%~0.3%硼酸;坐果后噴2次0.2%磷酸二氫鉀,促進坐果;9月份最後一次施肥時,可在盆土上施少量氮鉀複合肥。噴施的時間應選擇空氣濕度較大的早晨、傍晚、陰天或雨後進行,原則是“薄肥勤施”。
修剪
為防止“墨石榴”枝葉徒長,擾亂樹形,在養護過程中,要經常修剪。修剪主要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進行,整形時除去萌櫱枝、細弱枝、病蟲枝和枯死枝,對於健壯的短枝頂部應注意保留,待以後開花結果;生長較長的劣枝,保留基部2~3個芽短截;保留有價值的長枝,可按造型蟠扎、綁縛;枝條稀少部位可短截長枝,以利抽生枝條填空,一般留3芽短截。夏季修剪主要於落花期進行,疏除細弱枝、過密枝、重疊交叉枝;長枝摘心,抑制枝條加長生長。
換盆
“墨石榴”在盆中栽植3~5年即可換盆,最佳時期為早春和深秋2個季節。換盆時將盆四周的土掏松,把植株和土球一起脫出,除去土球周圍1/3~1/2的宿土,同時剪除爛根、病根及底部密集的鬚根,剪口平滑。然後將植株重新栽入盆中,添加營養土,並用木棍將土搗實,澆足水,在陰涼處放置1天後,再移入正常的生長環境。
病蟲防治
盆栽“墨石榴”一般病蟲害較輕,病蟲害防治以預防和人工防治為主,注意及時剪除病枝葉和病果,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加強養護管理,落葉后及時清掃和去除枯枝、病枝、落葉,集中燒毀。發生蚜蟲紅蜘蛛危害時,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魚藤精800~1000倍液噴霧;天牛可人工捕殺成蟲。干腐病發病期,可用1:1:160的波爾多液或40%多菌靈膠懸劑800倍液噴霧防治;煙煤病發病期,可用0.1%~0.2%硫酸亞鐵溶液或0.3~0.5°Be石硫合劑噴霧。

盆景製作


樁材選擇
根據“墨石榴”植株不同生長年齡,製作不同類型的盆景。2年以下的“墨石榴”幼苗,可製作微型盆景,進行蟠扎及適當修剪;3~5年的可製作小型盆景,進行藝術加工;5年以上的可製作中型盆景;石榴園中的小老樹或山野的多年生石榴樹,多奇形怪狀,經過藝術加工可製作巨型或大型盆景。
養坯
“墨石榴”盆景是以小觀大,對“墨石榴”實生苗應進行矮化培養,在能維持生命的前提下,嚴格控制肥水用量及次數;短截主根,多留側根和鬚根;通過摘心、修剪控制高度及防止徒長;也可以噴施矮壯素多效唑150~300倍液進行化學控制。對山野或園中小老樹應恢復生長勢,選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陽光充足的地方種植,注意採挖時,盡量保持毛細根系,待移栽成活后,再逐漸短截主根,以適於上盆為宜。
加工造型
“墨石榴”盆景的藝術造型很重要,先應對樁材進行仔細觀察和推敲,根據其不同特點,加工為不同的造型,常見的有直乾式、斜乾式、曲乾式、懸崖式、卧乾式等,表現不同的景觀,各具異趣。造型時應用修剪及蟠扎技法,使根、干、枝的形態按人的意願去發展,達到藝術造型的目的。修剪時採用縮減、疏剪、摘心、抹芽等方法協調樹體各部分的生長,使枝幹上下交錯,形成優美的枝冠;蟠扎時採用棕繩或金屬絲使枝、干彎曲,合理佔有空間方位,從而達到形式美。
上盆
上盆宜在“墨石榴”休眠期進行。根據樹景選擇大小、深淺、質地、色彩、形狀適合的盆缽。石榴喜肥,採用多種材料配製營養土:50%堆肥土+25%園土+25%砂土,每1m土中加入25%氮磷鉀複合肥0.5~1kg,經曝晒、消毒后使用。在石榴樁材上盆前,先進行修根,剪去壞死根,損傷的側根要修剪平滑,過長的側根應剪短,然後用5°Be石硫合劑浸根消毒。上盆時,檢查花盆底孔是否通暢,然後選用幾片碎瓦放在盆底部小洞上,使瓦片與底孔間留下空隙,要保證既便於通氣又不漏土,放入一層2cm厚粗砂或碎石子等作為濾水層,以利於排水通氣。加入半盆營養土,將其做成中央高,周圍低的饅頭形,將樹樁根系展開放在營養土上,再加足營養土,同時隨搖動隨填土,並輕輕上提,使根系舒展並與土壤密接,最後將盆內營養土壓實,栽植深度應與苗木原來的深度一致,同時還應注意使盆土表面比盆沿低5cm左右,以利澆水。營養土裝好后要澆1次透水。過一段時間如營養土下沉,可適量再加入一些營養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