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修·阿諾德
馬修·阿諾德
英國詩人、評論家。拉格比公學校長、托馬斯·阿諾德之子。曾任牛津大學詩學教授(1857~1867)。主張詩要反映時代的要求,需有追求道德和智力“解放”的精神。其詩歌和評論對時弊很敏感,並能做出理性的評判。代表作有《評論一集》、《評論二集》、《文化與無政府主義》、詩歌《郡萊布和羅斯托》、《吉卜賽學者》、《色希斯》和《多佛灘》等。
馬修·阿諾德
他任牛津大學詩學教授長達十年。詩歌靈感得之於古希臘作家,歌德,華茲華斯,寫過大量文學,教育,社會問題的隨筆,猛烈抨擊英國生活和文化方面的地方主義,庸俗風氣,功利主義,成為當時知識界的批評之聲,影響了托·斯·艾略特,利維斯等一代文人。1849年,他發表第一部詩集《迷途浪子》(The Strayed Reveller)。他只能利用工作之餘的閑暇進行文學創作,但即便是業餘之作卻已使他得以躋身於維多利亞時代主要作家的行列。在中國較為流傳的散文為《英國民族的精神》。阿諾德的詩歌創作主要集中在1850年代,1860年後主要從事散文寫作,寫下了大量的文學評論和社會評論作品。阿諾德的詩作主要收集在《詩集》(Poems, 1853)、《詩歌二集》(Poems: Second Series, 1855)和《新詩集》(New Poems, 1867)中。其批評論著有《評論集》(Essay in Criticism, 1865)、《文化與無政府》(Culture and Anarchy, 1869)《文學與教條》(Literature and Dogma,1873)《評論荷馬史詩譯本》和《評論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