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火把花的結果 展開

火把花

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的植物

火把花,植物名,產雲南西部至中部,西藏東南部;生於多石草坡及灌叢中,在密林中少見,海拔1450—3000米。在雲南白族火把節以後花開放如火,故名火把花,可供觀賞,人葯代密蒙花,用以明目。

形態特徵


整體

灌木,通常高1-2米,偶有達3米,直立或多少外傾。

枝鈍四棱形,密被銹色星狀毛。

葉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通常長7-11厘米,寬2.5-4.5厘米,生於具花短枝或枝條上端者漸變小至幾呈苞葉狀,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小圓齒,堅紙質,上面深綠色,千時略具皺紋,疏被星狀絨毛,下面色較淡,密被銹色星狀絨毛,側脈約6-8對,上面微凹陷,下面突出;葉柄長1-2厘米,腹凹背凸,密被星狀絨毛。

火把花
火把花
火把花
火把花
輪傘花序6-20花,常在側枝上多數組成側生簇狀、頭狀至總狀花序,下承以苞片,各部均多少被星狀毛;苞片短小,線形;花梗短小,長在1毫米以下。花萼管狀鐘形,長約6毫米,外被星狀毛,內面無毛,10脈,隱約出現於毛被間,齒5,直伸,寬三角形,等大,長約1毫米。花冠橙紅色至硃紅色,長2-2.5厘米,外面疏被星狀毛,內面無毛,冠筒長1.7-2.3厘米,向外彎曲,口部膨大,下部狹長,冠檐二唇形,上唇卵圓形,微2裂,略呈盔狀,下唇開張,3淺裂,裂片卵圓形。雄蕊4,前對較長,均內藏,插生於花冠喉部,花絲絲狀,略被髯毛,花藥卵圓形,2室,室略叉開。花柱絲狀,略與雄蕊等長,先端不相等2淺裂。花盤平頂。子房具腺點。

小堅果倒披針形,背腹壓扁,一面膨起,先端具雞冠狀的膜質翅。

花果期

花期8-11(12)月,果期11月至翌年1月。

主要價值


1-7
1-7
在雲南白族火把節以後花開放如火,故名火把花,可供觀賞,人葯代密蒙花,用以明目。

分佈範圍


產雲南西部至中部,西藏東南部;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北部,泰國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北部(?)。

生長環境


生於多石草坡及灌叢中,在密林中少見,海拔1450—3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