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歐陽俊的結果 展開

歐陽俊

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歐陽俊,男,1976年生,畢業於美國馬里蘭大學科里奇帕克分校,現任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主要從事功能陶瓷薄膜及塗層、高度離子化物理氣相沉積陶瓷薄膜及硬質合金材料、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梯度功能材料等領域的研究。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94年9月-1999年7月清華大學陶瓷科學學士
2000年8月-2002年8月美國馬里蘭大學科里奇帕克分校薄膜智能材料理論碩士
2002年8月-2005年8月美國馬里蘭大學科里奇帕克分校鐵電/壓電功能材料博士

工作經歷

2000.1–2000.7朗訊貝爾實驗室,陶瓷組表面分析中心,研究生實習研究員,功能陶瓷及表面科學。
2010.4至今山東省“齊魯青年學者”特聘教授。
2008.8-2010.4美國希捷科技,研究與技術發展部,研發主管工程師,先進電子材料(介電/鐵電/壓電/多鐵性等材料)的研究開發。
2005.6–2008.7美國希捷科技磁頭運營中心,高級工程師,高密度高容量磁記錄存儲系統的開發。
2004.9–2005.8美國國家標準計量局,客座研究員,鐵電及多鐵功能材料的研究。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智能/功能陶瓷材料(Smart/Functional Ceramic Materials)及其納米結構:包括鐵電/壓電材料,介電材料,多鐵性材料(Multiferroics),鐵磁材料,鐵彈性材料等,特別是應用於微電子,微電子機械系統及感應器技術,數據存儲和遠程通訊等領域的薄膜或多層(multilayer)智能電子陶瓷材料。
高度離子化物理氣相沉積(high-ionization PVD/I-PVD)陶瓷薄膜及硬質合金材料。
納米科學與納米技術(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納米製造(Nano-fabrication),
納米材料及納米器件中的結構-性能關係研究,用掃描探針顯微鏡測試材料納米尺度的結構及性能。
結合計算熱力學,固體力學以及應變工程/彈性束縛工程(Strain/Constrain Engineering)方
法,對薄膜或多層材料進行設計以優化其物理性能。
梯度功能材料,特別是可用於製造新一代感測器(Sensors),微機電系統(MEMS)和微電子設備
(Microelectronics)的梯度功能電子材料。
主要貢獻
2008,十八篇學術文章,其中九篇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除了一篇會議文章,所有文章的影響因子都大於1,平均3.22.總引用次數超過150次(截至2009年9月)。
已申報三項美國發明專利/商業機密。
徠特邀學術報告十九次,邀請單位包括美國希捷科技,美國國家標準計量局,美國馬里蘭大學科里奇帕克分校,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國內外公司,大學和研究機構。
2004-至今,參與十一次國際學術會議,在二十篇學術會議報告中作出貢獻,作為第一作者(Firstauthor)及協作者(co-author)各十次。
在薄膜功能材料的物理性能方面作出了開拓性質的工作,第一次定量計算並用實驗證明了鐵電外延薄膜材料壓電性能對其生長取向的依賴性,並預測了常用的不同鐵電材料系統的有效壓電係數,指出怎樣通過優化取向獲得優異的本徵(Intrinsic)或非本徵(extrinsic)壓電性能。使用的模型及實驗方法適用於優化設計其他功能薄膜材料的物理性能,如非鐵電壓電薄膜(石英等)的壓電性,鐵磁薄膜的磁致伸縮性,多鐵性薄膜或多層材料的電磁耦合性等。鐵電疇研究:鐵電疇的結晶學與熱力學,定性及定量測量(Piezoelectric force microscopy,X-ray,etc),納米尺度鐵電疇形貌及動力學,疇對鐵電體(尤其是鐵電薄膜)物理性能的影響,包括介電,鐵電,壓電及機械性能。
多相多疇薄膜功能材料(包括鐵電,鐵磁,鐵彈等鐵性或多鐵性材料)的熱力學,及通過應變工程/彈性束縛工程方法(Strain/ConstraintEngineering)以獲得優化的薄膜結構與性能。
工業用先進電子材料(介電材料/壓電材料/碳基材料)的研究與開發,高離子化濺射技術。
代表性學術論文:
(1)Jun Ouyang,S. Y. Yang,L. Chen,R. Ramesh,and A. L. Roytburd,“Orientation
dependence of the conversepiezoelectric constants for epitaxial single domain
ferroelectric films”.Appl. Phys.Lett.,85,278 (2004).
(2) Jun Ouyang,R. Ramesh and A. L. Roytburd,“Intrinsic effective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 e31,ffor ferroelectric thin films ”.Appl. Phys. Lett.,86,152901
(2005).
(3) Jun Ouyang,and A. L. Roytburd,“Intrinsic effective piezoelectric coefficients
of an epitaxial ferroelectric film”,Acta Materialia,54,531 (2006).
(4) Jun Ouyang,et al. “Engineering Self-Assembled Domain Architecture with Ultra
-high Piezoelectric Response in Epitaxial Ferroelectric Film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17(13),2094(2007).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具體獎項獲獎作品頒發機構
1994年清華大學優秀新生免試錄取加獎學金
1995年-1997年清華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
2001年-2002年美國空軍基礎研究(Air Force Foundation)助研獎學金
2002年-2005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SF)助研獎學金
2005年國際陶瓷圖像競賽
第一名
第二名
掃描探針顯微鏡美國陶瓷協會
2005年傑出研究生僱員最後入圍者馬里蘭大學
2005年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
2006年馬里蘭大學工程學院校友成就獎
2007年-2008年年度工作優異獎美國希捷科技
2008年,2009年技術創新獎美國希捷科技
2009年明州龍舟競賽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