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國

攝影師

張治國,公務員,業餘愛好攝影。

簡介


張治國,男,就職於河南省洛陽市四通路二號院中鐵十五局機關。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攝影經歷


張治國攝影作品
張治國攝影作品
從退休對聯說起
2010年2月13日,張治國滿60周歲。在慶賀生日和退休的宴會上,面對領導、同事、家人、朋友,他給自己出了一副對聯,上聯:退而不休發揮特長;下聯:忙而不累服務社會;橫批:快樂攝影。大家拍手稱好,說貼切、時尚、有意義。從那時起,他就努力按照對聯的內容去做,一年來感受頗深、收穫頻多。
他於1968年參軍入伍,在鐵道兵第六師、第五師(後為鐵道部第十五工程局、中國鐵建十五局集團公司)長期從事宣傳工作。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他就接觸了照相機,對它在咔嚓之間凝固影像,還原景色,感到非常神奇,愛不釋手。不過那時靠自己的津貼費(工資)買不起相機,每次都是從別人那借來玩。1977年他大學畢業,被分配到鐵五師政治部宣傳科工作,逐步接觸了120雙鏡頭的上海、海鷗牌相機。八十年代后,又接觸了135單鏡頭的瑪米亞相機等。他向專職攝影幹事請教攝影技術,後來訂閱《攝影報》堅持自學,有了不小長進。那時使用膠捲,非常在乎拍攝成本,捨不得多按快門。定光圈、速度,取景、構圖,反覆考慮,直到滿意才曝光。當時部隊在新疆修建南疆鐵路吐魯番至庫爾勒段,他到施工現場拍攝指戰員們施工、學習、生活的場面。回來后,在暗房沖洗膠捲、放大、上光、剪裁,把照片貼在連隊的宣傳欄里,有影響的發往報社,陸續在《鐵道兵》報、《戰勝報》、《解放軍報》、《新疆日報》等報刊發表,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九十年代,他自費購買了理光相機、美能達700相機。2005年又買了數碼佳能20D,配了三個鏡頭。
在漫長的築路生涯中,他參加過新疆的南疆鐵路(吐魯番至庫爾勒)、北疆鐵路、南疆鐵路西延工程(庫爾勒至喀什段)、南同蒲鐵路、南昆鐵路、蘭新鐵路複線、京沈客運專線、北京廣線技術改造、青藏鐵路、神(木)延(安)鐵路、武廣鐵路客運專線、鄭西鐵路客運專線等多條鐵路以及鄭汴洛、滬蓉西、浦南、海濱大道等多條高速公路的修建、採訪。在各類報刊雜誌發表了數千幅攝影作品。期間,他加入了中國攝影家協會,在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幾屆《大路》影展和《全國鐵路職工攝影展覽》中,《和平之路》、《火車來了》、《戰風雪》、《老司令員來到他們中間》等作品還分別獲得銅獎、優秀獎等。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大型畫冊《王震》,還採用了他的攝影作品《永恆的瞬間》。
張治國攝影作品
張治國攝影作品
憑藉多年對鐵路、公路建設工地的熟悉和對攝影經驗的積累,尤其是對火熱施工現場的留戀和對建設者的辛勤勞作的情結,使他難以停下腳步在家休息。去年春節期間,自己花三萬多元又升級了設備,購置了佳能5DⅡ,配備了24—105、100--300鏡頭,還買了新型三腳架、全色彩平衡鏡,以及東芝筆記本電腦。設備齊全了,從三份開始就全副武裝出發了。他首先就來到四川金堂的達(州)成(都)鐵路和湖北恩施的宜(昌)萬(州)鐵路,在高山叢林中奔走,拍攝橋樑、隧道、鋪軌、架橋、整道。之後到過江蘇、上海、山東、河北、天津,黑龍江,去過滬蓉高速公路、濟陽黃河公路大橋、南京長江隧道江心洲大橋、上海凇辛高速公路、哈(爾濱)齊(齊哈爾)客運專線、曹妃甸跨納潮河管廊工程、公路工程、天津集疏港公路海河大橋、臨港立交橋、海濱大道子牙新河特大橋、天津地鐵、鄭(州)西(安)客運專線等等,爬橋墩、鑽隧洞、上樓頂、涉河流,拍攝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美麗壯觀的建築物體。那些橋樑、隧道、涵洞、擋牆、車站、場房、路基……都有自身獨特的建築語言,他在現場盡量理解揣摩設計者們的構思理念,觀察體驗建設者們的創造勞作,然後用自己的攝影風格來詮釋。每天上午和下午用二三個小時跑工地,中午和晚上把儲存卡的照片拷到電腦里,選片、利用Adobe Photosh軟體進行整理。一年來他拍攝了數萬張照片,留給工地作資料、辦板報、出畫冊、印掛歷,並撰寫稿件發往報社、網站。在《中國日報》、《中國交通報》、《中國鐵道建築報》、《人民鐵道》報、《今晚報》、《每日新報》、《渤海早報》、《唐山勞動報》、《洛陽晚報》等報紙刊用58幅;在《人民網》、《中華鐵道網》、《中國鐵建總公司網》、《 中鐵十五局網》、《華龍網》、《北方網》、《搜狐新聞》、《中國唐山網》、《塘沽在線》、《環渤海區域網》等數十家媒體,刊用168篇,采圖片446幅。其中兩幅還在《中國鐵道建築報》頭版顯著位置刊登。通過自己的拍攝,記錄了各條鐵路、公路,尤其是高鐵時代、高速公路的建設進程,有力地宣傳了國家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謳歌了廣大建設者可歌可泣的的動人事迹,樹立了施工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
張治國攝影作品
張治國攝影作品
在退休的一年裡,在攝影採風的進程中,《中國攝影報》一直是他的良師益友。他是“感動20年優秀讀者”,報社贈閱的每一期報紙他都認真閱讀,而且是從頭到尾逐版逐條地看,重要的內容劃上標識、符號,精彩的部分還抄錄在筆記本上。從中他品嘗了信息大餐,得到了全面均衡的攝影養分;接受了正確的輿論導向,領略了攝影的新理念;借鑒了先進經驗,學到了攝影技術,掌握了攝影語言、要訣、技巧;眼界更加開闊,功底更加厚實。尤其是近幾個月,每周都收到兩期《中國攝影手機報》,無論他採風到哪裡都能與她結緣攜手,及時獲得新鮮的攝影資訊、實用的攝影知識、精彩的圖片欣賞,既不寂寞,又汲取營養,成為他行走祖國四面八方的好伴侶。
總之,一年來,他不停地奔波在各個鐵路、公路建設工地進行攝影採風、新聞報道,記錄了國家經濟發展的軌跡,宣傳了施工企業的生產業績,彰顯了廣大建設者頑強拼搏的感人事迹,受到建設單位和參建職工的熱烈歡迎。同時,自己也收穫了快樂------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廣交朋友、心情舒暢,鍛煉身體、充實生活,真可謂一箭多雕、一舉數得。如今,這樣的快樂攝影生活才開始,這幅對聯將延續在他今後漫長的退休日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