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科里奧蘭納斯的結果 展開
- 歷史人物
- 英國2011年拉爾夫·費因斯執導電影
- 2014年多瑪劇院舞台劇
科里奧蘭納斯
英國2011年拉爾夫·費因斯執導電影
《科里奧蘭納斯》是由拉爾夫·費因斯自導自演的劇情片,由約翰·洛根編劇,傑拉德·巴特勒、傑西卡·查斯坦和布萊恩·考克斯等聯袂出演。
該片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同名悲劇,講述了一位被放逐的將軍為一雪前恥,聯合以前的敵人帶領軍隊殺回羅馬的故事。該片於2012年1月20日在英國和美國同步上映。
劇照
然而,當公眾拒絕支持他的時候,“科里奧蘭納斯”的憤怒也引發了一場極大的騷亂,最終使得他被羅馬徹底地驅逐和流放了。隨後,這位被怒火沖昏了頭腦的羅馬英雄轉而和之前不共戴天的死敵塔勒斯·奧菲狄烏斯(傑拉德·巴特勒飾)結成了同盟,他發誓要為自己所受的委屈向整座城市展開復仇行動。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拉爾夫·費因斯 | 卡厄斯·馬歇斯 | 簡介 羅馬將軍 |
傑拉德·巴特勒 | 塔勒斯·奧菲狄烏斯 | 簡介 馬歇斯的死敵 |
傑西卡·查斯坦 | Virgilia | 簡介 馬歇斯的妻子 |
布萊恩·考克斯 | 米尼涅斯·阿格立巴 | 簡介 參議員 |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 伏倫妮婭 | 簡介 馬歇斯的母親 |
詹姆斯·內斯比特 | Tribune Sicinius | |
盧布娜·阿扎寶 | Tamora | 簡介 第一個公民 |
阿希拉夫·巴姆 | Cassius | 簡介 第二個公民 |
Dragan Micanovic | Titus Lartius | 簡介 馬歇斯的下屬 |
Nikki Amuka-Bird | TV Pundit | |
斯拉夫科·斯提馬科 | Volsce Lieutenant | |
David Yelland | TV Pundit | |
約翰·卡尼 | General Cominius | |
Mona Hammond | Jamaican Woman | |
Kieron Jecchinis | TV War Correspondent | |
保羅·耶森 | Tribune Brutus | |
Svetislav Goncic | 4th Senator | |
Radoslav Milenkovic | Volsce Politician | |
Zoran Cica | Citizen | |
Slobodan Ninkovic | War Vet | |
Dusan Janicijevic | Old Man in Corioles | |
Jon Snow | TV Anchorman |
製作人 | 拉爾夫·費因斯、克里斯婷·朗根、約翰·洛根 |
原著 | 威廉·莎士比亞 |
導演 | 拉爾夫·費因斯 |
副導演(助理) | Zoran Andric、Ljubomir Bozovic、Simon Downes、Nikola Ivanovic、Vesna Milic |
編劇 | 約翰·洛根 |
攝影 | 巴里·埃克勞德 |
配樂 | 伊蘭·伊希克瑞 |
剪輯 | Nicolas Gaster |
選角導演 | Danilo Beckovic、吉娜·傑 |
藝術指導 | Ricky Eyres |
服裝設計 | Bojana Nikitovic |
視覺特效 | Sean Farrow、Angela Rose |
布景師 | Lee Gordon |
演職員表參考來源
科里奧蘭納斯[英國2011年拉爾夫·費因斯執導電影] | 卡厄斯·馬歇斯 演員 拉爾夫·費因斯 羅馬大將軍、戰爭英雄。他為人驕傲,蔑視群氓,經羅馬護民官暗中挑唆,平民群起反對,競選執政官失敗,被逐出羅馬。他轉而投靠伏爾斯人,帶兵圍攻羅馬,後接受其母勸告,放棄攻打,卻因此獻出自己的生命。 |
科里奧蘭納斯[英國2011年拉爾夫·費因斯執導電影] | 米尼涅斯·阿格立巴 演員 布萊恩·考克斯 參議員,老謀深算的政客。愛護平民的貴族一員,馬歇斯將軍的的朋友。馬歇斯競選政府執政官的席位得到了他的支持,但馬歇斯仍然必須獲得廣大群眾的支持。 |
科里奧蘭納斯[英國2011年拉爾夫·費因斯執導電影] | 塔勒斯·奧菲狄烏斯 演員 傑拉德·巴特勒 伏爾斯人,馬歇斯將軍的死敵,也是馬歇斯尊敬的對手。奧菲狄烏斯一直在策劃進攻羅馬。馬歇斯“叛國”后與他結成了同盟,但馬歇斯卻在最後反悔,致使奧菲狄烏斯處治了他。 |
科里奧蘭納斯[英國2011年拉爾夫·費因斯執導電影] | 伏倫妮婭 演員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卡厄斯將軍的母親,希望兒子爭得榮譽,是寧願兒子為國家光榮戰死,也不願他們閑棄大好時光的母親。在她的唆使下,馬歇斯競爭執政官的席位。在馬歇斯“叛國”進攻羅馬時,也是她說服馬歇斯放棄進攻。 |
曲目 | 信息 |
01 《A Place Calling Itselft Rome》 02 《Citizens March》 03 《You Fragments》 04 《Souls Of Geese》 05 《Make You A Sword Of Me》 06 《We Hate Alike》 07 《And Then Men Die》 08 《Virgilia》 09 《The Deeds Of Coriolanus》 10 《My Masters》 11 《Penalty Of Death》 12 《There Is A World Elsewhere》 13 《Starve With Feeding》 14 《What Is Thy Name》 15 《Meneneus》 16 《Milk In A Male Tiger》 17 《Some Other Deity》 18 《Oh Mother》 19 《Cut Me To Pieces》 20 《Sta Pervolia》 21 《Coriolanus》 | 科里奧蘭納斯[英國2011年拉爾夫·費因斯執導電影] |
藝人:Ilan Eshkeri 語種:英語 發行時間:2012年05月01日 專輯類別:原聲帶、影視音樂 |
時間 | 獎項 | 獲得者 | 提名/獲獎 |
2011年 | 第6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國際評審團) | 拉爾夫·費因斯 | 提名 |
2012年 | 第6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電影獎-英國本土傑出處處女作 | 拉爾夫·費因斯 | 提名 |
劇照
拉爾夫·費因斯把莎士比亞的悲劇選作自己首部導演長片的素材並不是偶然,在拍攝該片的十年前,拉爾夫·費因斯在倫敦的Almeida劇場出演過科里奧蘭納斯,自那以後,他就有將該片拍攝為電影的打算。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英國 | 2012年01月20日 | 愛爾蘭 | 2012年01月20日 |
中國台灣 | 2012年02月10日 | 俄羅斯 | 2012年01月26日 |
中國香港 | 2012年05月03日 | 哈薩克 | 2012年01月26日 |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 2011年02月14日 | 立陶宛 | 2012年01月27日 |
塞爾維亞共和國 | 2011年02月25日 | 愛沙尼亞 | 2012年01月27日 |
加拿大(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 2011年09月12日 | 馬爾他 | 2012年02月01日 |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 | 2011年11月10日 | 亞美尼亞 | 2012年02月02日 |
美國(部分地區) | 2011年12月02日 | 葡萄牙 | 2012年02月02日 |
黎巴嫩 | 2011年12月22日 | 日本 | 2012年02月25日 |
菲律賓 | 2012年01月18日 | 澳大利亞 | 2012年03月08日 |
印度 | 2012年01月20日 | 瑞典 | 2012年05月02日 |
加拿大 | 2012年01月20日 | 韓國 | 2013年07月11日 |
美國 | 2012年01月20日 |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Hermetof Pictures Magna Films Icon Entertainment International Lip Sync Productions BBC Films (英國) Kalkronkie Atlantic Swiss Productions Artemis Films Magnolia Mae Films Synchronistic Pictures Lonely Dragon | Lions Gate (英國) 韋恩斯坦國際影業公司 (美國) Aurum Distribution BBC Television Centre E Stars Films (美國) KSM Film Tanweer Films Television Inc. |
21世紀戰爭感十足的服裝、美術和場景都很優秀,而這部電影里很少出現氛圍環境鏡頭,攝影大多數時候都對準演員的表演,這大概是費因斯演員出身的緣故。大段原汁原味的莎士比亞對白在費因斯、瓦妮莎·雷德克里夫和布蘭恩·考克斯等老戲骨的嘴裡說出來,是一種享受。
電影的情節進展,故事轉向和人物動機都很出色,有著細膩的角色心理變化支撐。唯一的不足就是莎士比亞原著里的大量的暴力和動作元素不見了,剩下的只有演員臉上的鮮血和身上的傷疤。雖然電影控訴暴力和陰謀的主題不新鮮了,但背後的人文修養和文化積澱絕對不是一般好萊塢電影可比的。對於導演的處女作,該片成本區區1000萬美元,獨立又不乏普世精神,實在難能可貴(《新京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