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白禾螟

昆蟲綱鱗翅目的動物

昆蟲名,屬鱗翅目,螟蛾科。分佈在北起黑龍江、內蒙古、新疆,南抵台灣、福建、廣東、廣西、雲南等。寄主於荸薺、甘蔗。以幼蟲蛀食莖桿。為害初期,植株莖尖部褪綠枯萎,自上而下,逐漸變紅轉黃,莖桿變褐腐爛,最後全株枯死。在分櫱分株期受害,主莖分櫱減少,苗數不足。在結球期受害,莖桿枯死,影響球莖膨大,使品質下降,產量銳減。

形態特徵


成蟲
荸薺白禾螟癥狀
荸薺白禾螟癥狀
雄蟲翅展23~26mm,雌蟲40~42mm。全體白色,僅雌蛾臀鱗叢棕褐色,雄蛾后翅反面暗褐色。卵:近圓形,約0.15×0.12mm,數十粒至數百粒結成橢圓形卵塊,覆有棕褐色絨毛。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15mm,黃白色略帶灰色。
荸薺白禾螟卵圖
荸薺白禾螟卵圖
長13~15.5mm,寬2.8~3.4mm,圓筒形,初期乳白色,漸變淡黃色,複眼褐色。

生活習性


荸薺白禾螟為害圖
荸薺白禾螟為害圖
在浙江一年發生4代,以幼蟲在荸薺莖桿內結薄繭越冬。翌春轉移至附近莎草科、禾本科雜草或作物上取食發育,5月上旬化蛹,5月下旬開始羽化,成蟲飛至上年荸薺田遺留球莖抽生的植株上產卵,6月上旬第1代幼蟲孵化,開始為害。各代發育歷期:第1代41.2天,第2代32.9天,第3代49.8天,第4代為越冬代。成蟲趨光性不強,不善飛翔,晝夜停息在荸薺莖桿上,羽化、交配、產卵均在夜晚,大部分卵產於距莖尖7cm的莖桿上,每莖一塊,少數2~3塊。初孵幼蟲善爬行並能吐絲隨風飄落,一般在莖桿上中部蛀入,並在莖內穿透橫隔膜向下蛀害。2~3齡后幼蟲轉株為害,蛀孔橢圓形,邊緣黑褐色,一般距地面10cm左右。老熟幼蟲爬至莖基部,頭部朝上,並在其上方約6mm處,咬一羽化孔(3×4mm),然後作繭化蛹。全年以1~3代發生量大,為害最重。並以早栽的荸薺田和植株生長嫩綠的山塊受害期長,受害最重。

防治方法


(1)3月上旬前,及時清理並集中燒毀田間遺留的荸薺莖桿,消滅越冬蟲源。
(2)5月上旬前後,剷除荸薺田遺留球莖抽生苗,杜絕一代蟲源。
(3)適期栽種,在7月中下旬移栽有利於避開2代的為害並減輕3代發生基數,可減少損失。
(4)化學防治:在2、3代發生期各用藥2次,第一次在孵化高峰后1~2天進行,隔7~8天再施第二次。第4代防治1次,宜在孵化高峰前2~3天進行,過遲則失去防治意義。藥劑可用20%抑食肼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潑澆。嚴重發生區,種苗在移栽前2~3天可用藥劑處理1次。
(5)在白螟2、3代孵化主峰后1~2天,用25%殺蟲雙水利500倍液或80%殺蟲單町溶性粉劑1000倍液、50%千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施藥期間應保持水層,以提高防效。水生蔬菜不宜使用菊酯類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