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邁克爾·克萊頓的結果 展開
- 美國作家、導演
- 美國電影
邁克爾·克萊頓
美國作家、導演
邁克爾·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1942-2008),全名約翰·邁克爾·克萊頓(JohnMichaelCrichton),1942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曾在哈佛大學文學系就讀,後轉讀考古人類學系。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和影視導演、製片人。
2008年11月4日,克萊頓因癌症不治在洛杉磯去世,終年66歲。
1965年,23歲的邁克爾·克萊頓從哈佛人類學系專業,一年半之後又開始攻讀醫學,1969年獲得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畢業之前,就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並發表作品。
邁克爾·克萊頓出生於伊利諾州芝加哥,在紐約州長島長大。有兩個姊姊,一個弟弟。有過5次婚姻紀錄,生有一女。
他的小說《死亡手術室》(A Case of Need)甚至獲得了1969年的埃德加獎。1969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暢銷書,是他的第一部高科技驚險小說《安德洛墨達品系》(The Andromeda Strain,也有譯作《天外細菌》或《仙女座菌株》),並且被搬上了銀幕。
巨大的成功使他下定決心棄醫從文。從此邁克爾·克萊頓寫出了一部又一部暢銷小說。他早年在非文學領域的研究為他積累了人類學、醫學、生物學和神經學等淵博的知識,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也導演過幾部電影,如他導演了他自己1975年的作品《火車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這是他1979年與肖恩·康納利合作完成。
邁克爾·克萊頓聲望達到最高是在20世紀90年代,是因為他的作品《侏羅紀公園》被好萊塢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搬上銀幕。
另外他還創作並製片了獲得艾美獎的電視連續劇《急診室的故事》(E.R)。
他的另外幾部著名的小說包括:《獵物》或《奈米獵殺》,講的是智能化的納米(奈米)集群被人為地釋放后對人類的危害;
《剛果驚魂》,講的是尋找鑽石礦和遭遇的大猩猩的故事;
《恐懼狀態》或《恐懼之邦》,關於環保恐怖主義的故事,這部書中對環保的描述與一般人心中的環保大不相同。
克萊頓迄今已創作了15部暢銷小說,全球總銷量超過1億5千多萬冊,有12部被拍成電影,大多非常賣座,被稱為“高科技驚險小說之父”。
同時他是個計算機業的行家裡手,擁有自己的FilmTrack軟體公司,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為電影拍攝設計多種電腦程序,他所執導的《西方世界》,就是世界上首部應用電腦特技的電影。他還寫過關於信息技術的書《電子生活》(Electronic Life),自己甚至還設計了一套叫“亞馬遜”的電子遊戲。
克萊頓在這些領域的涉獵,也為他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源泉。克萊頓同時在美國作家協會、美國導演協會、電影藝術和科學學會等多家行、協會中任職,他是美國唯一一個同時暢銷書、電影、電視劇三個領域取得凡成就的人。1992年的《人物》雜誌將他評為全球50位最高雅人士(Fifty Most Beautiful People)之一。
邁克爾·克萊頓
就讀醫學院期間,以筆名JohnLange及JefferyHudson開始撰寫小說,1969年《死亡手術室》獲得的愛倫坡最佳小說獎。他與弟弟道格拉斯(Douglas)用筆名MichaelDouglas合著的小說《Dealing:OrtheBerkeley-to-BostonForty-BrickLost-BagBlues》後來也被好萊塢改編成電影。他的兩個筆名,都在暗示他的身高。據他自己所述,1997年時他大約有206厘米。Lange這個字在德文、丹麥語跟荷蘭語里,都有“身材高大”的意思,而傑弗瑞·哈德遜爵士(JeffreyHudson)則是17世紀有名的侏儒,是英格蘭亨莉雅妲·瑪利亞王后的廷臣。
1969年他用本名出版的暢銷書《天外病菌》(又譯《安德洛墨達品系》),賣出了電影版權,巨大的成功使他下定決心棄醫從文。這部作品使他成為美國最成功的小說家之一。從此邁克爾·克萊頓寫出了一部又一部暢銷小說。
克萊頓早年在非文學領域的研究為他積累了人類學、醫學、生物學和神經學等淵博的知識,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也導演過幾部電影,如他1979年與史恩·康納萊合作,執導了自己1975年的作品《火車大劫案》。克萊頓聲望達到最高是在20世紀90年代,他的作品《侏羅紀公園》被好萊塢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搬上銀幕。另外他還創作並製片了獲得艾美獎的電視連續劇《急診室的故事》。
邁克爾·克萊頓
邁克爾·克萊頓同時在美國作家協會、美國導演協會、電影藝術和科學學會等多家行業協會中任職,他是美國唯一一個同時在暢銷書、電影、電視劇三個領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1992年的《時人》(People)雜誌將他評為全球50位最高雅人士(FiftyMostBeautifulPeople)之一。
2022年6月10日,主編的科幻片《侏羅紀世界3:統治》將在美國上映。
邁克爾·克萊頓作品的一個首要主題是科學成就的取得有時是不負責任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取得了驚人、不可思議但卻極端危險的成果往往並不被質疑。這些成果使我們人類獲得了權力但卻帶來了問題。所以科學在克萊頓的作品中,經常扮演走火入魔的角色,即使是按部就班完成的科學成就,他也能舉出最糟糕的應用範例。
邁克爾·克萊頓的小說有一些共同點:首先,他特別擅長以一個尚存爭議的理論和技術來構思一部小說,圍繞著這種理論刻畫人物形象。其次,他的小說情節詭秘,懸念不斷,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第三就是縱橫馳騁的想象力。
用作品表達個人意見,也逐漸成為克萊頓的特色,在他用筆名發表的推理小說《死亡手術室》中,克萊頓用第一人稱扮演一位波士頓的病理學家,為挽救朋友的名譽,介入調查一椿墮胎致死所衍生的醫療疏失案件。這本書在1968年出版,遠早於1973年美國全國性墮胎合法化辯論的羅對韋德案(Roev.Wade)。他花了160頁追查秘密幫人墮胎的主嫌犯,這個角色的登場就是為了表達作者個人的意見,然後,克萊頓用3頁讓這個角色為他的非法行為辯護。
克萊頓的部分小說也使用假造文書的文學技法。例如,《終極奇兵》(又譯《食屍者》)就是古英格蘭史詩《貝奧武夫》的玩笑版,他以學術的表現方式,重新詮釋阿瑪德·伊本法德蘭(AhmadibnFadlan)西元十世紀的手稿。
而在其它小說,如《天外病菌》跟《侏羅紀公園》里,也有不少以圖表、電腦信息、DNA序列、註解與參考書目的形式呈現,跟小說混合在一起的科學文件。
邁克爾·克萊頓
除小說外,克萊頓尚有幾部以科學為題材的著作,其中《邁克爾·克萊頓旅行開麥拉》一書,則有片斷的自傳內容。克萊頓與新達達主義藝術家賈斯培·瓊斯(JasperJohns)私交甚篤,他將瓊斯的作品收集成冊,出版一本同名的精裝圖文書《JasperJohns》,此書還曾增訂改版過一次。
克萊頓出版過一本書,是介紹BASIC電腦程序語言的《ElectronicLife》,曾言,將電腦程序化就像一種解放:“以我的經驗,要控制電腦,讓它曉得誰是老大,就得透過一種獨特的方法,就是程序化…花幾個小時將一台新的機器程序化,會帶給你一種煥然一新的感受。”
當然他在說這句話時,電腦不過是現成電子零件的組合,只要學習幾十個指令就能用內建的BASIC語言寫程序。當時的讀者不難騎到電腦頭上。而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克萊頓在書中附上許多自己用BASIC語言寫的程序。克萊頓考慮過要增訂這本書,不過後來似乎打消了主意。
《鑽石宮》(又譯《西方世界》)是首部以二維電腦生成圖像技術(2DCGI)為賣點的電影,而首部應用三維電腦生成圖像技術(3DCGI)的電影,恰巧又是這部片的續集《翡翠窩大陰謀》(又譯《未來世界》)。那些以電腦生成的手臉圖像,是由猶他大學畢業生艾德溫·卡謬(EdwinCatmull,皮克斯總裁)和佛列德·帕克所製作的。
克萊頓執導過改編自羅賓·庫克(RobinCook)小說的電影《八號房禁地》。就某方面來說,兩者俱有不少共同點,實際上庫克和克萊頓都是醫師出身,年紀相當,作品類型也相當。克萊頓為電影《ExtremeCloseUp》和《龍捲風》(與當時的妻子合作編劇)寫過劇本。克萊頓一手打造監製了電視劇《急診室的春天》,不過他只為《急診室的春天》編寫過第一季前三集的劇本。
2020年,擔任動作片《侏羅紀世界3:統治》編劇。
《侏羅紀公園》
1994年12月,他一舉達成特殊的卓越成就,擁有第一名的電影《桃色危機》,第一名的電視劇《急診室的春天》跟第一名的暢銷書《桃色危機》(又譯《大暴光》)。其他主要影視作品包括:《西方世界導演》、《昏迷》、《火車大劫案》、《霹靂追魂彈》、《陷阱邊緣》、《侏羅紀公園》、《旭日追兇》、《仁心仁術》、《龍捲風》等。
《亞馬遜》(Amazon)是一款邁克爾·克萊頓創造的圖像文字冒險遊戲,以AppleII、AtariST、Commodore64和DOS系統作為執行平台,1984年由Trillium公司的約翰·威爾斯(JohnWells)負責發行。《亞馬遜》為文字冒險遊戲加入彩色圖像和音效的作法,在當時相當罕見,因此大賣十萬份,可以說相當的成功。
到了1999年,克萊頓與大衛·史密斯(DavidA.Smith)共同創立時間線電腦娛樂公司(TimelineComputerEntertainment),儘管跟EidosInteractive簽定了不少發行計劃,但最後只出過一款遊戲《時間線》,2000年12月8日發行於個人電腦,可惜這款遊戲不管在評價上或是銷售數字都相當的難看。
■小說作品年表
出版年度 | 英文原名 | 台灣譯名 | 中國大陸譯名 | 香港譯名 |
1968年 | A Case of Need | 死亡手術室 | 死亡手術室 | |
1969年 | The Andromeda Strain | 天外病菌 | 死城(安德洛墨達品系) | 天劫屠城 |
1972年 | The Terminal Man | 終端人 | 電擊殺人王 | |
1975年 | The Great Train Robbery | 火車大劫案 | 火車大劫案 | |
1976年 | Eaters of the Dead | 終極奇兵/乘著夜霧的惡魔 | 食屍者 | |
1980年 | Congo | 剛果 | 剛果驚魂 | 剛果驚魂 |
1987年 | Sphere | 神秘之球/地動天驚 | 神秘之球 | 深海圓疑 |
1990年 | Jurassic Park | 侏羅紀公園 | 侏羅紀公園 | 侏羅紀公園 |
1992年 | Rising Sun | 旭日東升 | 升起的太陽 | 旭日追兇 |
1993年 | Disclosure | 桃色危機 | 大暴光/叛逆性騷擾 | |
1995年 | The Lost World | 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 | 失落的世界 | 迷失世界 |
1996年 | Airframe | 最高危機 | 機身 | 一級空難 |
1999年 | Timeline | 時間線 | 時間線/重返中世紀 | |
2002年 | Prey | 奈米獵殺 | 獵物 | |
2004年 | State of Fear | 恐懼之邦 | 恐懼狀態 | |
2006年 | Next | 危基當前 | 喀邁拉的世界 |
■12部被拍成電影的小說
《人間大浩劫》(TheAndromedaStrain)又名《天外來菌》 (1971年)(2008年被拍成過科幻迷你劇)
《終端人》(TheTerminalMan) (1974年)
《火車大劫案》(TheFirstGreatTrainRobbery)(1979年)
《侏羅紀公園》(JurassicPark)(1993年)
《旭日追兇》(RisingSun)(1993年)
《叛逆性騷擾》(Disclosure)(1994年)
《剛果驚魂》(Congo)(1995年)
《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續集》(TheLostWorld:JurassicPark)(1997年)
《深海圓疑》(Sphere)(1998年)
《終極奇兵》(The13thWarrior)(1999)
《時間線》(Timeline)(2003年)
1969年,愛倫坡最佳小說獎(《死亡手術室》,以JeffreyHudson為筆名)
1970年,美國醫療作家協會獎(《FivePatients》)
1980年,愛倫坡最佳電影劇本獎(《火車大劫案》)
2006年,美國石油地質學家協會新聞獎(《恐懼之邦》)
讀邁克爾·克萊頓的小說,撲面而來的是美國文化兼收並蓄的包容性。這種包容性不僅體現在他的小說與科學聯姻,大量引用有關物理學的、醫學的、遺傳學的、天文學的科學知識,而且雜揉了各類小說的品種優勢,提煉出他的小說特有的那種神奇、大膽的想象風格,尖銳、透徹的思維路線,開闊、宏大的敘事手法和簡潔、有力的語言特色。他走的是流行與通俗的路線,卻又能跳出通俗,在高科技想象領域沉澱下一些有關人類、科學、未來等問題的思考,在觸及現實題材時多能透過人物、事件的表象,去搖撼美國社會中一些似乎是不可動搖的制度與準則,具有嚴肅的現實批判精神。克萊頓是西方少數幾個能將通俗小說的驚險、火爆與高雅文學的思想意蘊熔為一爐的作家。克萊頓在作品中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高新科技的生動景象,其所涉領域之廣,描述之精確,令人嘆為觀止。這些作品對科技文化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