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街道

天津市濱海新區新村街道

新村街道,北京市丰台區下轄街道,地處丰台區中南部,介於東經116°14'17"~116°21'31",北緯39°46′07"~39°51′16"之間。東北西三面分別與南苑街道馬家堡街道西羅園街道右安門街道太平橋街道盧溝橋街道丰台街道、宛平城街道以及南苑鄉盧溝橋鄉為鄰,南端與大興區交界,整個轄區與花鄉交叉重疊,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5千米,總面積50.3平方千米。

1958年,新村街道初創時,轄橋樑廠和3603工廠家屬區。1965年,轄造甲村、韓莊子、樊家村。1970年,轄西到丰台西站、看丹,東到草橋、玉泉營,北到丰台鐵路線南側的區域。1983年4月,與黃土崗公社合併為黃土崗地區辦事處。1987年4月,與花鄉(原黃土崗公社)分開,成立街道。

截至2020年6月,新村街道下轄37個社區。 2011年,新村街道總人口201232人,財政總收入2.2億元。

歷史沿革


1953年設工人新村街公所(1954年成立工人新村街道,1958年改營口道街道)、大梁子鄉,1960年屬塘沽公社工人新村分社、大梁子分社。1962年設立工人新村街道,1981年析置大梁子街道。
1997年,工人新村街道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5.8萬,轄山東路、丹東街、上海道、愛民里、營口道、崇安里、趙家地、安太里、遠洋里、河濱里、向陽里、寧波里、永順里、新興里、惠安里、擁軍里、福安里、海后、正義里、河華里、福建路、新港大街、百間、花園裡24個居委會,辦事處駐崇安里;大梁子街道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1.2萬,辦事處駐大梁子東街,轄大梁子、新村、老大樓、南地、建新里、衛星里、新星里、南衛里8個居委會。
?年(1998-2000間),撤銷大梁子街道,併入新村街道。
2013年末撤銷新村街道,將海河以北區域(崇安里等8個社區)劃歸新設立的塘沽街道,海河以南區域(建新里、南北衛里2個社區)劃歸新設立的大沽街道
2017年2月27日,按照天津市民政局《關於同意濱海新區調整部分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的批複》(津民復〔2017〕3號),“調整塘沽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設立新港街道辦事處和新村街道辦事處”,重新設立新村街道。

行政區劃


崇安里社區惠安里社區擁軍里北村丹東里社區向陽里社區
河華里社區正義里社區碧海龍都社區海和園社區聯合村社區
福星里社區民主街社區草場街社區

地理環境


新村街道地處丰台區中南部,介於東經116°14'17"~116°21'31",北緯39°46′07"~39°51′16"之間。東北西三面分別與南苑街道、馬家堡街道、西羅園街道、右安門街道、太平橋街道、盧溝橋街道、丰台街道、宛平城街道以及南苑鄉、盧溝橋鄉為鄰,南端與大興區交界,整個轄區與花鄉交叉重疊,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5千米,總面積50.3平方千米。

著名景點


河濱公園

河濱公園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街中心路南端,背靠海河,形似摺扇,佔地30.3公頃,建於1953年,經40年不斷擴建,成為濱塘沽街最大綜合性公園。
河濱公園建於1953年,經40多年不斷擴建,佔地面積達到30.3公頃,其中,湖面面積為5.3公頃,成為全區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它背靠海河,形似摺扇。園中波光粼粼,斷橋曲岸,樹木成蔭,亭廊閣榭,獸館禽舍,掩映其間,湖畔主景“湖瀕樓”飛檐斗拱,古樸典雅。園中植樹80餘種,2萬多株。飼養動物55種,珍禽300餘只。並開設游泳池、溫泉游泳館、旱冰場、遊藝廳和大型電動飛機、空中腳踏車、大小碰碰車等多種遊樂場所。園內開設有游泳池、旱冰場、遊藝廳等場館,有大型電動飛機、空中腳踏車、碰碰車等遊樂項目。園內有楠園,竹屋、竹廊、竹亭、竹籬笆,一片鬧中取靜的楠竹天地,一派濃濃的山村野趣。園中的兒童遊樂園是孩子們的歡樂世界。這裡是遊人品茗對弈、垂釣游泳、賞玩休憩的好去處。而每當夕陽西下,住在附近的苗族、布依族悠閑的老人在對唱歌山歌,構成公園獨特的一種風情。
塘沽圖書館新館選址在河濱公園內,總投資4000萬元,佔地9000多平方米。新館由一座箱體建築及一座古典庭院式建築組成,與河濱公園現有景觀外形相呼應。設計總藏書量100萬冊。

塘沽博物館

塘沽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街中心路南端的河濱公園與海河臨界處。其建築外形南高北低,平面呈橄欖形,造型獨特,極富時代感與藝術性。塘沽博物館由序廳、東廳、西廳三部分構成,分"滄海桑田"、"鹽興漕暢"、"海門古塞"、"工業興邦"、"沽口曙光"、"明珠璀璨"六部分主題,採取博物館與紀念館相結合的陳列藝術形式、傳統與現代手段相結合的陳列方法,客觀而生動地展現了塘沽自宋代成陸至今800多年的歷史變遷,更多地鋪張出塘沽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重要定位及豐厚積澱。
塘沽博物館根據該區歷史傳承和文化遺產的實際情況,採用博物館的理念、紀念館的風格、傳統與現代手段相融合的展陳藝術形式,客觀而生動地展現了塘沽自宋代成立至今800多年的歷史變遷和風土人情,展示了塘沽在中國近代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定位和豐厚的歷史積澱。塘沽博物館不僅是集收藏、陳列、研究為一身的文化機構,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是濱海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又一道風景,對提高濱海地區文化軟實力,塑造城市文化個性,提升居民文化品位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塘沽博物館身處鮮花滿地、碧水藍天的優異環境,其成立正值濱海新區昂首騰飛、城區面貌日新月異之時。作為塘沽標誌性的文化設施,塘沽博物館代表了塘沽區的文化形象與精品層面。它不僅是集收藏、陳列、研究為一身的文化機構,更是人們休閑、娛樂的藝術殿堂。
塘沽博物館建築面積約7700平方米,從外表看南高北低,像一個大橄欖,博物館由序廳、東廳、西廳三部分構成,陳列分為“滄海桑田”、“鹽興漕暢”、“海門古塞”、“工業興邦”、“沽口曙光”、“明珠璀璨”六個主題,採用博物館與紀念館、傳統展示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陳列方式,客觀而生動地展現了塘沽自宋代成陸至今800多年的歷史變遷與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