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遙感

微波遙感

微波遙感用微波設備來探測、接收被測物體在微波波段(波長為一毫米至一米)的電磁輻射和散射特性,以識別遠距離物體的技術。是六十年代後期發展起來的一門遙感新技術。與可見光、紅外遙感技術相比,微波遙感技術具有全天候晝夜工作能力,能穿透雲層,不易受氣象條件和日照水平的影響;能穿透植被,具有探測地表下目標的能力;獲取的微波圖象有明顯的立體感,能提供可見光照相和紅外遙感以外的信息。具有重大的軍事、經濟意義,日益受到重視。由於微波的波長比可見光、紅外線要長幾百至幾百萬倍,因而,微波遙感器所獲得的圖象,空間分辨力較低。為提高微波遙感器的分辨力,目前正在用各種相干信號處理技術(如合成孔徑技術)進行改進。

簡介


微波遙感是利用紅外光束投射於物體表面,由其反射回的微波波長改變及色偏確定其大小、形態以及移動速度的技術。

內容


△常用的微波波長範圍為0. 8~30厘米。其中又細分為K、Ku、X、G、C、S、Ls、L等波段。微波遙感的工作方式分主動式(有源)微波遙感和被動式(無源)微波遙感。前者由感測器發射微波波束再接收由地面物體反射或散射回來的回波,如側視雷達;後者接收地面物體自身輻射的微波,如微波輻射計、微波散射計等。
△微波遙感的突出優點是具全天候工作能力,不受雲、雨、霧的影響,可在夜間工作,並能透過植被、冰雪和干沙土,以獲得近地面以下的信息。廣泛應用于海洋研究、陸地資源調查和地圖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