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珠江醫院的結果 展開

珠江醫院

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徠珠江醫院,又名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原第一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教研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醫院,2004年8月隨第一軍醫大學整體移交廣東省。醫院開設了設施先進、服務一流的涉外醫療單位――誼僑樓,設內、外科病區和康復理療中心、加拿大出境定點健康查體中心,有賓館式病房70餘套,1984年開診以來共收治來自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華胞和國際友人四萬多人次。全軍“白求恩杯”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廣東省用戶滿意工程先進單位、國家級“青年文明號”標兵示範單位,也是廣東省首批社會醫療保險和社會工傷保險指定醫療機構,廣州市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最高信用等級評定“AAA”級單位。

歷史發展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建立於1947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1981 年 10 月,遷到廣東省廣州市工業大道中253號。
1983 年 1 月,在廣州正式開診。
1994 年,醫院被國家、軍隊首批評為全國三級甲等醫院。

領導團隊

珠江醫院
珠江醫院
姓名:王前
職務與職稱:院長。
珠江醫院
珠江醫院
姓名:黃立農
職務與職稱:黨委書記。

科室設置


醫院現展開床位1800張,編設14個臨床教研室,44個專業科室,有7個專科實驗室。為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臨床醫學博士后流動站。是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
神經外科為廣東省重點學科和醫學重點專科。擁有原全軍神經醫學研究所、優生優育計劃生育技術研究所,骨科、兒科、耳鼻咽喉科、腫瘤醫學等專科中心。

醫護團隊


曾其毅
博導,長期從事兒科危重症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系廣州市兒童醫院PICU、廣州市重症兒童救治中心及兒科危重病研究室的主要創建者和學科帶頭人。2003年主持SARS診治工作並制定指南,創造無兒童SARS死亡的業績;創建了廣東省兒童危重病專業組和廣州市兒童急危重病專業轉運網路。
在兒科危重病、重大手術圍手術期監護、MODS、MOF、呼吸機通氣、感染性休克、傳染病診治等方面具有深厚造詣,搶救了大量的重危病人。主持廣東省、廣州市多項重大科研項目,總經費約100萬元。主編《臨床實用兒科指南》,參編《兒科新技術新理論》和《實用臨床兒科學》。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文章20餘篇、SCI收錄3篇。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廣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在國內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李鐵林
1966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六年制)。1986年任第一軍醫大學附屬珠江醫院神經外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士導師,1993年任教授,主任醫師,1996年任博士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院教授`,主任醫師,腦血管病介入診療中心名譽主任。兼任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臨床學院(廣東省中醫院)腦血管病中心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曾留學法國,師從國際著名神經介入放射學專家Luc Picard教授。為我國第一代開展神經外科血管內治療(介入神經放射學)的少數專家之一。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即在華南開展了這一新的專業技術。曾任中華神經外科學會第一屆血管內治療專業組委員,秘書,為介入神經放射學在我國的引進、推廣、普及、規範和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本專業的青年人才。發表專業論文百餘篇,主編或參著專業著作十部,曾獲得廣東省及軍隊科技進步或醫療成果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六項,三等獎兩項。
盧蔚芳
專業特長:從事臨床工作20餘年,從事預防保健工作10餘年,對兒童預防接種,傳染病預防與控制、健康查體、慢病健康教育、職業病防護等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臨床醫學碩士,先後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中專及大專,第四軍醫大學本科,南方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研究生。發表論文18篇:核心期刊10篇,統計源期刊6篇,第一作者10篇,參加科研課題三項。
王斌
職務與徠職稱:主任醫師、兒科中心主任、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分會常委、廣東省兒童危重病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兒科學會常委。
診治範圍:新生兒呼吸衰竭等。
柯以銓
職務與職稱:主任醫師、神經外科主任、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損傷與修復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創傷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委員、國家臨床重點建設專科主任、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診治範圍:腦與脊髓腫瘤顯微外科微創手術等。
段傳志
職務與職稱:主任醫師、神經外科副主任、廣東省顱腦外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廣東省科技成果評審專家、廣東省醫師協會介入醫師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
診治範圍:腦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頸內動脈海綿竇瘺等。
李奇
職務與職稱:主任醫師、骨科中心主任、關節骨病外科主任、廣東省醫學會骨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關節外科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骨科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關節外科雜誌》編委。
診治範圍:髖關節炎、膝關節炎、肩關節炎、股骨頭壞死,股骨頸骨折、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等。

領導團隊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院長王前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立軍
黨委副書記 工會主席賀躍箭
副院長馮常林 吳漢森 郭洪波 夏歐東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醫院在心腦血管病介入放射學、重型顱腦損傷救治、腦功能神經外科、腰腿痛和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微創手術、側顱底腫瘤切除、人工耳蝸植入、腫瘤氬氦靶向治療及綜合治療、器官移植(腎臟、肝臟、胰腺移植)、幹細胞移植、經尿道前列腺電切氣化術、婦科內鏡手術、新生兒疾病救治、醫學整形美容、中西醫結合治療腎病等領域形成了明顯專科技術特色,擁有一批醫術精湛的知名專家。有4人在省級學會擔任主任委員,13人擔任副主任委員。
醫院每年承擔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大專等5個層次、9個專業近1000名學員的教學任務,接收進修生250餘人。“十五”期間,共獲得包括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隊重點項目、省部級及其它科研基金等各類基金課題185項,獲科研經費2478萬元。共獲各類科技成果獎56項,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1項。舒斯雲教授的研究成果“一個學習記憶有關腦區的發現及其結構和功能的研究”,2000年入選中國基礎醫學研究十大新聞,2001年入選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
車小燕教授成功研製的全球首個“SARS病原診斷試劑盒”,獲得國家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葯證書和生產批文,並被列入2004年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首條。上述兩個項目同時獲得200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學術交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院員工在院黨委領導下,以衝鋒者、先行者的姿態,始終戰鬥在抗擊疫情最前沿。黨員先鋒隊、青年突擊隊24小時堅守防控第一線,援鄂醫療隊連夜出征馳援湖北,1300餘名員工踴躍報名參加應急醫療隊......全院上下眾志成城,以紮實有效的執行力,不斷取得抗疫鬥爭的階段性勝利,獲得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溯源、致病及防治的基礎研究”專項資助,馳援武漢醫療隊臨時黨支部被評為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2名抗疫先進典型榮獲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省優秀共產黨員、“廣東好醫生”稱號。醫院率先推進復工復產和醫療服務轉型舉措也取得了顯著成效,開闢了后疫情時代醫院服務新模式。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院訓
崇德 尚和 精醫 濟民
服務理念
服務重細節 關愛滿珠江
醫院精神
艱苦奮鬥 求實創新 和衷共濟 發憤圖強
辦院宗旨
質量建院 人才興院 特色強院 文化立院
服務宗旨
醫院以“質量建院、人才興院、特色強院、文化立院”為辦院方針,進一步端正辦院方向,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為本,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強化以“質量、安全、服務、費用”為重點的管理,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安全、便捷和經濟的醫療服務。

獲得榮譽


1995年12月獲得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醫院地址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工業大道中253號。
怎 么 走:乘192、186、202、75、79、79A、29、31、9、309、220、59、239、288、夜7等路公共汽車均可到達醫院乘地鐵二號線在江南西站D出口換乘29、44、192、186、220、222等路公共汽車均可到達醫院。

醫院簡介


珠江醫院
珠江醫院
珠江醫院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工業大道中253號,廣州珠江醫院還算是一所不錯的醫院,這所醫院是一家綜合性質的醫院。醫院佔地面積9.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9萬平方米,業務用房面積5.6萬平方米,正在建設中的新醫療區建築面積為16.4萬平方米。
1994年被評為軍隊首批三級甲等醫院,並獲全軍“白求恩杯”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稱號;1997年被評為愛嬰醫院;2000年被國家衛生部確定為國際緊急救援中心網路醫院;2001年成為廣東省首批社會醫療保險和社會工傷保險定點醫療機構。

醫院設施


珠江醫院
珠江醫院
醫院現有工作人員208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為1323人。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181名,博士學位人員83名,碩士學位人員159名,醫療系列碩士學歷以上人員佔75%。
醫院儀器設備總價值達2.8億元,有飛利浦64排螺旋CT、核磁共振、ECT、大平板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直線加速器、模擬定位機、氬氦刀、腦立體定向治療儀、細胞刀、癲癇刀、數字化電子內鏡系統等大型診療設備,以及原子力顯微鏡、激光共聚焦顯微鏡、高效液相等一批高精尖實驗室設備,擁有比較完善的醫院信息系統(HIS)和現代化的遠程圖像會診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