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脾風

慢脾風

慢脾徠風即慢驚風的脾腎陽衰證,陽虛極而生內風,為虛極之候、純陰之症,又名脾風、虛風。症見閉目搖頭,面唇發青發黯,額上汗出,四肢厥冷,手足微搐,氣弱神微,昏睡不語,舌短聲啞,嘔吐清水,指紋隱約。多因吐泄既久,脾虛氣弱,肝失濡養所致,證屬無陽純陰的虛寒危象。患兒往往衰脫,預后大多不良。治宜醒脾益胃,溫中回陽。

《普濟方》中對慢脾風的記載較為詳細:“曾經吐利不止,損傷脾胃,或慢驚之後,病已傳極,總歸虛處,推脾所受,故曰脾風。若逐風則無風可逐,若治驚則無驚可治,但脾間痰涎,虛熱往來爾。其眼合者,脾困氣乏,神志昏迷,痰涎凝滯然耳。所謂慢驚難治,慢脾風是也。”《保幼新編》記載:“脾風有五證:頭雖熱,眼珠青白而足冷;頭雖熱,或腹脹而足冷;頭雖熱,或泄瀉而足冷;頭雖熱,或嘔吐而足冷;頭雖熱,或渴而足冷者,脾風之候。”《證治準繩》中說:“慢驚陰重陽虧,諸經已虛,不宜通關,又涼其臟,易作慢脾風……大要審問源流施治,不可概曰慢驚證。”

簡介


● 英文名稱:Chronic Spleen Wind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兒科

古籍摘選


● 慢脾風者,四肢微搐,冷而不收,兩眼常合,睡中搖頭,昏沉不省,痰涎凝稠,此蓋胃氣虛甚,傳變已極,無風可逐,無驚可療,宜附子理中湯。(《誠求集·慢脾風》)

名詞解釋


● 屬慢驚風陽衰陰盛之危證,多因吐瀉日久,脾氣虛衰,肝風內動所致。

百科解讀


● 驚風中起病緩,病久中虛,八候表現遲緩無力,病性屬虛屬陰屬寒者,為慢驚風。其中若出現純陰無陽的危重證候,稱為慢脾風,又名脾風、虛風。

臨床表現

● 症見閉目搖頭,面唇發青發黯,額上汗出,四肢厥冷,手足微搐,氣弱神微,昏睡不語,舌短聲啞,嘔吐清水,指紋隱約。

病因病機

● 患兒胎稟不足,或久吐久瀉,或餵養不當,或誤用攻伐之品,損傷脾陽,日久及腎,脾腎陽虛,陰寒內盛,筋脈失於溫煦,時時搐動,發為慢脾風證。
● 陽虛寒水上泛,則面色無華或灰滯;陽氣不運,溫煦失職,故口鼻氣冷,四肢厥冷,額汗不溫,甚則昏睡;虛極而生內風,則見手足震顫或蠕動。

治則治法

● 治宜溫補脾腎,回陽救逆。用參附湯、回陽救急湯之類。

慢脾風、慢驚風、急驚風與驚風

● 這四個概念中,驚風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兩大類。凡起病急暴,八候表現急速強勁,病性屬實屬陽屬熱者,為急驚風;起病緩,病久中虛,八候表現遲緩無力,病性屬虛屬陰屬寒者,為慢驚風。慢驚風中若出現純陰無陽的危重證候,稱為慢脾風。

生活經驗

● 慢脾風作為一種危重證候,若不及時干預,患兒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死亡。然而,由於小兒表達多不準確,且器官功能有限,多無法正確估計病情,因此,及時發現小兒病情危重的情況,對於治療至關重要,需要密切觀察小兒呼吸情況(過快、過慢、無呼吸)、有無三凹征、呻吟、皮膚蒼白或晦暗、肢體發涼等情況。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融。中醫兒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