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了哥王的結果 展開

了哥王

中藥

了哥王是瑞香科植物南嶺蕘花的乾燥根或根皮。了哥王是寒性葯,味辛、苦。歸肺、胃經。有毒。了哥王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木質素、香豆素、蒽醌等。其中,黃酮是主要活性成分。

簡介


● 正名:了哥王
● 英文名:Liaogewang
● 拉丁名:Indian Stringbush Root
● 別稱:軟木材、野草紙皮、玻子、了哥麻、雀兒麻、鐵烏散、定元根、狗信蔃、指皮麻、同子皮、鐵骨散、烏子麻、毒除根、山黃皮、地棉根、地巴麻、山麻、山埔蒼、魚膽根、鐵骨傘、山棉皮、火索木、石穀皮、狗信葯、鋪銀草、紅燈籠、鐵篐散、地谷根、山絡麻、白紙皮、金腰帶、別南根、獨薯根、九信菜、山石榴、對口箭、透骨草、瀉葉、大救駕

功效與作用


● 了哥王具有消炎解毒、散瘀逐水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了哥王有抗病毒、抗炎、抗腫瘤、鎮痛等作用。
● 了哥王可用於治療肺炎、支氣管炎、淋巴結炎、腮腺炎、瘡癤癰疽、風濕痹痛、關節疼痛、晚期血吸蟲病腹水、跌打損傷等。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了哥王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了哥王。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禁止服用了哥王;如果需要外用,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避免使用了哥王;如果需要使用,使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了哥王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如何使用了哥王


● 了哥王可以煎汁內服,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根的每日常規用量為15~30克,根皮的每日常規用量為9~21克。
● 外用時,取適量了哥王根皮搗爛外敷患處,可治療跌打損傷。
● 了哥王可以泡酒使用。
● ● 蛇咬傷藥酒:和兩面針根、酸藤根、蝦辣眼根配伍泡酒,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

溫馨提示

● 了哥王有毒,需要煎煮4~6小時才能服用,且內服劑量不宜過大。
● 了哥王煎煮或粉碎時容易引起皮膚過敏,應注意防護。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了哥王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了哥王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了哥王有毒,毒性成分為樹脂。
● 過量服用會引起中毒反應,出現以下情況時,請立即停用,並送往醫院急救。
● ● 劇烈嘔吐
● ● 腹瀉
● ● 腹痛
● 了哥王粉碎或煎煮時容易引起皮膚過敏,出現皮膚瘙癢、紅腫等情況時,請立即遠離藥物,如果癥狀沒有改善,請及時就診治療。

我該如何選購了哥王


● 了哥王主要產自中國台灣、廣西、浙江、四川、湖南等地。
● 了哥王具有如下特徵:
● ● 生了哥王為黃棕色的類圓形切片,表面有淺淺的縱向皺紋,部分可見橫長皮孔。切面可分為皮部和木部;皮部強纖維性,撕裂呈棉毛狀,顏色為類白色;木部有緻密的木射線,可看到管孔,顏色為淡黃色。生了哥王氣味清淡,品嘗時有微微的苦味和甜味,咀嚼后口內有灼熱感,且持續時間比較長。
● ● 制了哥王的顏色比較深,其他性狀和生了哥王相同。
● 存放於乾燥的地方。

溫馨提示

● 了哥王有毒,請從正規醫院或藥店購買使用。

含了哥王的中成藥有哪些


● 穿王消炎片:具有解毒消炎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腹痛、痰熱咳喘,也可用於治療肺炎、咽喉炎、急慢性扁桃腺炎、急性細菌性痢疾及急性腸胃炎。
● 喉疾靈膠囊: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能治療扁桃體炎、腮腺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發作、喉痛等。
● 祛傷消腫酊:具有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治療跌打損傷、關節屈伸不利、皮膚青紫瘀斑、腫脹疼痛,也可用於治療急性扭挫傷。

了哥王和鋸齒王功效一樣嗎


● 了哥王是瑞香科植物南嶺蕘花的乾燥根或根皮,鋸齒王是紅樹科植物鋸葉竹節樹的乾燥枝葉。兩者功效作用不同。
● ● 了哥王具有消炎解毒、散瘀逐水的作用,多用於治療肺炎、支氣管炎、淋巴結炎、腮腺炎、瘡癤癰疽、風濕痹痛、關節疼痛、晚期血吸蟲病腹水等。
● ● 鋸齒王具有清熱解暑、活血消腫的作用,多用於治療感冒發熱、暑熱口渴、骨折、刀傷出血等。

用藥誤區


● 誤區:了哥王長時間煎煮可以完全去除毒性
● ● 了哥王有毒,長時間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但不能完全去除其毒性。服用時,一般需要煎煮4小時以上。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3]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4]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5]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6]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