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昂納德·科恩
歌手
萊昂納德·諾曼·科恩(Leonard Norman Cohen),男,1934年9月21日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音樂家、詞曲作家、歌手、小說家、詩人、藝術家。
早年以詩歌和小說在文壇成名,後來到紐約,轉型成為歌手。榮獲第52屆格萊美音樂獎終身成就獎。被《紐約時報》讚譽為“搖滾樂界的拜倫”。代表歌曲有《Hallelujah》《Famous Blue Raincoat》《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等。
2016年11月7日在美國去世,享年82歲。

萊昂納德·科恩早年照片
1946年第一次拿起吉他,目的是為了給某個女孩留下印象。一兩年後開始在當地的咖啡館演唱自己的歌。後來就讀於麥吉爾大學,主修英文。
1951年組建了一支叫做the Buckskin Boys的3人西部鄉村樂隊,同時開始寫詩。
195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
1967年夏天的紐約新港民謠節期間,首次登台亮相,並在CBS電視網節目上演唱歌曲並朗誦了詩作。

萊昂納德·科恩演出
1968年初出版了首張唱片《The Songs of Leonard Cohen》。
1968年出版了詩選集《Selected Poems: 1956-1968》。
1969-1972年期間接連出版了專輯《Songs from A Room》《Songs of Love and Hate》和第一張現場唱片《Live Songs》。
1973年發行專輯《New Skin For the Old Ceremony》。
1979年發行專輯《Recent Songs》。
1985年發行專輯《various Position》。
1988年初為Jennifer Warnes製作唱片《Famous Blue Raincoat》。
1992年發表了專輯《The Future》。
2001年10月發表了創作專輯《Ten New Songs》。
2016年11月7日在美國去世,享年82歲。

萊昂納德·科恩晚年
1956年詩集《Let Us Compare Mythologies》(讓我們比較神話),“首本詩集就贏得了文學界的肯定”
1961年詩集《The Spice Box Of Earth》(大地香盒),“早期書作中最受歡迎、最暢銷的一本”。
1963年小說《The Favorite Game》(最喜愛的遊戲),一個蒙特利爾青年猶太藝術家的畫像。
1964年詩集《Flowers For Hitler》(給希特勒的花),Cohen首度有意識地作出摲匆帳鯏姿態。
1966年小說《Beautiful Losers》(美麗的失敗者),“一部乖戾而虔誠卻又無比優美的史詩”。
1968年唱片《The Songs of Leonard Cohen》(Leonard Cohen的歌),初試啼聲就成為樂壇偶像;

萊昂納德·科恩
1969年唱片《Songs from A Room》(來自一間屋子的歌),更迷惘更憂鬱的第二批經典歌曲。
1971年唱片《Songs of Love and Hate》,如專輯標題,愛恨交織,Cohen最為感情豐富的作品。
1972年詩集《The Energy of Slaves》(奴隸精神),這本偽浪漫主義詩集是Cohen反藝術的又一次嘗試。
1972年現場唱片《Live Songs》(現場歌曲),早期歌曲+新歌的真摯生動的現場演繹。
1973年唱片《New Skin For the Old Ceremony》(新皮舊儀式),音樂結構和表現力最為豐富的專輯。
1975年精選唱片《The Best of Leonard Cohen》,前4張錄音室專輯的最經典的歌曲精選。
1977年唱片《Death of a Ladies Man》(一個女士的男人之死),因音樂理念互相抵觸,監製Phil Spector和Cohen的合作並不成功。
1978年詩與散文詩集《Death of a Ladies' Man》,Cohen在這個時期似乎正經歷著一場感情危機。
1979年唱片《Recent Songs》(近來新歌),思愁和孤獨被幽默地化解,Cohen經歷了黑暗的混亂后似乎已回復平衡。
1984年詩集《The Book of Mercy》(寬恕之書),在宗教意義上、精神上都深具啟發性。
1985年唱片《Various Positions》(多種立場),歌詞隱晦音樂簡約,輕涉流行和鄉村音樂風格。
1988年唱片《I'm Your Man》(我是你的男人),嘗試流行的音樂元素,法西斯隱喻使唱片似乎不太暢銷。
1992年唱片《The Future》(未來),號召人們挑戰所謂正義的定義和人生的失落。
1993年作品集《Stranger Music》(陌生人之歌),包括歌詞、詩歌和一些遊記片段。
1994年現場唱片《Cohen Live》(Cohen現場),來自他1988-1993年的現場演唱會。
1997年《Dance Me To The End Of Love》,這本藝術畫冊中,收有Cohen的最新詩作,配上藝術家Henri Matisse的油畫、素描、剪紙、插圖、浮雕等21幅作品。
1997年精選唱片《More Best of Leonard Cohen》,後期歌曲精選+2首新歌+1首現場歌,Cohen從音樂上到演唱上均有改進。
1999年精選唱片《Greatest Hits》《So Long, Marianne》,出道至今的最暢銷歌曲之精選。
《God Is Alive, Magic Is Afoot》,2000英國出版這本詩畫冊,集Cohen的詩歌和倫敦兩位有名的藝術家/設計師Sarah Perkins和Ian Jackson的藝術作品於一體。
2001年現場唱片《Field Commander Cohen-our of 1979》(曠野指揮官Cohen),來自1979年Cohen在英格蘭舉辦的演唱會錄音。
2001年10月唱片《Ten New Songs》(十首新歌)和女音樂人Sharon Robinson的合作。
2014年9月唱片《Popular Problems》(9首新歌),這是他個人音樂生涯的第13張專輯。
2014年12月現場唱片《Live In Dublin》,共有3CD+1DVD,獻唱了30首歌。
音樂獎 |
▪ 2020-11-25 第63屆格萊美 最佳民謠專輯 (提名) ▪ 2018-01-29 第60屆 格萊美音樂獎最佳搖滾歌手 《You Want It Darker》 (獲獎) |
音樂獎 |
▪ 2010-01-31 第52屆 格萊美音樂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