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天渠的結果 展開

天渠

2018年柏麟導演的電影

《天渠》由導演柏麟執導,鄭強侯煜王華圳昱王嘉朱元浩等主演的劇情片。

講述了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優秀共產黨員、貴州遵義仡佬族鄉村幹部黃大發,從20世紀60年代起,歷時30餘年,帶領群眾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天渠”,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的故事。

該劇於2018年11月3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
《天渠》以原貴州省遵義市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講述 了他在面對草王壩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因嚴重缺水導致的貧困狀況下,帶領群眾自力更生,迎難而上,以36年的不懈努力,靠著鋤頭、鋼釺、鐵鎚和雙手,硬生生地鑿出了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跨三個村10餘個村民組的“生命渠”。
黃大發老支書在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因嚴重缺水導致的貧困狀況下,從上世紀60年代起,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群眾,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釺、鐵鎚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貴如油的落後歷史。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黃大發鄭強
黃彬權侯煜
黃林彩王華圳昱 
黃妻褚楚
黃竹文周華
楊凱年柳秉鈺
王主任李玉龍
沈開才文俊挺

職員表


總導演柏麟
副導演劉軍龍
攝影陳芬炎

角色介紹


  • 黃大發

    黃大發

    演員 鄭強

    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草王壩村是窮鄉僻壤,村民用的都是渾濁的黃泥水,面對惡劣自然環境,黃大發決心對鄉村做出改變,決定修鑿渠。說服村民、引導村民。在他的帶領下,靠鋤頭、鋼釺、鐵鎚和雙手,十年如一日,克服艱難困苦,鑿萬米長渠以引水,實現了草王壩村脫貧致富。

  • 黃林彩

    黃林彩

    演員王華圳昱

    黃大發的女兒,乖巧、懂事,最能理解父親,懂父親無私奉獻為的是誰,支持父親每一個決定。親手為父親做好新鞋,送父親去縣裡學習,又囑咐他要當心身體、不懂就問。黃林彩深明大義,不僅主動把彩禮錢拿給父親修渠集資用,而且一直忍著病痛沒有向父兄提任何要求,直到病逝。

  • 黃妻

    黃妻

    演員 褚楚

    黃大發的妻子,他一面埋怨丈夫全身心投入修水渠不顧家庭,一面卻還是默默支持,黃妻心裡抱怨歸抱怨,但是依然打理家務,為黃大發解除後顧之憂。

  • 黃彬權

    黃彬權

    演員侯煜

    黃大發的兒子,爸爸修建水渠黃彬權極力反對,雖然反對,但是為了爸爸的理想和全村的未來,黃彬權還是從打工的城裡回來,成為修渠的主力軍。

幕後製作


影片拍攝

《天渠》的內涵就是希望。為了表現這一主題,拍攝過程中在影調、色彩、構圖、音樂、表演等諸多方面都力求“大言無聲,大象無形”。在自然真實的情感流露中,影片通過鏡頭語言傳遞著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

前期籌備

在《天渠》開拍之前,劇組主創團隊就到貴州選景和創作修改劇本,到遵義體驗生活,歷時一年半時間實地拍攝。"主演鄭強介紹,影片的內涵是希望在自然真實的情感流露中,通過豐滿多變寫意縱橫的鏡頭語言傳承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
參演演員們表示,這是他們表演生涯中最為榮幸的一次經歷。在創作中必須貼近生活的樸素和溫度,以情動人,才配得上去講述這些腳踏實地做人、以初心改變世界的平民英雄的故事。
天渠劇照
天渠劇照

獲得榮譽


時間屆數獎項獲獎方類型
2019年第24屆韓國春史電影節亞洲導演獎柏麟憑獲獎
2019年11月22日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天渠獲獎

播出信息


製作發行

聯合攝製
1、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
2、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為指導單位
3、杭州佳平影業有限公司
4、中共遵義市委宣傳部
5、遵義市廣播電視台
6、峰端影業(上海)有限公司 
出品公司
1、遵義市廣播電視台
2、杭州佳平影業有限公司
3、峰端影業(上海)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1、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

作品評價


觀眾付禮峰說:“觀影后對我產生了極大的觸動和震撼,作為新蒲經開區基層黨員幹部,要在黃大發同志的激勵下,深入推進脫貧攻堅行動,學習黃大發同志艱苦奮鬥,愚公移山的精神,切實抓好脫貧攻堅工作,為新蒲經開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觀眾楊德鵬說:看了《天渠》這部電影,對我的感受就是值得我們年輕黨員幹部學習,每件事情、每件工作都要發揮黃老支書無私奉獻的精神。
天渠劇照
天渠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