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電影院

1908年建於哈爾濱的電影院

亞細亞電影院(英語:Asia Cinema)坐落於哈爾濱市南崗區果戈里大街414號(原奮鬥路416號),建於1908年,原為風翔影劇院(“巨人”影劇院),1936年改名為“亞細亞電影院”。早期為集旅館、餐廳和電影院為一體的娛樂場所,是中國最早的豪華電影院之一,磚混結構,折衷主義建築風格。亞細亞電影院大樓現為哈爾濱市三類保護建築。

基本資料


曾用名:風翔影劇院、巨人影劇院、吉甘特電影院、東方紅電影院
亞細亞電影院
亞細亞電影院
國家:中國
地區:哈爾濱市,黑龍江省

歷史


坐落在哈爾濱市南崗區果戈里大街上的亞細亞電影院始創於1908年,最初的名字是吉干特(巨人)電影院,有935個座位,是繼和平電影院之後,哈爾濱市成立的第二家電影院。1936年改稱為“亞細亞電影院”。1946年被蘇聯領事館接收。1951年,前蘇聯影片輸出公司將亞細亞電影院移交給中國東北影片經理公司哈爾濱 辦事處。“文革”期間,影院曾一度改名為“東方紅電影院”,改革開放后恢復了舊稱亞細亞電影院。如果關於“亞細亞電影院的前身是烏克蘭俱樂部”的說法成立,那麼它的建成時間便可追溯到1907年,甚至要比“公認”的中國首家電影院——上海虹口電影院還要早一年,而這在哈爾濱的早期電影院中還排不進前五名。1936年2月14日,後來被譽為“關東大俠”,與天津霍元甲齊名的武術大師吉萬山師傅,曾在這裡迎接俄羅斯大力士傑力柴夫的挑戰,並大獲全勝,成為一代傳奇。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初期,人們的娛樂生活很少,當時的電影院火得不得了,什麼電影都有人看。當時亞細亞電影院樓上樓下一共1050個座位,從早上開始,兩場中間間隔十幾分鐘,一直演到第二天早上。當時連位置不好的如大柱子後面或是很偏地方座位的票都賣出去了。
圖3.亞細亞電影院(2004年)
圖3.亞細亞電影院(2004年)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隨著VCD、DVD的普及,影院不再是人們觀看電影的唯一渠道,哈爾濱的 老影院也漸漸地開始冷清。不過,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一些國外大片的引進,老影院又火了一把。1998年,《泰坦尼克號》首輪在亞細亞電影院放映一個月,當時的票價是50元,一天六七場,放映收入就達到十多萬元。二輪上映時票價是30元,人依然很多。
2000年後,雖然亞細亞電影院改善了電影放映環境,並承擔了包括“《金剛》哈爾濱首映禮”等一系列活動,但總體上處於經營不善的境地,2007年前後被該作為“劉老根大舞台”,以二人轉演出為主。2010年,亞細亞電影院無奈地關門停業。

建築

圖4.亞細亞電影院的保護建築標牌
圖4.亞細亞電影院的保護建築標牌
亞細亞電影院的建築立面從上至下運用了歐式建築慣用的三段式風格,女兒牆、頂樓窗戶上方的建築裝飾以及正面的6根柱子等,均為古典主義建築符號,同時由於受到二十世紀初葉歐洲時尚建築風潮的影響,亞細亞電影院還在折衷主義風格中融入了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元素。鑲嵌在影院上端的“三角破風”和門廳內的裝飾石膏花,是該建築投入使用若干年後加上去的。6根立柱上段原為方形“柱頭”,稱作“陶力克”柱式,而現有柱頭裝飾花紋也是後人添加的,稱作“科力斯”柱式。

現狀

被清洗得鋥亮的金子招牌,光可照人的玻璃、嶄新的宣傳海報,亞細亞電影院,這個承載了一代人美好記憶的老影院,在沉寂多年之後終於重新煥發了青春。
在亞細亞電影院記者看到,內部裝修風格以歐式為主,門廳格局大氣、寬闊,進入門廳后兩側有旋轉樓梯可以上到二樓,由於內部施工仍未結束,電影院的具體結構記者未能“一睹芳容”。據介紹,亞細亞電影院將被改建成一個綜合體,一樓二樓用於經營,三樓建有四到五個放映廳。
亞細亞電影院始建於上世紀初期。重新營業的電影院共分三層,一二層為影院配套娛樂、餐飲、休閑區;三層為影院,設6個放映廳,共容納500人觀影。6個影廳均可觀看3D電影,影片與哈市其他各大影院同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