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網膜囊腫

蛛網膜囊腫

蛛網膜囊腫指腦或脊髓實質外、蛛網膜內、充滿腦脊液樣液體的囊性佔位性病變。蛛網膜囊腫多見於兒童。按病因不同,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及感染后蛛網膜囊腫三型。患病後可表現為頭痛、噁心、嘔吐、視乳頭水腫、癲癇發作、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腦積水、行為改變、偏癱、共濟失調。嬰幼兒患病後可出現頭顱增大、前囟張力增高、顱縫分離、易激惹、生長發育遲緩等癥狀。蛛網膜囊腫如無臨床癥狀者則不需手術,定期複查。而有癥狀者,則需手術治療對囊腫進行內減壓及囊壁切除。蛛網膜囊腫經治療后,可改善癥狀。蛛網膜囊腫會引起癲癇發作、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

就診科室


● 神經外科

病因


● 蛛網膜囊腫按病因不同,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及感染后蛛網膜囊腫三型。感染為腦膜炎后因蛛網膜局部黏連而形成囊腫,囊內充滿腦脊液。大多為多發性。多見於兒童。

癥狀


● 一些無癥狀的蛛網膜囊腫是在行CT或磁共振檢查時意外被發現的。
● 有癥狀的蛛網膜囊腫。
● ● 大多數在兒童早期即有表現。表現為:顱內壓增高、頭痛、噁心、嘔吐、視乳頭水腫、癲癇、顱骨局部膨隆。
● ● 嬰幼兒可出現頭顱增大、前囟張力增高、顱縫分離、易激惹、生長發育遲緩等。
● ● 不同部位的蛛網膜囊腫有相應的臨床表現,可有癲癇發作,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

檢查


● 蛛網膜囊腫需行X線檢查、CT、磁共振檢查來確診。
● X線片可見椎體後方扇貝樣改變。
● CT:可見椎體后緣呈波浪樣改變,椎管和(或)椎間孔擴大。
● 頭顱MRI(磁共振成像):可見低T1、高T2信號,與CSF信號相同的病變。

診斷


● 醫生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及影像學結果診斷。
● 患者可出現頭痛、噁心、癲癇發作,嬰幼兒頭顱增大、前囟張力增高、顱縫分離、生長發育遲緩等癥狀。X線攝片可見椎體後方扇貝樣改變,椎管造影可見硬脊膜內或外有佔位性改變,脊髓變形或移位。CT可見椎體后緣呈波浪樣改變,椎管和(或)椎間孔擴大。頭顱MRI(磁共振成像)檢查可見低T1、高T2信號,與CSF信號相同的病變。
● 結合外傷手術史、感染史、影像學檢查、病理檢查可診斷。

鑒別診斷


● 需與第三腦室擴大、后顱窩腫瘤、表皮樣囊腫等疾病相鑒別。

治療


● 無臨床癥狀者不需手術,定期複查。
● 有癥狀者,需手術治療對囊腫進行內減壓及囊壁切除。

危害


● 本病會引起癲癇發作、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

預后


● 經治療后,可改善癥狀。手術后癥狀緩解情況與脊髓萎縮程度有關,可早期進行系統康復,一般可完全恢復神經功能。

預防


● 日常注意休息,勞逸結合,避免用腦過度、熬夜,不做劇烈運動,體檢時可查頭部CT儘早發現無癥狀型蛛網膜囊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