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研究生院
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
東南大學是中央部屬、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國著名的建築老八校之一,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和“111計劃”重點建設的名牌大學,“卓越聯盟”主要成員,中國一流大學,中國五星級大學。
東南大學自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后就開始招收研究生,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初期共招收研究生117人,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1981年實施學位條例后, 是首批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的單位;是首批建有博士后流動站的單位;首批進入國家“雙一流” 、“985工程”和“211工程”;是自行審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自行審定增列博士生指導教師的試點單位;首批獲准招收和培養工程碩士生;首批獲准開展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工作。1986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試辦研究生院,1996年3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東南大學研究生院已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與培養的一個重要基地。
東南大學自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后就開始招收研究生, 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初期共招收研究生117人,1978年恢復招收研究生,1981年實施學位條例后, 是首批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的單位;是首批建有博士后流動站的單位;首批進入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是自行審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自行審定增列博士生指導教師的試點單位;首批獲准招收和培養工程碩士生;首批獲准開展工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工作。1986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試辦研究生院,1996年3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正式建立研究生院。東南大學研究生院已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與培養的一個重要基地。
東南大學現有2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現有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中的12個門類的哲學、經濟學、 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等9個門類。研究生院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0名,博士生指導教師743名、碩士生指導教師1713名。
20多年來,東南大學共招收博士生5224名;碩士生24057名,其中MBA848名;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招生6390名。已授博士學位2404名,碩士學位18997名,其中以同等學力申請博士學位9名,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312名,建築學碩士266名,工程碩士專業學位1528名,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1203名,中職教師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297名,高校教師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60名,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22名。
學科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校學術水平和整體水平的根本和基礎。 學科建設是龍頭,教學和科研是兩翼,加強教學和發展科研必將促進學科建設。該校提出了以學科建設為核心,以師資隊伍建設和研究生教育為兩個支撐點的工作方針,以“211工程”和省部共建為契機,制定了東南大學“十一五”建設規劃和2012年遠景規劃。經過“211工程”和“985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競爭力明顯提升。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15個二級學科),5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江蘇省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6個江蘇省省級重點學科。
該校抓住省部共建之契機,與國家級重點學科、省級重點學科的建設,與“211工程”建設、“985工程”建設及江蘇省“135工程”建設等結合起來。在校內遴選出9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和11個“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和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建設。學校將投入3億多元的學科建設經費,不斷提高學科水平,增強學科競爭力。
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發布了2012年學科評估結果。東南大學獲得三項第一,位列全國第七。
此次評估,是該中心連續10年自主開展的第三輪學科評估,歷時一年。評估對象是具有研究生培養和學位授予資格的一級學科,以高等學校為主,兼顧科研院所。全國共有391個單位的4235個學科申請了95個一級學科評審。
此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以一級學科為評審對象,是唯一由政府主辦的、針對全國高校的學科評估,因此最具權威性。
2012年教育部第三次一級學科評估,東南大學結果如下:
專業名稱 | 全國排名 | 專業名稱 | 全國排名 |
生物醫學工程 | 1 | 交通運輸工程 | 1 |
建築學 | 2 | 藝術學 | 1 |
土木工程 | 3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2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5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4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7 | 電氣工程 | 13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6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17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14 | 教育學 | 14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13 | 哲學 | 13 |
應用經濟學 | 18 | 化學工程與技術 | 19 |
臨床醫學 | 20 | 力學 | 21 |
機械工程 | 22 | 數學 | 23 |
法學 | 29 | 生物學 | 29 |
物理學 | 30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34 |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建築學
交通運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二級學科重點學科:
藝術學
熱能工程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計算機應用技術
結構工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國家重點學科培育點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精密儀器及機械 熱能工程物理電子學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 道路與鐵道工程
江蘇省重點學科
藝術學 學習科學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電機與電器
材料學 岩土工程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遺傳學 應用化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倫理學 應用數學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製冷及低溫工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建築學 機械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信息與通信工程
光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式控制制科學與工程 材料科學與工程
電氣工程 交通運輸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環境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東南大學研究生院教學樓
多種措施並舉,吸引優秀生源
該校採取多項措施並舉的辦法,多渠道吸收優秀生源。優秀生源的富有,不僅給培養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也為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提供可能。具體措施是:積極推行推薦免試生制度;推行“碩博連讀”、“提前攻博”培養方式;鼓勵青年骨幹教師報考在職研究生;加大研究生招生及獎學金制度的改革力度;面向社會、多種途徑發掘優秀生源;調整考試科目的設置,吸引跨學科優秀生源等等。
拓寬學科範圍,改善知識結構
培養人才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具有明確而穩定的研究領域、方向和建立起合理的知識結構。建立在加強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是順應現代科學技術大趨勢,培養高質量研究生人才的必然模式。
改革課程教學,注重能力培養
研究生必須掌握更多的知識,創造性是建立在堅實的知識基礎之上的,研究生院始終以質量為中心,堅持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注重能力培養。研究生英語教學經過不斷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其“研究生英語教學改革”獲江蘇省2000年教學成果二等獎。
提高培養要求,拓寬培養領域
培養人才應當注重全面質量,博士生的學位論文不僅應當表明作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且應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對博士生的課程要求是既博又深,為此,給工學類博士生開設了可供選擇的四門數學課和一門“近代物理系列講座”,博士生可以學習創造性的思維方法,開闊思路,拓寬知識面。在連續三次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的評選中,該校每次均有2篇被評上,名列全國高校第7位。
積累培養經驗,以點帶動全面
東南大學蘇州聯合研究生院
隨著我國的研究生教育得到全面、迅猛的發展,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要縮短差距,就必須深化改革,不斷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培養模式,以改革求發展。學校的具體措施是:
該校試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設立研究生培養基金,包括獎助學金、“三助”崗位津貼和專項基金,實行集中管理、統籌使用。碩士研究生獎助學金共設四等,博士研究生培養基金分A、B兩級,由學校下達各類獎助學金指標,各院系制定評定細則並進行評審,最後報研究生院審批。其中博士生培養基金崗位由學校支持經費和導師科研經費共同設置,且以導師為主向學校申請,明確了“所有研究生必須是在導師指導下通過科研完成學業”的培養特點。該校已制定並出台了《東南大學研究生培養基金實施辦法(暫行)》,以保障研究生培養基金一年一評、滾動管理的順利實施。實行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研究生的獎助學金與其學習成績和科研成果掛鉤,一年一評,動態管理,更有利於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科研創新精神。加強對985工程和211工程學科建設項目的管理,促進學科的全面發展,不斷提高學科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調整學科布局,形成以工為主、理工醫結合、科技與人文交融、工理醫文管協調發展的學科建設新格局。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層次人才培養質量。調整辦學結構,從培養本科生為主轉移到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並重的戰略軌道上來,同時調整本科和研究生培養的學科結構和內部結構。抓住教師隊伍的新老交替的有利契機,加快教師隊伍的結構調整,逐步建立起一支國內外開放,以著名專家和知名學術帶頭人為核心,以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年青教師為主的結構合理、素質較高、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進一步深化校內體制改革,逐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自己特色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發展合作共建,積極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形成開放辦學的新局面,多渠道籌措資金,為學校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和外部條件。對高層次人才培養,學校的指導原則是:在培養方向上,科學、規範、拓寬,重點突出一個“寬”字;在培養目標上,著眼未來,瞄準前沿,重點突出一個“新”字;在培養環節上,優化結構、增大柔性,重點突出一個“活”字;在管理方式上,加強目標管理,抓好過程監控,重點突出一個“嚴”字。 積極開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理論研究。建院24年,該院始終強調在做好事務性工作的前提下,要積極開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理論研究,從而使管理工作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鼓勵管理人員向高水平的學術刊物投稿,多出高水平的理論成果。
總結過去,面向未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處理好鞏固和發展的關係,努力使研究教育適應我國經濟的突飛猛進、科技的日新月異和全球範圍的激烈競爭。抓住有利時機,深化改革,迎接挑戰,爭取再上一個新台階,為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高層次社會主義新型大學積累新的經驗,為21世紀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