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

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

陳真,男,筆名譙徵,安徽亳州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在省、市級徵文、演講比賽中共獲多個獎項,百餘篇散文、小說、新聞通訊在報刊上發表,安徽省“十佳校園記者”獲得者。

人物介紹


陳真,男,筆名譙徵,安徽亳州人,系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曾擔任亳州三中校報《毓秀園》、淮南師範學院校報《淮南師院報》學生編輯。在省、市級徵文、演講比賽中共獲多個獎項,百餘篇散文、小說、新聞通訊在報刊上發表。

獲獎情況


2015年4月,在亳州市委宣傳部網路貼文比賽中,獲優秀獎。
2015年8月,在譙城區圖書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徵文比賽中,獲二等獎。
2015年9月,在安徽省文化廳、安徽省圖書館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演講比賽中,獲成人組二等獎。
2016年2月,文學作品《拾穗》獲《中國婦女報》2015年度全國中小學生十佳作品“小荷獎”“三等獎”。
2016年9月,散文作品《誠信做人與做文》獲亳州市委宣傳部主題徵文三等獎。
2018年11月,獲評安徽省“校園十佳記者”。
2018年11月,第九屆安徽省高等學校師範生教學技能競賽三等獎。
2018年11月,在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獎評選中,獲消息類三等獎。
2019年2月,《回首莫忘來時路》獲淮南日報社““激蕩40年”大型文學徵文”三等獎。
陳真在安徽省圖書館參加演講比賽
陳真在安徽省圖書館參加演講比賽

寫作狂的故事


處女作發表,激發文藝少年寫作熱情
在亳州三中,談起陳真的名字,很多師生耳熟能詳,儘管有的老師和同學不認識其人,卻都讀過其文。從2014年開始愛上寫作,至今已在全國各地報刊、雜誌發表文章近200篇,不久前,他被安徽省作家協會吸納為會員,成為我市目前年齡最小的省作協會員。
談到第一次發表文章,陳真說純屬偶然。“2014年的2月19日,我在《亳州晚報》的‘筆記’版發表了處女作《我們的好家風》。這篇文章是我在春節期間寫的,經過幾番修改之後才投稿,當時也沒有刻意留意是否會被發表。”說著,陳真拿起自己珍藏的報紙,“那一天,我的一個同學拿著報紙,問這篇文章是不是我寫的,我才知道作品已經發表。”
陳真介紹說,自己從小就愛好文學,尤其喜歡讀書,空閑時間經常一個人抱著一本書在屋裡靜靜閱讀,平時也喜歡寫東西,但很少投稿。處女作的發表像是突然點燃了自己的寫作熱情,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課餘時間,當別人都在玩的時候,我就在班裡看書,閱讀大量的名著作品,堅持每周甚至每天寫點文章,漸漸感覺越寫越順暢。”陳真說。
遇到好老師,寫作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報紙上讀到我們學校老師王飆的作品,他的文章寫得特別好,內心非常崇拜,於是就主動拜訪。”陳真說,第一次與王飆老師相識,沒想到倆人聊得如此投機,並建立深厚友誼。
之後,陳真成了王飆辦公室的常客。“他經常給我講一些做人、做文和處事的道理,還在學習和寫作上給予指導,記得有一次晚自習下課後我去他辦公室,我們倆不知不覺就聊到學校熄燈,最後只能摸黑走出教學樓,回到寢室。”陳真說。
陳真說,最近兩年,自己寫作水平顯著提高離不開王飆老師的指點,每次寫完一篇文章后,他都會第一個拿給王飆看,而當這份手稿再次回到自己手中時,上面都是改后的圈圈點點。“哪些地方用詞不妥,哪些地方內容不夠豐富,他都會一一指出來,另外,他還經常根據我的某些不足,推薦我看一些書籍。”陳真說。
加入省作協,希望在創作路上獲更高造詣
憑藉著自己的天分與努力,陳真在寫作方面的才華也漸漸顯露出來,他創作的文章不斷在省內外報刊、雜誌上刊發。之後,市作協、省作協陸續向他拋來橄欖枝。
“因為我還是一個高中生,去年6月份加入市作協時,也受到不同的爭議,有些前輩認為我還是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業上,但是我感覺加入協會後,可以參加一些文學交流活動,獲得更多學習機會,至於學業與寫作,自己可以平衡好,於是就毅然加入了市作協。”陳真說。
去年11月份,年僅18歲的陳真憑藉著自己對文學的熱愛和紮實的文字功底,成功加入了安徽省作家協會,成為目前我市年齡最小的省作協會員。
“我熱愛閱讀和寫作,並且會一直堅持下去,大學是一個更加開闊的平台,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將好好學習文化課,爭取考上滿意的大學,創作更好的作品。”眼下正在讀高三的陳真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