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平西抗日烈士陵園位於十渡鎮十渡村,距北京市中心90公里,佔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葉劍英、彭真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留下了戰鬥足跡。為緬懷烈士英靈,先後修建了烈士紀念碑、平西抗日紀念館和百座烈士碑林。紀念館展廳共收集、展出實物、詩稿、照片等珍貴史料3000多件。
1994年4月29日被北京市政府列入北京市重點烈士建築物保護單位。
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
平西抗日戰爭紀念館
平西無名烈士紀念地
為創建平西抗日根據地,為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解放全中國,在這四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曾灑下千萬名革命先烈的鮮血,他們有的在疆場上赴湯蹈火、英勇捐軀;有的為保衛人民生命財產軍需物資英勇獻身;有的因缺衣少葯在傷病中頑強掙扎而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雖沒有留下姓名,卻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不朽篇章,他們將與青山常在,與日月同輝。1999年,在十渡人民的強烈呼籲下,為了便於集中管理散落在民間的烈士遺骨,在十渡鎮平峪村建造了無名烈士紀念地,安放了700名平西無名烈士遺骨。
百名烈士碑林
2000年上半年,在平西烈士紀念碑前製作完成了有記載的平西知名烈士碑100座,已形成了佔地200平方米面積的烈士碑林。
烈士碑林的建成,是繼1992年平西抗日紀念館以後的一項主要工程,為大力弘揚烈士精神,為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增加了重要內容。烈士碑林建成以後,既為烈士陵園增添了一道景觀,也為平西人民英勇犧牲而長眠近60年的先烈得以安慰。得到了各級領導,社會各界的稱讚和好評。
周嘉烈(1913-1941)
周嘉烈 (1913-1941)
佟旭野(1908-1940)
(房淶涿縣縣長、宣涿(鹿)懷縣縣長)一九零九年生於遼寧省錦西,自幼受到革命的啟迪,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抗戰爆發后參加北平各界人民抗敵後援會,參加了北平西山游擊支隊,並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五支隊政治指導員,後任房淶涿縣、宣涿懷縣縣長,一九四零年日軍對平西大掃蕩時,被敵包圍秘密殺害,犧牲時三十二歲。
侯丕承(1917-1947)
(懷來縣教育科長,懷來縣某區區長區秘書)1917年生於懷來縣李官營村,193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村支部書記,某區秘書、區長,懷來縣教育科科長等職。1947年2月在涿鹿縣南榆嶺村開展政治工作宣傳時,由於叛徒告密,不幸被敵人抓捕,面對敵人嚴刑拷打,堅貞不屈,於1947年犧牲於礬山,年僅30歲。
1985年10月2日“平西抗日烈士紀念碑”落成
1988年10月8日平西抗日烈士紀念碑保護亭落成
1989年7月19日平西人民抗日鬥爭紀念館樓設計審定會在平西烈士陵園舉行
1990年7月15日平西人民抗日鬥爭紀念館於落成
1994年3月20日房山區批准平西抗日烈士陵園為“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1994年4月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平西抗日烈士陵園為“北京市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199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平西抗日烈士陵園為“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公交路線:天橋乘917路公共汽車十渡支線直達十渡;北京南站乘郊遊7次列車雲居寺站下車;公休日從前門、阜成門、宣武門乘游10路旅遊專線車;北京南站乘郊遊7次列車十渡站下車
自駕路線:由京石高速琉璃河出口-琉璃河-岳李路-岳各庄-雲居寺路-周張路-張寶路-十渡-平西抗日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