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象
紅象
原來是傣族小姑娘依香牽著獵狗--那罕,悄悄地跟隨而來。她也是聽了紅象的傳說后,想來揭開這個謎。大森林真是一個美麗、奇妙的世界!這裡有許許多多的奇花異草,也有各種活潑的動物。在這裡,有讓孩子們陶醉的美景,也有令他們害怕的東西。在這裡孩子們可以大開眼界,增長知識。只是大森林有大森林的"規矩":所有到這裡來的人都必須熱愛這兒的一切。這樣,他才會得到大自然的盛情招待。可是淘氣的岩甩就不懂這個"規矩",他一看見美麗的馬鹿,就忍不住開了槍,驚動了森林中的其他動物,朋友之間的關係也經歷了波折。終於,他們找到了紅象。可是,他們眼前的紅象太厲害了,很粗的大樹它輕輕一撞就斷了;一片小樹它長鼻子一掃全倒了,孩子們實在沒有勇氣走上前,只敢悄悄地跟在紅象後面看。這時,他們又意外地發現一口陷阱,裡面落進一頭小象,他們齊心合力,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小象救出來,與小象交上了朋友。誰知這頭小象就是紅象的孩子,於是,他們終於揭開了紅象的秘密。他們高興地騎在紅象的背上,與前來尋找他們的刀弄大爺和老師會合了。
紅象
演員表
岩叫 飾 岩羅
仔戈 飾 岩甩
星 飾 依香
職員表
製作人 | 劉學生 |
導演 | 張建亞、謝小晶、田壯壯 |
編劇 | 王端陽 |
攝影 | 曾念平、張藝謀(副攝影)、侯詠(副攝影)、呂樂(副攝影) |
配樂 | 許鏡清 |
剪輯 | 戰強 |
道具 | 希純 |
藝術指導 | 張客 |
美術設計 | 寧蘭新、馮小寧 |
造型設計 | 邁新 |
服裝設計 | 鄭秀英 |
視覺特效 | 孫凱 |
燈光 | 張天如 |
錄音 | 張家克 |
布景師 | 劉萬良 |
水下攝影 | 劉耕 |
演奏 | 中央樂團小樂隊 |
指揮 | 卞祖善 |
● 岩羅
● 演員 岩叫
● 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小學生,穩重,不愛多說話,十分有主意,膽子大,警惕性強。暑假裡,他和好朋友岩甩相約到原始森林裡尋找傳說中的紅象。
● 岩甩
● 演員 仔戈
● 岩羅的好朋友,被寨子里老人講得神奇的紅象的故事,被深深吸引,於是,與好友岩羅一起到森林中去冒險。但是,淘氣調皮的他不懂大自然的“規矩”,開槍打傷馬鹿,又將岩羅的火藥筒灌上了水,險些出危險。
● 依香
● 演員 星
● 傣族小姑娘,聰慧、有心計,不大愛說話,但膽子不小。在聽了紅象的傳說后,她也想來揭開那個謎,就帶著自己的獵狗那罕悄悄跟蹤岩羅、岩甩走進了森林。
● 該片是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后更名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自組稿的第一部影片。
● 1981年夏天,田壯壯、張建嚴、曾念平帶著兒影廠給500元路費到雲南看外景。因為資金有限,他們騎著借來的自行車勘察外景,每天跑四五十里路,有時跑七八十里,翻山的時候需要扛著車子爬山。
● 由於膠片緊張,為避免浪費,該片在拍攝時,每拍兩條鏡頭就必須成功一條。
● 該片中的大象是從緬甸找來的。在拍一場大象害怕得跑遠了的戲時,攝影師架好機器,然後大家一起叫喊,想把大象嚇跑,但是,無論他們怎麼喊,即使汽車鳴笛、放槍,大象就是不動,最後,謝小晶拿起棒子打了大象一下,戲才算拍成。
● 拍馬鹿在溪邊走的戲時,馬鹿不聽話,劇組把馬鹿抬到河邊,可它的腳卡在石頭裡,大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抬出來。
● 有一場戲拍三個孩子拉紅象,繩子斷了,孩子們摔了大跟頭。在拍孩子的鏡頭時,田壯壯為追求真實感,沒告訴他們會摔倒。在拍戲時,工作人員突然鬆開繩子,三個孩子毫無準備摔了跟差距,但這條鏡頭沒拍好,孩子們不肯重拍,於是,工作人員又騙他們數到三才松繩子,結果只數到二,工作人員就把繩子鬆開了。
● 在拍岩甩在沼澤里快淹死的戲,星怎麼也不相信岩甩快死了,因為扮演者仔戈只是蹲在沼澤邊,導演想方設法啟發也沒用,只好讓她一遍遍向沼澤衝去,不斷讓她重來,甚至粗暴地呵斥她,星感到委屈、急躁,忍不住哭起來,這才得到了導演想要的效果 。
● 1982年,《紅象》送審時,有的人擔心孩子們看過影片也會想出走到大森里,於藍向國家高層領導尋求支持,終於令影片順利過審。該片上映后,有人上告說於藍為自己兒子開後門,中央紀律檢查組到電影廠審查,最後做出“無可非議”的結論 。
創作背景
1981年,脫胎於北京電影製片廠的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在北影幫助下推出兩部電影,但還沒有一部自行組稿的作品。時任兒影廠長的於藍認為,必須拿出自己的拳頭產品,兒影才能站住腳。這時,負責劇本的宋曰勛發現了王端陽的兒童文學作品《紅象的秘密》,拿來向於藍徵求意見。於藍看過後感覺作品符合兒童口味,有探險精神,於是同意請王端陽把作品改編成電影劇本。劇本出來后,因為北影的導演都有任務在身,宋曰勛提議讓正在電影學院學習、已拍攝過兩部電視劇的田壯壯來執導。於藍並不願讓自己的兒子來拍,但受這一建議的啟發,請電影學院副院長兼導演系主任張客幫忙,讓部分畢業班的學生來兒影實習,拍攝《紅象》。張客很快列出名單,田壯壯、張建亞、張藝謀等人名列其中,並由攝影系教師曾念平帶隊。
影片主題
該片的導演們感到當時一些兒童影片的編導忽視兒童片的特殊性,雖然影片的主要角色是兒童,但卻搞成了“成人化”的兒童片。他們認為,兒童片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表現方法特殊,既然是兒童片,那麼銀幕上出現的一切應該是小觀眾所感興趣的。於是,他們根據劇本,把影片的受眾定於五六歲到十二三歲之間的兒童。根據受眾的觀影特點,他們確定影片應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和強烈的動作性。
在討論影片主題時,他們要求自己把握兩點:把闡發主題的情節、細節表現得盡量有趣;注意主題的豐富性。在初讀劇本后,他們感到劇本中存在某些充滿詩意的東西,但這種感覺與作者概括出來的主題——鼓勵孩子們學習科學、熱愛科學——相悖,原劇本的主題不錯,但是太單薄。通過在雲南體驗生活,導演們決定把主題的範圍打開,熱愛科學只作為一個現象,他們希望通過影片表現孩子與大自然、孩子與動物、孩子與孩子之間純真、深厚的情感和孩子們善良、美好的心靈。
演員選擇
由於影片的基調,導演們決定只有全部以少數民族兒童來扮演角色才能表現出鄉土氣息和民族特點。在選擇少數民族兒童演員時,導演們發現,昆明的一些少數民族幹部的孩子形象有特點,理解力、表達力較強,但舉止城市化,沒有寨子里孩子身上的“野味”;而寨子里的孩子氣質、外表無可挑剔,但文化水平較低,幾乎不會說漢語,無法與導演交流。最後,他們從西雙版納、德宏兩地幾十所中小學、一千多個孩子中挑選出了三位主角。通過觀察,他們確定三位少數民族兒童不但流露出演員的素質,而且與角色在性格上相近,只要工作方法對頭,這些孩子就有勝任角色。
演員指導
由於小演員們沒有演過戲,所以,導演一開始採取排戲的方法,讓他們對電影拍攝獲得感性知識。但第一批樣片出來后,導演們意識到,過多的排練可能會破壞演員身上樸實自然的天性。於是,他們放棄拍戲,改用遊戲、講故事等方式,讓演員們對劇情產生鮮明的印象,誘發孩子們的情緒記憶,從而進入創作想象狀態,這樣一來,實拍時,導演只需稍加提醒,孩子們就能進入規定情景。
在實際拍攝時,導演們還盡量讓自己的處理去適應演員,而不是讓孩子們遷就導演。因為小演員不擅長表現複雜的心理動機,在分鏡頭時,導演注意在每個鏡頭裡給小演員的任務只是一些簡單的動作,使他們表現本能的反應。
《紅象》好就好在一個“真”字,電影里的孩子好像就生活在觀眾身邊。他們的情趣,他們的語言,他們的一舉一動全是兒童自己的,整電影充滿了濃郁的兒童生活氣息。電影人物不多,三個孩子性格各異,表演真摯。就靠這個“真”字,打動了觀眾們的心。
《紅象》的導演以成年人成熟的目光捕捉了孩子們的興趣、愛好,用富於兒童特點的電影語言準確地表現出來,時刻注意兒童心理的刻畫,這就很能引起兒童思想感情的共鳴。同時,他們不忽視其它電影因素的兒童化的處理,所以影片的攝製、場面調度和光影設計都很適合兒童的欣賞習性。影片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在展現西雙版納秀麗風光的同時,細膩地描寫了三個性格完全不同的少數民族少年。影片在表述孩子們熱愛在自然的主題中,沒有空洞的說教,而處處是以具體的細節去展示,巧妙運用電影語言,融情於景,以景達情,既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以能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該片的攝影猶如一首抒情詩,十分優美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