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召鄉

中召鄉

中召鄉,隸屬於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地處內黃縣南部,東與濮陽市高新區新習鄉接壤,南連滑縣四間房鄉,西鄰梁庄鎮,北接后河鎮。區域面積58.9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38291人。 

宋、元隸瀆州(濮陽)。明永樂初,改為直隸大名府滑縣仁壽鄉。1949年9月,撤銷高陵縣,劃為內黃縣第四區。1957年9月,建立區級建制的中召鄉。1958年8月,成立中召公社。1984年,恢復中召鄉。 2018年,中召鄉有工業企業15個,其中規模以上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6個。截至2020年6月,中召鄉下轄28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宋、元隸瀆州(濮陽)。
明永樂初,改為直隸大名府滑縣仁壽鄉。
清宣統元年(1909年),改為滑縣廣教區,亦稱滑縣東北二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划屬高陵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五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高陵、內黃合併,改為高內縣第七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2月,高內縣分設,改為高陵縣第五區。
宋元隸澶州(濮陽),明永樂初改為直隸大名府滑縣仁壽鄉。1940年由滑縣劃歸高陵縣,屬第五區。1949年划屬內黃縣第四區。1957年建中召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設鄉。1997年,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付庄、陳寨、葛寨、時寨、張寨、趙莊、中召東街、中召南街、中召西街、南王莊、位庄、碾子頭、王大吳、西曹庄、東曹庄、呼沱、楊村、尚寨、馬寨、徐寨、小王固、劉大吳、北大吳、北召、閆庄、李庄、王莊、雙村28個行政村。
中召鄉
中召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中召鄉轄西街、付庄、陳寨、葛寨、張寨、時寨、趙莊、東街、南街、王大吳、碾子頭、位庄、南王莊、楊村、濾沱、西曹庄、東曹庄、徐寨、尚寨、馬寨、小王固、李庄、王莊、雙村、閆庄、北召、北大吳、劉大吳2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20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中召鄉下轄28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西街村。 
付庄村東街村楊村北大吳村
陳寨村南王莊村滹沱村劉大吳村
葛寨村位庄村小王固村閆庄村
時寨村王大吳村徐寨村李庄村
張寨村碾子頭村尚寨村王莊村
趙莊村西曹庄村馬寨村雙村
南街村東曹庄村北召村西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中召鄉地處內黃縣南部,東與濮陽市高新區新習鄉接壤,南連滑縣四間房鄉,西鄰梁庄鎮,北接后河鎮。區域面積58.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中召鄉境內屬黃河沖積地帶,地勢平坦,地形略為三角形狀,南部寬廣,北部狹窄。西南部稍高,東北部略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

氣候

中召鄉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盛吹偏北風,夏季盛吹偏南風,春秋兩季屬過渡性季節。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冷暖多變風沙多;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天高氣爽,氣候宜人;冬季乾冷少雨雪。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88.8小時。多年平均氣溫13.7℃,1月平均-1.3℃,7月平均氣溫27℃。年平均地面溫度15.9℃。1月最低平均-1.6℃;7月最高平均30.9℃。年平均降水量596.7毫米,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現在7月份,平均值180毫米;月降水最小是12月份,平均4.1毫米。平均初霜日期為10月28日,終霜日期為4月2日。

水文

2011年3月,內黃縣實施“引黃入內東線工程”,途經中召鄉境內的趙北溝,全長3800米,可補充地下水資源。

自然災害

中召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1942年夏季出現旱災,顆粒未收,被稱為“四二年大災荒”。

自然資源

2007年,經國家地質部門勘探,中召鄉地下蘊藏豐富的煤炭資源,集中分佈在東南至東北一帶。

人口


2011年末,中召鄉轄區總人口3.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300人,城鎮化率10%。另有流動人口11000人。總人口中,男性17200人,佔52.1%;女性15800人,佔47.9%;14歲以下9000人,佔27.3%;15~64歲15000人,佔45.4%;65歲以上9000人,佔27.3%。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5‰。
2017年,中召鄉常住人口19973人。
截至2018年末,中召鄉戶籍人口38291人。
中召鄉
中召鄉

經濟


綜述

2011年,中召鄉財政總收人858.2萬元,比上年增長21.2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7.4萬元,比上年增長82.85%。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38.5萬元,增值稅37萬元,企業所得稅30.4萬元,個人所得稅3.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8.94%、255.77%、166.67%、60%。

農業

中召鄉有農業耕地面積4.8萬畝,人均1.1畝,全部為水澆地。2011年,農業增加值3億元,比上年增長7%。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雜果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5697噸,人均0.78噸,小麥16198噸,玉米9499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溫棚小雜果。2011年,紅棗面積1.6萬畝,優質蘋果種植面積3000餘畝,溫棚杏面積1500畝,優質葡萄2000畝,優質桃3500餘畝。
中召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存欄1.15萬頭,出欄2.8萬頭;羊存欄3.87萬隻,出欄5.8萬隻;肉牛存欄5200頭,奶牛存欄1000餘頭;家禽飼養量37.3萬羽。

工業

中召鄉工業初步形成以化工、服裝、農副產品加工、飼料加工、門業製造為主的支柱產業。2011年末,工業企業26家,工業總產值2815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7351萬元,比上年增長29%。

商業

2011年末,中召鄉有中、小超市及個體商戶536戶,從業人員1800餘人,經營日用百貨、服裝鞋帽、五金交電、日雜、副食、農副產品、建材、摩托車、電動車等。10家超市初具規模。

金融

2011年末,中召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62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6000萬元。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中召鄉因轄區有中召村得名。

社會事業


中召鄉在發展經濟、強鄉富民的同時,加大社會事業投入力度,不斷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進程。投資144.88萬元,新建學生住宿樓1300平方米,餐廳400平方米,改善了學教環境;投資50餘萬元,實施鄉衛生院病房樓建設,有力地改善了群眾的就醫環境。投資60餘萬元,新建了鄉敬老院;認真落實農村中小學“兩免一補”“陽光收費”政策;積極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達到30441人;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全鄉計劃生育率96.5%,人口出生率5.25%,人口自然增長率3‰。
2008年,中召鄉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信訪工作‘四無’鄉鎮”、“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特色農村經濟先進鄉鎮”,被縣委、縣政府授予“畜牧工作先進鄉鎮”、“統戰工作先進鄉鎮”、“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群眾文化活動先進單位”。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中召鄉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540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10所,在校生1817人,專任教師12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825人,專任教師7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952萬元,比上年增加67萬元,占財政支出的42%。

文體事業

2006年6月,中召鄉建成有線電視中心站。2011年末,電視入戶率達98%以上,其中有線電視用戶4000餘戶。
2011年末,中召鄉有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6個,各類文藝專業戶4戶,各類圖書室18個,藏書13萬冊。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65人。
2011年末,中召鄉有體育場11個。81%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中召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門診部(所)28個;病床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2張,固定資產總值261.7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8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人員3人。
2011年,中召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56萬人次,住院手術200台次,出院病人0.082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孕產婦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為0。

社會保障

2011年,中召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7戶,人數71人,支出106500元,比上年增長11%,月人均160元,比上年增長7%;城市醫療救助4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60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407人,支出119.6萬元,月人均67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2人。敬老院1家。社區服務中心14個。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中召鄉有郵政分局1個,投遞點2個,投遞線路單程總長130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3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0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萬件;征訂報紙1萬份、期刊0.5萬冊,業務收入90萬元。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000門,固定電話用戶32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2%;行動電話用戶50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98%;光纜線路總長度60千米,寬頻接入用戶1300戶。

交通


中召鄉境內有濮鶴、大廣兩條高速公路、101省道、吳黃線4條公路幹線,村村通柏油路與主幹線公路形成公路網。全鄉公路總里程89千米。

交通通訊


中召鄉處在濮鶴高速公路、鄭吳公路、阿深高速公路、吳黃公路“井”字型框架內,村村柏油路與主幹線公路形成公路網,交通條件十分便利。08年投資160萬元,完成了長4.2公里的鄉、村公路改建工程,方便了群眾的生活生產;全鄉實現了“村村通”。全鄉28個村有26個村硬化了街道、20個村裝上了路燈、28個村綠化了街道。開通了濮陽市至中召的跨地市公交線路(10分鐘一次班車)。
通訊發展迅猛,電話裝機突破4000部,移動手機達20000餘部。

水利電力


中召鄉有機井1366眼。由於多年來乾旱少雨,地上抽水量大大超過補給量。為了節約地下水資源,大力實施節水灌溉工程,輔設地下管道16萬米。境內有10條排水溝(3條主幹溝),88個坑塘,基本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2008年,投資200餘萬元,實施了東曹庄、西曹庄、滹沱等7個村近萬人的安全飲水工程。
2000—2003年,中召鄉完成了農網改造工程,新裝高能變壓器131台,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不僅能滿足生產和生活用電,而且一年能節電28.6萬度,減輕農民負擔60萬元,農村年用電量900萬千瓦時。
中召鄉
中召鄉

農林牧業


在農業經濟工作方面,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划農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了高效特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溫棚瓜菜方面:2008年全鄉新增溫棚面積50畝:主要分佈在位庄、時寨、張寨、西街、楊村、東曹庄、尚寨、馬寨等13個村。2008年全鄉溫棚瓜菜面積達到2500餘畝,小弓棚種植面積6000餘畝。
養殖業方面:2008年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2個(佳盛生豬養殖小區、利贏生豬養殖小區),其中超千萬元奶牛養殖場1個(華宇奶業有限公司千頭奶牛場),還建成了行(xing)川養豬場、玉飛養豬場、華春養豬場、文寬養豬場等中小型規模養殖場9個。到2008年,全鄉已有大型養殖場13家,標準化養殖小區5個,中小型養殖場30個,規模養殖戶300餘戶。
林業方面:在北部紅棗生產區以抓千畝老棗園改接換頭、發展紅棗密植園和紅棗新品種引進為主,在中部蘋果生產區以抓早熟和晚熟兩個品種為主,在南部小雜果生產區規劃建設溫棚小雜果千畝方為主。2008年完成了雙村、閆庄、北召、北大吳、位庄等10個村圍村林綠化工程任務,紅棗改接換優300畝,發展紅棗密植園100畝,小雜果500畝,新植農田防護林網260畝。
2008年輸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突破萬人,勞務收入達7000餘萬元。

工業企業


2002年以來引進建成的項目主要有:內黃縣金科化工有限公司、內黃縣楓葉服飾有限公司、魯冰花純凈水廠等。2008年引進建成項目12個,在建項目1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4億元。其中正在建設的佔地150餘畝,計劃總投資4000餘萬元的華宇奶業綜合項目,該項目一期工程已接近尾聲。
2008年投資並完成的項目有:二中學生住宿樓和學生餐廳,鄉衛生院病房樓,鄉敬老院,鄉、村公路改建和安全飲水等項目。這些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開工和建設,有利拉動了我鄉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全鄉的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教衛生


中召境內有南王莊現代抗日殉國烈士紀念碑,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鄉文化活動中心有圖書館、閱覽室、科技諮詢室、遊藝室、信息服務網站等。部分村有文化室,近幾年來,中召民間藝術發展勢頭強勁,全鄉有23個村分別成立了秧歌隊,腰鼓隊、舞獅隊、老年說唱團,農閑時節,廣大群眾自娛自樂,有力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電視入戶率達98%以上,其中有線電視用戶2000餘戶。安裝遠程教育200餘戶。
全鄉擁有中學2所,中心小學9所,中心幼兒園1所,中小學教師共228名,在校學生2474名。2008年教育工作在全縣綜合排名第四位。
中召鄉衛生院被國家衛生部評為甲等一級衛生院,其骨科正骨術享譽周圍省、市、縣。2002年,中召鄉衛生院投資200餘萬元,在鄭吳公路和吳黃公路交匯處,建成一個骨科專科醫院,該院有一座二層門診樓,病房12間,設病床30張,配有B超、X光機等醫療設備。2004年,中召鄉衛生院又投資30餘萬元,將門診搬至衛生院臨街處,改建病房18間,設病床20張,有效地方便廣大患者就診。全院醫護人員38名,其中主治醫師2人,醫師8人,管護人員28人。
2002年,從新鄉引資150萬元,在南王莊建成一個高標準的個體衛生院----益民醫院,該院有病房16間,設病床32張。配有B超、X光機、CT機等醫療設備。該院有醫護人員17名,並長期設有專家門診。農村診所52個,鄉醫及防疫人員67人。

著名人物


王丁強(1975-)內黃縣中召鄉王大吳村人。2011年在蘇州大學本部西校門做保安時,因寫詩被蘇州媒體發掘,隨後國內各大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報道,確定為勵志典型,2011年度教育界十大勵志人物,2011年度網路紅人。現就職於《演講與口才》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