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澀葯
收澀葯
凡具有收斂固澀作用,可以治療各種滑脫癥候的藥物,稱為收斂葯。又叫收澀葯。性味:味多酸、澀;性多溫或平。歸經:主入肺、脾、腎、大腸經(可因分類不同而異)
● 英文名稱:Astringent Medicinal
● 又稱:固澀葯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中藥學
● 礬石收澀葯也,以之浸足,而收斂其厥逆之氣。(《金匱玉函要略輯義·雜療方》)
● 能抑制由於正氣不固、臟腑功能衰退所致的滑脫不禁的一類藥物,如治療虛證多汗、久瀉、遺尿、出血、帶下、滑精等。
● 收澀藥味多酸澀,性溫或平,主入肺、脾、腎、大腸經,主要是取其收斂固澀之性,斂耗散,固滑脫,以收斂固澀為主要作用,用以治滑脫病證,又稱固澀葯。適用於久病體虛,正氣不固,臟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盜汗、久咳虛喘、久瀉、久痢、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帶不止等滑脫不禁的病證。
● 根據其作用特點,收澀葯一般分為固表止汗葯、斂肺澀腸葯,和固精縮尿止帶葯3類。
● 有學者也將收澀葯細分為固表止汗葯、斂肺止咳藥、澀腸止瀉藥、澀精止遺葯、固崩止帶葯5種。
● ● 以治療表虛不固,或陰液不能內守之自汗、盜汗為主者,稱固表止汗,又稱斂汗。
● ● 以治療肺虛,或肺腎兩虛之久咳虛喘為主者,稱斂肺,或斂肺止咳。
● ● 以治脾腎虛寒之大便滑脫不禁為主者,稱澀腸,或澀腸止瀉。
● ● 治腎虛封藏失職,腎氣不固之遺精滑精,膀胱失約之遺尿尿頻為主者,稱固精縮尿,或澀精止遺。
● ● 以治婦女崩中漏下,或帶下日久不止為主者,稱固崩止帶。
● 總的來說,在藥物作用方面,某些藥物往往表現出多種功用,須進一步予以綜合比較和分類。
● 收斂固澀葯的應用,只是治病之標,為及時斂其耗散,防其因滑脫不禁而導致正氣衰竭,變生他證。
● 但滑脫證候的根本原因是正氣虛弱,故需與相應的補益葯配合應用,以期標本兼顧。總之,當根據具體證候,尋求根本,選擇配伍,才能增強療效。
● ● 如氣虛自汗、陰虛盜汗,當分別與補氣葯、養陰葯同用。
● ● 脾腎虛弱所致的久瀉、久痢,及帶下日久不愈,應與補益脾腎葯同用。
● ● 腎虛遺精、滑精、遺尿、尿頻,當配伍補腎葯。
● ● 沖任不固、崩漏下血,當配伍補肝腎、固沖任葯。
● ● 肺腎虛損、久咳虛喘,當配伍補肺益腎納氣葯等。
● 收澀藥性斂澀,易於斂邪,故凡表邪未解,或內有濕滯,以及鬱熱未清,均不宜用。有些收澀葯兼有清濕熱、解毒等功效,則又當分別對待。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周禎祥,唐德才。中藥學.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高學敏,鍾贛生。中藥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