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沒有憐憫的世界的結果 展開
- 1989年艾力克羅尚執導法國電影
- 2016年金東惠執導韓國電影
沒有憐憫的世界
1989年艾力克羅尚執導法國電影
《沒有憐憫的世界》是艾力克·羅尚導演的一部法國電影。曾獲1989年愷撒獎最佳處女作、最佳男新人兩項大獎及1989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是法國“后新浪潮”電影代表傑作之一。
25歲的Hippo尚未有工作,也沒去學習深造。他只依靠弟弟做生意賺來的,還有偶爾玩紙牌賭博贏的錢過日子。他代表迷惘的一代,也並不關心別人怎麼看他。他愛上了一個叫做娜塔利的天資聰穎的學生,然後他發現自己不得不去找工作了。
沒有憐憫的世界
演員 | 角色 |
伊萬·阿達勒 | —- |
米雷耶·佩里耶 | —- |
伊波利特·吉拉爾多 | —- |
保羅·帕維爾 | —- |
保羅·比希利亞 | —- |
編劇 | 阿諾·戴普勒尚、埃里克·羅尚 |
音樂 | Gérard Torikian |
美術 | Thierry François |
導演 | 埃里克·羅尚 Éric Rochant |
副導演 | Catherine Bernstein |
(參考資料)
1989年愷撒獎最佳處女作\最佳男新人兩項大獎
1989年威尼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
法國“后新浪潮”電影代表傑作之一
歌聲、商場、滿大街遊逛尋找愛情的白痴,在一個個陽光時而像薄霧時而像金子一般走動的下午,去浪費過剩的青春——我實在想不出這一切如果不被成為美好又能稱為什麼。或許……是廢柴吧。
“無工作”,“無房子”,“無固定性伴侶”,影片中的主人公伊波作為一個百分百的“三無”青年,整日無所事事地遊逛在巴黎街頭,和朋友搭訕女人,打撲克,開不能打開前門的破車,自得其樂。他似乎太深諳廢柴之道:要徹底的無能,並且接受這種狀態,對於社會的準則,別人的看法,都不加理睬,自身的快樂就已經是全部意義。如果借用“存在先於本質”這一觀點延伸,廢柴按照個人意志做出的“自由選擇”就是拒絕身份認同,享有自己“廢”之狀態,不予改變。
這樣就不難理解伊波坦誠地回答:
——你做什麼?
——什麼都不是。
——學生?
——不。
——待業?
——不。
——自由職業?
——不。
——那是什麼?
——我兄弟收留我。
——那算什麼?
——閑著。
——那你總要做些什麼?
——什麼都不做。
——你是歌手?
——夠了,你問了很多問題。我們擁吻吧。
這生活多好,和姑娘擁吻,遭遇愛情。你不能說他什麼都不會,十二點整,站在天台上,手指一打,艾菲爾鐵塔的燈光應聲而滅,這是個魔法,無人能及。而打擾廢柴生活的,也只能是愛情吧。被要求,被改變,多數情況下他們是穿上西裝走向寫字樓走向婚姻和尿布,成為牆上的另一塊磚,成為“父親”。可是伊波沒有。他結束了自己的愛情。
這是一部法國“後浪潮”的影片,那些“精疲力竭”的青年身影似乎還依稀可見,但時代已經行走至此,再不會有人和制度為敵,橫屍街頭或是無望地奔向大海,因為已經連“反英雄”都沒有了,只留下廢柴青年望著電視里的革命鏡頭出神。
中學的時候,我們都背誦過,回首往事,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們曾篤信理想,憧憬未來,而遭遇的生活是讓我們變成一顆閃光的螺絲釘,那些“想想鄰居姑娘,聽聽收音機”的快樂日子已經看不見。在上下班的公交車被擠成照片時,是否還能想起已經“對國家對社會抱有責任”的詩人丁當的那句名言:我多麼希望在世上一事無成,這才是真正的揮霍——詩人又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