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下童曲
明下童曲
明下童曲,系神弦歌。
走馬上前阪,石子彈馬蹄。
不惜彈馬蹄,但借馬上兒。
前阪:前面的坂坡。
彈tán:彈起。
不惜:不憐惜。
但借:只憐惜。借,應是‘惜’的錯寫。
馬上兒:馬上的兒郎。馬上的神童。
《明下童曲》當寫娛神中的賽馬場面。起句交代場地是“前坡”,即是“山前坡”;比賽方式是從山下往山坡上跑,這較之常見的平地賽馬,別具吸引人的新鮮趣味。上山無疑要吃力得多,大概也有從難娛神、以示虔誠的意味。“走馬”的“走”,古代作奔跑講,成語“走馬觀花”,並不是指緩緩而行的馬,而是指奔馬。“走馬上前坡”,即“馬兒跑上了山坡”,寫賽馬伊始,揭開了賽事的序幕。後面寫賽事的進行:“石子彈馬蹄”。飛濺的石子沿著山坡滾下,打在馬蹄上。寫一個姑娘的觀察。次句妙在借姑娘的觀察角度,可以窺見她心中愛戀的情愫。“石子彈馬蹄”既非繪景,亦不抒情,簡直是敗筆。其實這種拙中,恰恰含蓄著姑娘的愛戀痴情。
後面二句,註釋了姑娘所關心的“石子”與“馬蹄”的緣故:我並不是憐惜石子打在馬蹄上,只惜馬蹄受傷;萬一馬兒有閃失,從山上掉下來,我意中的少年郎豈不是要有危險!痴情的戀人,不但善於為愛人擔心,而且善於自己嚇唬自己。因此,這個姑娘,在整個賽馬過程中,似乎除了“石子彈馬蹄”之外,什麼盛況也沒有看到,什麼大會花絮都不關心,兩眼直勾勾地盯著“石子”與“馬蹄”,惴惴不安的心始終懸著。詩句正是借她對“石子”與“馬蹄”的觀察,表現了她對戀人的至深的痴情。而當我們領悟到“石子彈馬蹄”中所含蘊的戀人的苦心之後,我們方知,這句實在不是敗筆,正如大智若愚一般,這個句子實在是大巧若拙。
這首詩,結構上很有特色。首句,寫賽馬開始;次句,寫賽馬進行;賽馬結局卻沒有,似乎記事不完整。但從情理邏輯而言,姑娘愛的是那位“馬上兒”,不是說“但借馬上兒”嗎?“但”,古漢語作“只”、“僅”講。既然是“但借”,因而,不顧其餘,沒有結局,恰恰符合“但借馬上兒”的心理。詩句亦至“但借馬上兒”戛然而止。這樣寫恰恰突出了姑娘的痴情與專註。當真要是添個賽馬結局,則非成了“狗尾續貂”不可。世界上的事物沒有絕對的理兒,有時,完整亦成了一種缺陷,不完整反而成了優點,所謂“文無定法”,此詩倒正是一個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