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咽神經痛
舌咽神經痛
舌咽神經痛是一種腦神經疾病,其疼痛性質與三叉神經痛非常相像,但相對少見。發病人群大多是40歲以後的中老年人,且男性多於女性。舌咽神經痛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原發性和繼發性。疼痛發生的部位有一側舌根、延後、扁桃體、耳根部和頜後部,主要表現為有時耳根部疼痛。舌咽神經痛的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神經阻滯、顯微血管減壓手術、封閉療法。嚴重的患者可併發不自主咳嗽,喉痙攣,唾液分泌過多,心動過緩,低血壓,暈厥等迷走神經亢進的表現,部分患者合併有三叉神經痛。多數患者可以通過手術治癒。
●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 可能是患者神經脫髓鞘變引起舌咽神經的傳入衝動和迷走神經之間發生“短路”的結果。
● 在頸靜脈孔區、顱底、鼻咽部、扁桃體等部位看見腫瘤,局部蛛網膜炎或動脈瘤。以上被稱為繼發性舌咽神經痛。
● 隨著近些年來不斷發展的顯微血管外科,能夠發現有些患者的舌咽神經受椎動脈或小腦後下動脈的壓迫。
● 根據不同的發病原因,可以分為兩種舌咽神經痛,分別為原發性舌咽神經痛和繼發性舌咽神經痛。主要有以下臨床表現:
● 疼痛發生的部位在一側舌根、咽喉、扁桃體、耳根部和頜後部,有時主要表現為耳根部疼痛。
● 與三叉神經痛的疼痛性質相同,通常會驟然發作突然停止,發作時間持續數秒或數十秒,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兩分鐘,劇烈疼痛可以呈現出刀割、針刺、撕裂等。
● 吞咽、說話、咳嗽等情況會誘發疼痛。
● 一般情況下會有疼痛觸發點,大多數在咽後壁、舌根、扁桃體等部位,還有少數患者出現在外耳道。
● 吞咽會誘發發作疼痛,雖然無任何異常發作間歇,但是由於擔心誘發疼痛會出現不敢進食的情況,所以患者會出現消瘦、脫水等癥狀。
● 患者不會出現神經系統癥狀,經檢查結果也顯示正常。
● 患者進行神經系統檢查后結果顯示無異常發現
● 在患者的舌根部、扁桃體窩部可能會有疼痛觸發點。
● 向患者詢問病史,了解患者的疼痛部位和性質,了解疼痛是否與飲食有關係,疼痛是否會向耳部放射。
● 叮囑患者進食,對誘發疼痛的情況進行觀察,了解在扁桃體陷窩處是否存在疼痛觸發點,在患者側咽處塗抹可卡因溶液,了解是否緩解疼痛。
● 檢查鼻咽部和后組腦神經系統,觀察是否有陽性體征。
● 該病疼痛性質與三叉神經痛相似,因此需要進行鑒別診斷。
● 還需要與鼻咽部腫瘤侵襲咽部、顱底結構引起的疼痛進行鑒別診斷。
● 藥物治療
● ● 可口服卡馬西平,維生素B1、B12等。在發病初期,藥物治療能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但隨著不斷加劇的疼痛,藥物會在數月或數年後逐漸失去其效果。
● 神經阻滯
● ● 可以採用經皮穿刺頸靜脈孔射頻治療,適用於藥物治療無效或不耐受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一般情況差或高齡不能耐受微血管減壓手術的患者以及合併多發性硬化病例的患者。疼痛複發率高和神經系統受損等是該治療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
● 顯微血管減壓手術
● ● 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外科治療方法便是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癒率較高。藥物和經皮穿刺治療失敗的患者、一般狀況較好並且無嚴重器質性病變耐受手術的患者和排除多發性硬化或橋小腦角腫瘤等病變的患者,以上患者適用於手術治療,並且在手術后即可消失疼痛。
● 封閉療法
● ● 在下頜角和乳突連線的重點,在皮下垂直注射1%~2%普魯卡因,就可以止痛。
● 舌咽神經痛可影響吞咽、進食、說話等,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 反覆發作,可使患者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
● 藥物治療在發病初期通常療效滿意,隨著病情進展、疼痛加劇,在數月或者是數年之後逐漸失去效果;神經阻滯治療可能會導致神經損傷、疼痛複發率高;顯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癒率可達99%。
● 頸靜脈孔區、顱底等的腫瘤和局部蛛網膜炎或動脈瘤繼發本病時,需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 注意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生活不規律、吸煙、喝酒、偏食、吃特別刺激、過度油膩的食物等。
● 要記住定時檢查身體,能夠趁早發現、趁早治療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