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堂村

韓堂村

韓堂村位於水泊梁山東部屬於梁山縣韓崗鎮東四公里處。南鄰兗梁公路(333省道),西靠濟荷高速,東有京杭老運河,北有東平湖

歷史悠久明永樂二年(一四零四年),韓氏祖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並建觀音廟堂,故取村名觀音堂,后簡稱韓堂村

簡介


明永樂二年(一四零四年),韓氏祖由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並建觀音廟堂,故取村名觀音堂,后簡稱韓堂村。
韓堂村村民委員會成立於一九八四年,已有貳拾伍年歷史,村級管理員工人數約為壹拾伍名。
人口大約有3500人,以韓氏為主,約佔85%。

韓堂小學


韓堂小學
韓堂小學
韓堂小學

幸福山東村鎮


實事結碩果 贏得民心頌
“村委人員不是幹部,而是給村民具體幹事的人。老百姓的事情無小事。”這是村黨委書記韓仰金的心裡話。
韓書記考慮到如何更好地發揮村委班子的作用,積極向鎮黨委政府建議,邀請了退居二線的原鎮里分管抓農業的副鎮長韓清科,原鎮農機站站長同時掛職十餘年村書記的韓丙成進入村兩委。在新班子上任時承諾說“我們這幾個退居二線的人,想當官不來韓堂,想撈錢不來韓堂,我們來韓堂村,就是想利用在外多年的人際關係,真心為村上辦點實事”。他們明白,只有切實為村民辦點看得到,摸得著,得到實惠的事,百姓才能從心裡擁護村委班子。韓堂村的街道多年失修,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修路呼聲多年來十分強烈。韓仰金到村后,帶領並指導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決定先把村裡的路修通。在數九嚴冬季節,村委班子全體人員帶領村民骨幹,調來推土機及車輛,日夜加班,戰勝嚴寒,在不到半月時間,就鋪就了貫穿全村的幾條村中路路基。韓書記又向上級部門爭取支持,利用大中型水庫後期扶持項目資金300餘萬元把全村的道路全部進行硬化,道路兩旁及村中心路的中間都進行了綠化,兩年修路達9.3公里,使昔日遇到雨雪天的群群眾出行水一腳泥一腳的現象成為了歷史。
經過走訪了解,知道老百姓面臨的最現實問題是吃水難和用電難。全村670多戶近三千人的村莊,就一個50千伏的變壓器,一到用電高峰,不是跳閘就是大件電器不能用,老百姓接受的只能是無奈。在村委資金賬面出現赤字的情況下,他用自己的錢為村民安裝了一台100千瓦的變電器,用電量能力提高了3倍,使百姓得到實惠。讓電業局又投資近200餘萬元,將全村的用電網路進行了升級改造,又新上260千瓦變電器一台,從而成為全縣唯一的“電力改造標準示範村”,村民一年四季發愁用電難的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韓書記親自參與規劃,又得到上級領導的支持,不用村民拿一分錢,投資35餘萬元,對全村自來水工程全方面改造,使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近幾年在韓仰金書記的帶領下,韓堂村已經實現了水、電、路皆通及道路硬化、環境美化、庭院凈化、街道亮化、空閑地綠化的“五化”目標,使百姓幸福指數節節提高。
在發展農業上,村兩委更是當作頭等大事來抓,結合本村農業生產條件差的實際,積極採取措施。決定改變澇窪地收成只有靠老天安排的命運,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逐步改善生產條件,積極運用好大中型水庫後期扶持項目資金,聯繫縣水利局的支持,先後投資200多萬元,採取鋪設地下管道的方式,按照農業部的標準,規劃出60畝地一眼地下井,蓋好配套的用電屋,使全村近3000畝低產田真正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的穩產高產田,從而又成為了全縣唯一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標準示範區。
為進一步落實中共中央對農村“環廁”改造工程,實行“一縣一村”試點。韓書記聽說此事積極申請,把這一難得的惠民項目落地韓堂村。不用老百姓投資一分錢,由村委組織專業人員實施一戶一廁改造,廁所乾淨無味、無蛆無蠅,衛生環境得到改善,此項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不久即可交付使用。
韓堂村
韓堂村

殫精竭力辦實事 強村富民促發展


—濟寧市生化辦駐梁山縣韓崗鎮韓堂村工作組幫扶側記
中國經濟網山東頻道01月06日訊 按照市委拓展深化“大規模駐村入戶、面對面談心交流”活動的部署要求,在濟寧市委、市政府和梁山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下派工作團和市生化辦領導的具體支持指導下,根據市下派辦2013年工作要點認真落實各項工作任務,駐村工作組堅持多種方式搞調研,盡心竭力辦實事,俯下身子抓落實,紮實有序地推進工作,今年市生化辦直接投資18萬元,協調資金250萬元,共計投入268萬元用於韓堂村村內基礎建設、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面,圓滿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發展迅速。農民生活逐步走向城市化,村莊住房整齊劃一,街道全部統一整修,主要道路已經硬化、亮化;住房水平明顯提高,並有幾十戶群眾建起標準較高的二層樓。全村統一實現了通水、通電等各項福利事業;全村98%的農戶擁有彩電、冰箱,摩托車成為群眾主要代步工具;有衛生室2所。村莊建有較高標準的文化大院,青年民兵之家、婦女之家、人口學校、老年活動室等一應俱全,為群眾的文化生活創造了良好條件;社會化保障體系健全,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全部實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符合條件的老人一律吃上“五保”,符合條件的獨生子女均按國家政策投起了各種保險。
多渠道察村情民意。於2013年3月5日全市駐村動員大會以後,第一時間趕到幫扶村,迅速進入工作狀態。到村後邊學習邊參與,在最短的時間裡適應了環境,認真履行駐村幫扶和“第一書記”的職責,韓堂村有731戶2767人,面對村大人多的實際,採取多種形式了解民情。一是發放調查表;駐村工作組印製了1000張民情調查表,第一時間了解村情民意。二是入戶走訪;面對所駐村人多的實際,市生化辦機關全體人員在主要領導的帶領下,到村民家中與村民心貼心交流,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家中的困難和問題。三是發放連心卡、送年畫;製作了1000張“干群連心卡”,及時發放給村民,連心卡下發后,駐村幹部的手機成了熱線。四是組織召開多種形式的座談會;組織召開村“兩委”班子會、黨員會、村民代表會,研究村莊發展及惠民政策的落實,探討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等。在駐村不到3個月的時間,入戶率達100%。初步掌握韓堂村的基本情況,認真分析了制約村集體經濟和村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梳理匯總出幾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幫助村裡理清了發展思路和遠期發展目標,並起草了《韓堂村村情報告》,制定了《濟寧市生化辦駐韓堂村2013—2014年工作規劃》,在走訪中對村民反映的20多項問題逐一進行了協調解決。了解到有21戶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符合辦理低保,駐村工作組及時協調縣民政局申報材料,實打實地為村民解決問題,得到廣大村民的好評。
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從廣大村民最關心的村內基礎設施建設入手,投入200餘萬元用於道路硬化和下水道建設。投資100萬元,修建下水道7400米,解決了村民雨季出行難的問題;投資80萬元硬化村內道路3000米,11月30日5條衚衕的硬化工程全部完工;投資8萬元補建硬化路面1300米,對中心大街路面沒有全面硬化的部分進行了補建;投資15萬元解決亮化工程,貫穿村內南北大街安裝了30盞路燈。
加強環境綜合整治。投資近60萬元,對村容村貌進行了綜合整治。一是投入50萬元對中心街進行了綠化。種植綠化樹木300棵,路邊鋪設了花磚2600米,粉刷牆面5200平米,凈化美化了環境;二是生化辦投資8萬元設計規劃了《韓堂村發展規劃鳥瞰圖》。聘請市設計院專業技術人員,3次到村勘察,設計規劃了符合實際發展的《韓堂村發展規劃鳥瞰圖》,為韓堂村長遠發展繪製了藍圖;三是對村內環境綜合整治。成立了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對大街小巷髒亂差現象進行了集中整治,聘用4名專職保潔員,村莊環境得到徹底凈化。
引導農民增收致富。以經濟建設為核心,千方百計地讓群眾增收。多次組織召開村“兩委”會,研究探討村民增收致富的路子等;組織了養殖帶頭戶、種植大戶座談會,抓好典型帶動,共同發展致富。一是抓好農業生產。村民收入主要靠農田種植和外出打工,農田水利灌溉做到了60畝農田一眼井,確保農田旱澇保豐收。2013年農田增收15%,被省農業廳確定為省農業優良種植示範村。二是協調投資近25萬元,完成農業服務大院的建設,紮實推進土地流轉大面積種植工作。省市縣鄉領導就土地流轉工作多次到韓堂村檢查指導,韓堂村成為縣土地託管示範村。生化辦主任王愛忠到村與縣委副書記、下派工作團團長李建國、縣供銷社主任李波等領導與村“兩委”一起共謀村莊發展,重點就土地流轉問題進行了專門探討。駐村工作組與縣供銷社主任李波多次就土地流轉問題進行座談交流;組織召開了村委會、12個生產隊長會、村民代表會,採取多種形式宣傳國家土地流轉政策,500畝土地流轉正在積極推進。三是引導村民調整種植結構增加收入。引導村民由以農業生產為主向種植蔬菜、苗木等經濟作物轉變,為農民提供科學種植信息。蔬菜種植面積由去年15畝擴大到200多畝,並為蔬菜種植大戶協助辦理了政府推廣的小額貸款15萬元,擴大了蔬菜種植面積。引進種植苗木大戶進行投資,投資者3次到韓堂村考察,計劃投資300萬元承包500畝土地種植苗木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四是開闢玉米良種試驗田。縣農業局免費為村提供了100畝玉米優質良種,試驗田畝產玉米1500多斤,比普通地塊增產30%,計劃明年在全村推廣。
狠抓精神文明建設。緊緊圍繞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想方設法幫助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全心全意為民辦好事實事,推動了村級精神文明建設。一是村裡存在13年的民房堵路問題得到解決。因村莊房屋規劃遺留了13年房屋堵路的問題,也是村民反映的熱點問題,經過多次找當事人談心,最終化解了矛盾,拆除了堵路的房屋,使道路變得暢通。二是送文化下鄉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生化辦出資 6000元,5月17日至22日請縣劇團來到村搭台唱戲,連續6天韓堂村就像過大年一樣熱鬧,豐富了村民特別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工作組和村幹部利用送文化下鄉,宣傳國家政策,重點就推行土地流轉政策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和動員,廣大村民反映強烈,受到百姓廣泛稱讚。三是修建文化大院。協調資金2萬餘元,修建了村文化大院,安裝了一套體育器械,村民健身娛樂有了活動場所。四是生化辦投資2000多元,成立村健身秧歌隊。為村裡購買了健身組合音響,廣場健身舞光碟等舞蹈用品,還協調邀請健身教練到村指導,目前健身隊隊員已發展到一百餘人。12月初參加了縣電視台舉辦的“百姓大舞台”健身操比賽。五是關心兒童健康成長。“六一”兒童節到村幼兒園觀看小朋友的演出活動,工作組為幼兒園購買了價值3000多元的教學用品和孩子們喜愛的圖書;協調市體育局為村小學贈送了價值2萬元的健身器械一套。六是製作了標準的村莊指示牌。生化辦出資4000元,協調了縣公安交警大隊在沿村公路安裝了標準的村莊指示牌,方便了行路人。七是走訪慰問困難家庭。中秋節購買3000多元的米面油等慰問品,市生化辦黨委書記、主任王愛忠和駐村幹部及村委班子成員共同走訪了村困難老幹部、老黨員及特困家庭,送去了黨的溫暖和祝福。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駐村幫扶期間,不僅豐富了基層工作經驗,也積累了協調開展群眾工作的方法,進一步增強了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了黨務工作的能力。一是組織黨員開展黨課教育活動。出資近萬元於“七一”建黨節前夕組織村35名黨員到金鄉縣羊山魯西南戰役紀念館參觀學習,接受革命教育,重溫黨的誓詞;到王傑紀念館參觀,進行了生動的黨課教育活動;組織村兩委成員和黨員幹部隊伍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學習黨的有關知識。二是出資2萬餘元用於改善村委辦公條件。投資2萬元重新粉刷了村委辦公室,購置配備高檔辦公桌椅、沙發、檔案櫥等。三是制定完善了各種組織管理制度,並公開上牆。健全完善各項制度,嚴格按照黨章的規定,開展黨的組織生活,積極推進黨務公開,著力建設學習黨型組織;投入3000餘元,將有關制度製作成牌匾全部上牆。四是做好發展黨員工作。爭取鎮黨委支持,發展預備黨員1人,培養後備幹部1人。五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不斷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黨紀政紀條規的學習,使黨員領導幹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始終保持共產黨員情操和氣節。駐村以來,駐村幹部作為黨的一名成員,牢記“廉潔賬”,從自身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確保向村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通訊員:王敏 劉凱 徐興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