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中國冶金地質局教授

李惠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化探新方法、新技術研究和找礦工作,中共黨員。1937年6月生,男,河北省滿城縣人。1964年8月於北京地質學院地球化學專業畢業,其後,即進入冶金部系統研究單位工作,曾任冶金部地質研究所和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1983年12月至今在冶金部物探公司→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查院物化探研究所任教授,所長、名譽所長。

任職情況


國家現代地質勘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兼職教授,中國地質學會勘查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三、四屆副主任等。

所獲榮譽


1991年國務院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997年榮獲“冶金部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1996年第三次全國黃金工作會議授予“八五期間為黃金工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先進個人”,是“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河北省勞動模範”、“十五全國黃金行業科技標兵”,2007年榮獲地質科學最高獎“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終身獎。

工作成果


從事勘查地球化學新方法、新技術研究和有色及貴金屬礦直床地地球化學找礦模型研究,先後承擔並完成國家攻關、冶金部,中國有色總公司、白銀基金、國家黃金局及礦山各種科研項目80多項。是“八五”期間國家重點黃金地質科技攻關項目(90051-09)“我國主要類型金礦床綜合方法找礦模型研究”項目負責人之一、國家攀登計劃(85B-34)項目專家委員會專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研究和發展了原生暈分帶理論的基礎上獨創了構造疊加暈,使化探找盲礦取得了新的突破和飛躍,為危機礦山在礦山深部及外圍找盲礦一種直接、有效的新方法、新技術,已在30多個金礦山應用,找礦效果非常顯著,目前,據部分礦山對部分的預測靶位驗證的證明統計,就已獲金金屬量140.6噸,潛在價值250億元,延長了十幾個礦山服務年限5—12年,不但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在礦山職工繼續就業穩定社會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已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8項,其中國家科技二等獎二項、部特等獎一項、一等獎五項、二等獎五項、三等獎六項。獨創的“構造疊加暈型礦法”入選2008年全國十大地質科技成果。
李惠參加地質工作43年,長期從事勘查地球化學研究和找礦實踐。先後完成國家、部級及礦山等科研、勘查等項目62項。在地球化學方法理論和找礦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發展了原生暈找盲礦新技術,在膠東金礦、贛南鎢礦、優質錳礦,有色金屬礦產方面建立了找礦模型,在十多個礦山盲礦預測中獲得成功,取得了顯著的找礦效果,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二、四;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排名第四;二等獎5項,其中排名第一的1項,排名第二的2項,排名第三的1項,排名第四的1項。

論文著作


發表論文131餘篇,其中國際上發表12篇,重要論文60多篇,完成科研報告62份,編寫專著5部,其中第一作者3部、第二作者1部,第三作者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