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實腐病

桃樹實腐病

桃褐腐病,又名菌核病、灰霉病,該病可危害花、果實、葉和枝梢。近成熟期果實受害,初呈同心輪紋狀排列,后布滿全果,果肉變褐腐爛。葉片染病,多從葉緣開始,產生暗褐色水漬狀病斑,漸擴展到葉柄,全葉枯萎。枝條受害,病部邊緣紫褐色,中央稍凹陷,灰白色,病害繞枝條一周,引起枝條枯死。

基本信息


中文名:桃樹實腐病
別名:腐敗病
病原中文名:扁桃擬莖點霉
病原拉丁學名: Phomopsis amygdalina
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桃樹
主要為害部位:果實

為害癥狀


該病主要危害果實。病斑初為褐色水漬狀斑點,后迅速擴展,邊緣變為褐色,果肉腐爛;後期病果常失水干縮形成僵果,其上密生黑色小粒點。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僵果或落果中越冬,第2年春天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果實,果實近成熟時,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注意桃園通風透光,增施有機肥,控制樹體負載量;減少初侵染源;清除園內病僵果及落地果實,減少菌源。
(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開始噴葯,常用藥劑有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超微可濕性粉劑1000~1 2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600倍液,600%防霉寶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隔10~15天噴葯防治1次,共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