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產

自然流產

妊娠未達到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g而終止者,稱為自然流產。發病率佔全部妊娠的10%~15%,可分為早期流產和晚期流產,多為早期流產。引起自然流產的原因很多,如胚胎因素、母體因素、免疫及環境因素。妊娠期出現陰道出血和腹痛。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可合併或併發大出血、感染、休克。預后與胚胎髮育、病因能否控制等因素有關,再次流產發生的概率隨著流產次數的增加而增加。可發生逆行感染,造成子宮內膜炎、附件炎等,嚴重者可導致不孕症。

就診科室


● 婦科或婦產科

病因


● 自然流產可有多種因素導致。

胚胎因素

● 胚胎或胎兒染色體異常是早期流產最常見的原因,佔50%~60%。

母體因素

● 孕婦患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高熱、貧血或心臟病等,均可能導致流產。
● 生殖器異常:子宮畸形、宮腔黏連、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病等均可影響胚胎生長發育而導致流產。
● 女性內分泌功能異常,如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等,均可導致流產。
● 強烈應激與不良習慣:如手術、直接撞擊腹部、性交過頻或心理的不良刺激、過量吸煙、酗酒、喝大量咖啡等,均可能導致流產。

免疫因素

● 如母體血型抗原不和、抗精子抗體存在、封閉抗體不足等可導致母體排斥胎兒而發生流產。

環境因素

● 妊娠期接觸放射線和鉛、甲醛、苯類化學物質等不良因素,都可能引起流產。

癥狀


● 按自然流產發展的不同階段,分為先兆流產、難免流產、不全流產、完全流產。此外,流產有3種特殊情況:稽留流產、複發性流產、流產合併感染。
● 主要表現為停經后陰道流血和腹痛。
● 大部分自然流產的患者都有明顯的停經史。
● 早期流產者常先有陰道流血,而後出現腹痛。當胚胎或胎兒完全排出后,出血和腹痛停止。
● 晚期流產排出胎兒及胎盤后,可同時出現陰道流血。

檢查


● 診斷自然流產主要依靠體格檢查、超聲檢查、妊娠試驗。
● 超聲檢查
● ● 主要是為了明確宮內胚胎或胎兒發育及存活情況,可明確診斷。
● 體格檢查
● ● 主要是為了明確患者疾病狀況,有哪些陽性體征,可初步判斷病情。
● 妊娠試驗
● ● 主要是為了了解血hCG的動態變化,有助於妊娠的診斷及預后判斷。

診斷


● 醫生診斷自然流產主要是依據臨床表現、體格檢查、超聲檢查、妊娠試驗來確診的。
● 停經后陰道流血和腹痛。
● 體格檢查可明確宮頸是否擴張、有無妊娠物堵塞或羊膜囊膨出,子宮有無壓痛、與停經時間是否相符,雙附件有無壓痛、增厚或腫塊。
● 超聲檢查可明確妊娠囊的大小、形態、胎兒心管搏動,並可輔助診斷流產類型,若妊娠囊形態異常,提示妊娠預后不良。
● 妊娠6~8周時,血hCG是以每日66%的速度增加,若血hCG每48小時增加不到66%,則提示妊娠預后不良。

鑒別診斷


● 自然流產需與異位妊娠、葡萄胎、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稽留流產、不全流產等疾病相鑒別。
● 這些疾病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分,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會根據臨床經驗、體格檢查、超聲檢查、妊娠試驗等結果,排除癥狀相似的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應根據自然流產的不同類型進行相應處理。

先兆流產

● 適當休息,禁性生活。
● 黃體功能不全者給予黃體酮或口服孕激素製劑。
● 甲狀腺功能減退者可口服小劑量甲狀腺片。

難免流產

● 一旦確診,應儘早使胚胎及胎盤組織完全排出。
● 早期流產應及時行清宮術並送病理檢查。
● 晚期流產時,可用縮宮素促進子宮收縮。
● 胎兒及胎盤排出后檢查是否完全,必要時刮宮。
● 應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不全流產

● 確診后應儘快行刮宮術或鉗刮術。
● 陰道大流血伴休克者,應給予輸血、輸液,並給予抗生素抗感染。

完全流產

● 流產癥狀消失、宮腔內無殘留妊娠物、無感染時,一般不用處理。

稽留流產

● 凝血功能異常時,給予輸注新鮮血、血漿、纖維蛋白原。
● 凝血功能正常者,服用3~5日雌激素類藥物后可行刮宮術。

複發性流產

● 黏膜下肌瘤可進行宮腔鏡下行摘除術和剔除術。
● 縱隔子宮、宮腔粘連應在宮腔鏡下行縱隔切除、粘連松解術。
● 宮頸功能不全應在妊娠12~14周行預防性宮頸環扎術。
● 抗磷脂抗體陽性的孕婦可給予低分子肝素或阿司匹林。
● 黃體功能不全者,可給予黃體酮,用藥至妊娠12周時可停葯。
● 甲狀腺功能低下者應在孕前及整個孕期補充甲狀腺素。

流產合併感染

● 治療原則為控制感染的同時儘快清除宮內殘留物。
● 陰道流血較少時,先給予抗生素抗感染后再行刮宮。
● 陰道流血量多,需給予抗生素及輸血,感染控制后再行徹底刮宮。
● 合併感染性休克者,先抗休克治療,病情穩定后再行徹底刮宮。
● 感染嚴重或盆腔膿腫形成時應手術引流,必要時切除子宮。

危害


● 自然流產引起的陰道流血和腹痛的癥狀,可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 可合併或併發大出血、感染、休克。嚴重者可導致不孕。

預后


● 自然流產治療后的效果與病因能否控制、患者的體質等因素有關。
● 再次流產發生的概率與流產次數的增加而增加。

預防


● 要做遺傳學檢查,夫婦雙方同時接受染色體的檢查。
● 子宮內口鬆弛的患者,孕前可做內口縫扎術。
● 患有甲狀腺疾病時,要使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后再懷孕,孕期也要服用抗甲低的藥物。
● 避免接觸有毒和放射性物質。
●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房事過頻,懷孕前3個月避免性生活。
● 保持良好的情緒,生活有規律。
● 發生流產後半年以後再考慮懷孕。
● 戒煙、禁酒。

參考文獻


● [1] 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謝幸,苟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