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山
中國對外貿易理事會副理事長
黃少山(1881~1954年),男,名世第,湖北監利人黃楊村人,漢口巨賈。曾興建漢口咸安坊。黃先生出生於現余楊村東北方的黃楊村,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隨父做棉花生意。將經營所得在家鄉開辦震昌軋花廠。
黃少山(1881~1954年),名世第,湖北監利人。幼讀私塾,13歲輟學種田。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隨父做棉花生意。將經營所得在家鄉開辦震昌軋花廠。1913年攜家遷漢口開設松茂長棉花行,收購湖北各地棉花,銷往上海、陝西寶雞、甘肅天水等地。
1933年,江河水漲,農民恐1931年大水災重演,低價拋售棉花,黃從漢口交通銀行、中央信託公司、鹽業銀行、上海銀行籌集資金大量收購,庫存在漢。不久水位下落,上海、武漢等地棉價陡漲,黃因此獲巨利。時有“棉花大王”之稱。黃還大量購置房地產,擁有漢口山川里、咸安坊、德林公寓等處30餘棟房屋和京漢鐵路外數千畝土地(今中山公園、新華路一帶)。一側緊臨勝利街,右側靠近南京路,屬英租界,與江漢路、花樓街、沿江大道和中山大道相鄰,偏商業區一隅,鬧中取靜。史料記載,1915年,34歲的監利棉花商人黃少山,攜家帶口來到武漢,看中了地產生意,出資買下漢口南京路的一片空地,決定建設一片當時最頂尖的,仿上海石庫門建築的住宅區。為打響品牌,黃少山追求設計上盡善盡美,建設足工足料,推出之後,受到漢口權貴的追捧,前後一共建設了60多棟,黃少山取富貴咸安之意,將這片住宅群命名為“咸安坊”。
那套樣板房,黃少山留給了自己,它就是咸安坊15號。
1937年,其資金達700萬元,成為漢口巨富。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后,日偽邀其出主商會,遭斷然拒絕,日偽遂徵用其隆茂打包廠和山川里、咸安坊全部房產,黃乃避居法租界,拜佛念經。抗日戰爭勝利后,將松茂長棉花行改名為長康棉花行,業務逐漸得到恢復。至武漢解放前夕,其財產已達240萬美元。1949年移居香港,與友人合辦朋亞公司,經營棉花。旋響應人民政府號召,攜長孫順之回漢。1950年秋與秦育之共同創辦開明油廠(今武漢油廠)。
黃生活儉補,長年素食,常濟人困。曾於1929年向洪湖蘇區捐贈銀元8000元。1931年大水災,監利江堤潰口,災情嚴重,黃捐資20萬元救災,並組織輪船為災民運送糧食,時人以“黃善人”譽之。“張南溪的駁船,黃少山的銀元,國民黨的空願。”這是那時災民中流傳最廣的順口溜
黃還捐贈4500銀元資助家鄉興辦朱河小學。
黃先生出生於現余楊村東北方的黃楊村(現屬橋市),其子孫現多在台港,村西南留有黃氏陵園為其子孫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