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維夏
近代教育家
幼從父讀書,后考入湖南中路師範學堂簡易科,畢業后在長壽街創辦高等小學校,當過毛澤東的老師,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後任湘贛蘇區教育部長,主持創辦了《紅色湘贛》《湘贛鬥爭》等報刊,
於1935年10月犧牲。
14歲輟學在家,一面自學,一面務農。嚮往陶淵明的田園生活,一心想做不隨俗流,不入污泥的“雅士”,因屋場周圍有翠竹環繞,遂自號“竹雅”。族中一些長輩因他不應“歲考”,斥他為“不承父志”,也毫不介意。只是母苦親勸要隨當刑名師爺的堂伯方仁階到縣衙補個“學習文案”的差使時,才勉強從命。
在縣衙門學習文案期間,持自廉正,一塵不染,曾贏得“方聖人”的稱譽。縣衙的黑暗,加上當時康、梁變法維新、救亡圖存思想對他的影響,使再也無法安心嚮往世外桃源的生活。經過反覆考慮,決心獻身教育事業,以培育人才為己任,走“教育救國”的道路。
1906年2月在母親的支持下,到長沙考入了湖南中路師範學堂(1912年改名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簡易科,同年7月畢業。
1907年在家鄉長壽街創辦了長壽高等小學堂,併兼任校長。
1908年湖南優級師範開始招生,為了深造,於是年投考這所學校,9月入學在博物科(選科)學習。
1910年12月在優師畢業,即受聘到岳郡四縣聯中任教。
1911—1918年應留日好友南公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孔紹綬之邀,返回母校任教,在該校擔任學監主任兼教農業、博物等課,併到周南女校等校兼課。
在教學上,他注意教學聯繫實際。教博物課時,經常帶領學生去嶽麓山採集各種標本進行現場講授。任農業課主任教員時,除編寫有《中等學校農業教科書》外,還常帶領學生開闢實習園地,從事種植、中耕、灌溉、施肥的實踐操作,既激發了學生對博物、農業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又美化了學校的教學環境。在任學監期間,他為學校編製各科各年級的教學內容表,具體指導各科各年級的教學。他編的《兒童訓育法詢》,曾被教育界人士譽為“誠辦小學之良法善本”,並推廣使用。
在對學生的管理上,堅持民主管理方針,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自治能力。他曾將毛澤東看做是自己“最好的一個學生”。
1915年上學期,毛澤東寫了一份反對校長張乾的傳單,經他和徐特立、楊昌濟、王季范等再三力爭,才使毛澤東免被開除學籍。1917年10月,他以學監主任身份代理學友會會長時,曾接受毛澤東的意見,確定學友會各部部長由高年級學生擔任,教員只從旁輔導。同時確定原由一師和附小兩部教員試辦的夜校,也交學友會來辦,以鍛煉學生的教學能力,並撥出400銀元作為辦學經費。他還和校長孔紹綬商定,在學校當局開行政會或教務會時,也吸收學友會代表參加,為湖南教育界首創學友會高度自治的良好風氣。
1918年暑假,一師孔昭綬校長因張敬堯部混成旅佔據學校,使學生無法安心聽課,學校經費亦無著落,憤而辭職。方維夏與孔校長私交甚篤,誓同進退,決定辭職赴日留學。同年秋,東渡日本,考入東京農業大學。1918年就被補選為省議員。
1920年4月學成回國到達上海,立即投入湖南代表團在這裡進行的驅逐皖系軍閥張敬堯的鬥爭,並擔任聯絡工作。驅張鬥爭勝利后,出任政務廳教育科(亦稱省長公署教育科)科長。
1920年8月當毛澤東等在長沙發起籌辦文化書社時,竭力支持,成為書社總社36名社員之一,曾兩次向書社投資。11月3日和李六如等還辦了平江文化書社。這是文化書社在各地最先成立的一個分社。與此同時,和毛澤東、彭璜、姜濟寰、易培基、何叔衡等發起成立俄羅斯研究會。此外還提出大力發展平民教育,積極支持各工廠開辦工人夜校等。
1922年3月仍在平江以最多票數之一者當選為新的省議員。7月代表湖南省教育會赴濟南參加籌備全國教育經費委員會會議。
1923年譚(延闓)、趙(恆惕)戰爭結束后,趙恆惕對他這個所謂譚派人物下達了拘捕的密令。這時在湖南中共黨組織的關懷和幫助下,秘密出走廣州,開始了新的革命鬥爭歷程。
1924年初到達廣州,任湘軍第五軍秘書長,並在湘軍中的國民黨特別黨部籌備處負責。同年11月李六如介紹和中共廣東區委批准,他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后,在湘軍中作了大量的革命宣傳工作。
1925年1月被譚延闓任命為設在廣州的湘軍講武堂(后改為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官學校)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
1925年7月初國民政府正式在廣州成立。8月被任命為五師黨代表。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第二軍第五師開始留守南雄,擔任廣東方面的警戒任務,隨後又奉命同二軍其他各師去江西作戰。隨師做政治工作。五師在參加攻克南昌的戰役后,
1927年3月又參加攻打南京的戰役。經過激烈戰鬥,於24日攻下南京。
1927年七一五政變后,周恩來通知在7月底以前趕去南昌參加起義。28日和徐特立、張國基等人從武漢乘船動身,於當天到達九江,然後換乘南潯路火車在德安下車,再乘汽車到達南昌。8月4日隨第一師離開南昌向廣東進軍。9月20日前後,部隊進入潮汕地區,還應當地農民的要求,指揮部隊消滅了揭陽西南炮台市附近一股力量較大的地主武裝。
1927年10月10日上午將到陸豐時,又陷入敵東路軍兩個師的包圍。經過激戰,帶領一部分人衝出重圍,來到廣州。接著,又投入了1927年12月11日爆發的廣州起義。這些起義雖先後均告失敗,但卻沒有動搖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他始終保持著旺盛的鬥志。
1928年6月中旬受中共中央的派遣來到莫斯科,出席了6月18日至7月11日在這裡召開的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31年春從蘇聯回到上海,被黨中央派往蘇區工作擔任閩西紅軍學校政治部主任,11月調往瑞金任中央政府總務廳廳長。
1933年初共臨時中央從上海遷入中央革命根據地。這年夏,被派往湘贛省蘇維埃政府任教育部長。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湘贛蘇區幾乎全部被敵人佔領。在這異常艱苦的歲月里,率100多人槍,執行湘贛省委開闢新的游擊區的指示,到以東邊山、西邊山為中心的湘粵贛三省邊界地區開展游擊戰爭。
1935年4月同時成立中共湘贛特委,被任命為特委宣傳部長。
1935年夏季游擊隊被迫化整為零,分散活動。10月初在桂東上下庄一帶被敵人圍困,這時,曾給他送過糧食的游擊隊員黃猷斌、郭先古、黃光古被捕叛變,當晚警衛員和通訊員即被殺害。第二天清晨毫無防備,被郭先古一槍打死。遇害時55歲。
1948年學生方暨南在他的家鄉建立一座衣冠眆,並刻碑紀念。殺害他的兇手之一黃猷斌,在新中國成立后被人民政府處決,以慰烈士在天之靈。
“志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驅為群裂”。方維夏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他永遠活在人民心中。中共桂東縣委,桂東縣人民政府根據群眾的意願,將縣城中心的主要街道命名為維夏路,以志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