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村鎮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的鎮

魯村鎮,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位於淄博市南端、沂源縣西部,與萊蕪地區(濟南市萊蕪區和濟南市鋼城區)接壤,總面積202.25平方公里,轄93個行政村、1個社區,常住人口62991人(2017年),是沂源縣行政村和人口數最多的鎮,是省級文明鎮、省級生態文明鎮、省旅遊強鄉鎮、淄博市五好鄉鎮,省級扶貧工作重點鎮。

魯村鎮,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地處沂源縣西部,東、東南與南麻鎮接壤南與大張庄鎮相鄰,西南與萊蕪市毗鄰,西接萊蕪市,西北與博山區相連,北連南魯山鎮,東北與南麻鎮相連。區域面積202.2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65306人。

民國徠二十二年(1933年),屬蒙陰縣八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屬博萊縣張黃區。1945年,劃歸沂源縣,稱魯村區。1957年,分為魯村、草埠區。1985年,撤區設魯村鎮。2020年6月,魯村鎮下轄1個社區、94個行政村。

2018年,魯村鎮有工業企業14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3家。

歷史沿革


清代境域屬蒙陰縣。
民國元年(1912年),屬蒙陰縣北二區魯村鄉。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蒙陰縣八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屬博萊縣張黃區。
1945年,劃歸沂源縣,稱魯村區。
1957年,分為魯村、草埠區。
1985年,撤區設魯村鎮。
2010年11月6日,徐家莊鄉併入魯村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魯村鎮地處沂源縣西部,東、東南與南麻鎮接壤南與大張庄鎮相鄰,西南與萊蕪市毗鄰,西接萊蕪市,西北與博山區相連,北連南魯山鎮,東北與南麻鎮相連。區域面積202.2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魯村鎮地處丘陵地帶,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分為魯村小盆地和南部丘陵山區帶。主要山峰松崮頂,境內最高點位於松崮頂,海拔660米;最低點位於田莊水庫入口處,海拔110.6米。

水文

魯村鎮境內河道屬沂河大流域,其中徐家莊河流域面積197平方千米,佔98%;汶河流域面積5平方千米,佔0.025%。主要河道有二級河徐家莊河1條,總長19.5千米;三級河3條,總長29千米;四級河2條,總長12千米。河流總長度51.5千米,河網密度0.25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徐家莊河(為沂河源頭),從龍子峪村到田莊水庫,流經境內14個村,長19.5千米,流經面積97.5平方米,主要支流4條。

區域優勢

魯村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境內省道泰薛路縱貫東西、博沂路橫跨南北,西距京滬高速、京福高速和萊蕪火車站30公里。濟青南線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並在鎮駐地設有出入口。東距日照港120公里,青島港170公里。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煤炭、石英、粘土、花崗石、大理石、鐵礦、銅礦、陶土、礦泉水等資源,有1處年產60萬噸的國有煤礦。

自然資源


2011年,魯村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炭、煤矸石、石英石、大理石、石灰石、長石、鋁礬土等,其中煤炭儲量0.7億噸,地質儲量1.5億噸。已經開發的有煤礦,位於魯村寺嶺村,礦區面積12.5平方千米,地質儲量2970萬噸,可采量812萬噸,年產量21萬噸。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魯村鎮轄有草埠1個居民委員會,魯村一村、魯村二村、魯村三村、魯村四村、魯村五村、崮山村、沙溝、曹家莊、王家坪、西寨、東嶺、唐家溝、西坡、高峪、北官莊、石家莊、小北庄、吳家莊、西官莊、峨峪、北馮家溝、舍庄一村、舍庄二村、舍庄三村、草埠村、草埠二村、草埠三村、寺嶺、南官莊、三黃溝、李家莊、李家泉、福吉山、安平、青楊圈、閻家莊、包家莊、秦黃溝、丁崔嶺、東五斗村、王石溝、山家峪、劉石溝、於石溝、齊石溝、章丘庄、義和庄、齊黃溝、店門、黃埠嶺、小黃庄、鄭家嶺、桃花山、張家窪、南馮溝、丁家莊、石門、王村、龍崖、上頭庄、泉子官莊、楊家嶺、西五斗村、北徐家莊、龍子峪、劉家莊家莊、姬家峪、劉家坡、鹿角山、四門地土城、下土城、南后坡、西峪、埠西、樂村、刑家莊、賈庄、涼泉、澇古泉、王家峪、婁子、西南峪、埠前、西埠、張家莊、小張庄、楊庄、月庄、張家石溝、南泉、北后坡、泉峪95個村民委員會。
2020年6月,魯村鎮下轄1個社區、94個行政村:
草埠社區魯村一村魯村二村魯村三村魯村四村魯村五村
北官莊村小北庄村楊家嶺村寺嶺村王村王家坪村
吳家莊村石家莊村西官莊村西坡村西寨村高峪村
峨峪村草埠一村草埠二村草埠三村舍庄一村舍庄二村
舍庄三村三黃溝村南官莊村丁家莊村李家莊村李家泉村
福吉山村石門村沙溝村唐家溝村北馮家溝村泉子官莊村
曹家莊村上頭庄村崮山村東嶺村龍崖村小黃庄村
義和庄村章邱庄村鄭家嶺村黃埠嶺村張家窪村南馮家溝村
齊家黃溝村桃花山村店門村王家石溝村齊家石溝村於家石溝村
劉家石溝村秦家黃溝村山家峪村東五陡村西五陡村丁崔嶺村
閆家莊村包家莊村安平村青楊圈村北徐家莊村西徐家莊村
姬家峪村劉家莊村龍子峪村鹿角山村劉家坡村澇坡村
四門地村下土城村西峪村上土城村松崮頂后坡村埠西村
樂村邢家莊村賈庄村涼泉村澇古泉村王家峪村
張家石溝村后坡村南泉村月庄村泉峪村樓子村
西埠村埠前村張家莊村西南峪村小張庄社區村
鎮人民政府駐魯村。

人口民族


徠2011末,魯村鎮轄區總人口7.9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0萬人,城鎮化率13.8%。
2017年末,魯村鎮常住人口62991人。
截至2018年末,魯村鎮戶籍人口65306人。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9663
25364
24299
家庭戶戶數15723
家庭戶總人口(總)47337
家庭戶男23568
家庭戶女23769
0-14歲(總)10301
0-14歲男5327
0-14歲女4974
15-64歲(總)35470
15-64歲男18154
15-64歲女17316
65歲及以上(總)3892
65歲及以上男1883
65歲及以上女200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8351

經濟


財政金融
2011年,魯村鎮財政總收人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1億元,比上年增長35.6%。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00萬元,增值900萬元,企業所得稅120萬元,個人所得稅4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5%、10%、8%、5%。人均財政收入9150元。
2018年,魯村鎮有工業企業14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3家。
農業
2011年,魯村鎮有耕地面積11萬畝,人均1.5畝;林地面積8.6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高粱、穀子、地瓜為主,生產糧食3.2萬噸,人均401千克,其中小麥5880噸,玉米2.5萬噸,高粱100噸,穀子420噸,地瓜85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棉花、蔬菜等,棉花種植面積0.3萬畝,產量340噸,可向社會提供260噸商品棉;桑園面積800畝,產繭12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800畝,產量1876.2噸,其中花生1875噸,芝麻1.2噸;蔬菜種植面積7600畝,產量1.25萬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蘿蔔、芹菜、土豆、西紅柿、黃瓜等,其中大白菜800噸,蘿蔔390噸,西紅柿3500噸,冬暖大棚黃瓜1.5萬噸,芹菜365噸。畜牧業以飼養雞、生豬、牛、羊、兔等為主,生豬飼養量8.2萬頭,年末存欄2.4萬頭;羊飼養量4.1萬隻,年末存欄2.6萬隻,收購山羊皮1.5萬張;牛飼養量1.6萬頭,年末存欄0.78萬頭;家禽飼養量390萬羽,上市家禽288萬羽,生產肉類1.02萬噸,其中豬肉6560噸,牛肉2400噸,羊肉315噸;禽蛋900噸,累計造林6.4萬畝,其中防護林4.88萬畝,經濟林2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6萬株,林木覆蓋率46%,活立木蓄積量9.5萬立方米,水果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5000噸。
工業
2011年,魯村鎮工業總產值達到57.9億元,比上年增長3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職工37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8.1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6家,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1家。是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建築鋼結構、礦業、機械為主的工業體系。
商業
2011年末,魯村鎮有商業網點0.4萬個,職工0.35萬人,社會商品銷售點額達1億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8%,進出口總額0.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

經濟發展

鎮黨委、政府按照穩中求進、進中保穩,抓穩定促發展,以發展保穩定的總體思路,堅持“兩輪推動”促發展,“五個切入”保穩定,順勢發展林果業,大力發展畜牧業,努力繁榮第三產業,突出發展工業,推動了全鎮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實施“工業富鎮”戰略,大力培植骨幹企業,造就了山東海達集團、淄博魯陽光學材料有限公司、淄博金山玻璃纖維有限公司、淄博強力防水材料公司、淄博金東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沂源成達鋼結構工程公司、淄博魯勝塑料公司、錦陽電工材料有限公司、慶源建安有限公司、魯鑫建材公司、淄博天普陽光飼料有限公司等頗具規模的企業群體。全鎮現有規模企業13家,外貿自營出口權企業3家。其中引進投資1.2億元建成的年產2萬噸的光學玻璃項目,產品廣泛應用於高檔裝飾材料。目前,深加工生產線正在建設中,該企業力爭用3年時間打造江北最大的光學玻璃生產基地。海達公司是全國最大的肉兔產品出口企業集團,產品遠銷歐盟、日本和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鎮農業結構調整較快,現有桑園面積1萬畝,省級高檔果品基地黃金梨5000畝,紅將軍蘋果5000畝。全鎮建設標準化養殖場40餘處,其中年出欄10萬隻以上的標準化肉兔養殖場15處,畜禽綜合年出欄量達到500萬頭(只),畜牧業產值達到2.78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64%。

文化


歷史人文

魯村鎮有著悠久濃郁的人文氣息。境內的棲貞觀,據考證為全真教一代宗師丘處機的弟子張志順所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此立碑,歷經千年,而遺物尚存。觀內銀杏樹有1200年的歷史,如今枝繁葉茂,果實累累,遠近聞名。1966年由楊得志將軍親自選址建設的山東人民廣播電台618戰備台,雖塵封大山,但至今仍傳送著永不消逝的電波。目前,經市廣電局開發,成為青少年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並被評為“AA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面向世人開放。

特色產品

煎餅,黃煙,果品,黃金梨,蘋果,肉兔,奶牛,銀杏。

交通


2011年,魯村鎮已形成由公路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12千米,有濟青高速公路南線魯村出口1個,距青島2小時車程,到濟南1.5小時車程;省道薛館路貫穿鎮駐地東西;草齊路貫穿南北,通往萊蕪、博山。有縣鄉級公路4條,總長55千米。公路站內,日均發送客車57輛,日客運量1200人次,年貨運吞吐量1500萬噸,運輸企業擁有貨運汽車160輛,2860噸位。客運汽車34輛,1000座位;貨運量102萬噸,貨運周轉量2059萬噸。

社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魯村鎮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32個,演職人員1500人,電影年放映328場次,觀眾達6.5萬人;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8平方米;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48平方米,藏書6000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48平方米還有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毽球、象棋、撲克等娛樂設施。文化事業單位人員1個。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秧歌、高蹺、雜耍、信子閣等。舉辦的文化節有匯泉桃花藝術節,體育場地64處,體育團體4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46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柔力球、太極拳、八段錦、秧歌、花樣舞(中小學體育運動會、健身比賽)等。34%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往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3%,有線電視用戶10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65%。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魯村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820人,專任教師54人;完全小學3所,在校生2371人,專任教師29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903人,專任教師28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魯村鎮有獨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9個,各類科技人才1.78萬人,其中主業技術人才0.12萬人,經營管理人才0.2萬人,技能人才0.3萬人,農村實用人才1.2萬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魯村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衛生院2所;病床50張,固定資產總值0.5億元。專業衛生人員63人,其中執業醫師34人,註冊護士12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5人、執業醫師0.08人、註冊護士0.02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50萬人次,住院手術103台次,出院病人479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6.34/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員6萬人,參合率99.9%,孕產婦死亡率0/10萬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1.2%、0.8%、0.4%。

社會保障

2011年,魯村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08戶,人數3758人,支出494.6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40人,支出39.2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8人,支出9.5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醫療救助10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在醫療4245人次,共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67%;農村臨時救濟1510人次,支出35.3萬元,比上年增長5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1.2萬元,比上年增長11.5%,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150人,其中參保職工150人,參保城鎮居民1000人。

農業發展

為推廣農業標準化、無公害生產,發展特色農業,魯村鎮積極開展“訂單式”、“點歌式”農業科技培訓。由菜農將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寫成訂單,交給鎮農業技術推廣站,農技站負責聯繫技術人員或邀請專家對農民進行技術指導和科技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技術人員和農業專家還將蔬菜種植技術印製成講義或明白紙,實行送科技上門。同時,鎮農業技術推廣站還公布了熱線電話,菜農們遇到疑難問題可隨時“點歌”,有效避免了供非所需,需無所供的問題,受到廣大菜農的歡迎。
魯村鎮舍庄二村村民張愛從遠程教育網上學到了養殖野豬新技術。在鎮獸醫站的技術指導下,她建起規模100多頭的野豬養殖場,目前,年純收入30多萬元。張愛高興地逢人便說:“遠程教育成了俺農民致富的‘金橋’。”
隨著農村遠程教育網的開通,鎮黨委、政府發出了黨員幹部帶頭學、科技示範戶主動學、農民群眾跟著學的號召,使遠程教育學習成了全鎮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王村是多年來的蔬菜大棚專業村,村裡開通遠程教育網之後,村幹部組織廣大種植戶“網”上沖“浪”。他們不僅找到了一個專門為農村種植業服務的網站,還通過寬頻網路直接搜尋種植技術知識,從而學到了許多先進的種植技術,捕獲到了可靠的銷售信息。
目前,全鎮共有46個遠程教育站點實現了寬頻連接,農民群眾只要輕點滑鼠,就能獲得相應的科技致富信息。遠程教育已使3600多名群眾掌握了1--2門先進的科學致富技術,使農戶均增收600多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工業建設

由沂源縣成達鋼結構工程公司投資近千萬元開發興建的C型鋼生產線和複合板生產線技術改造工程在魯村鎮三黃溝村的荒山上動工,此項工程直接節約土地30餘畝。
魯村鎮針對部分村荒山荒坡點多、面積大的實際,引導工業企業“進軍”荒山荒坡,先後在三黃溝、草埠三村、石門、龍崖等村的荒山荒坡上建成了成達鋼結構工程公司、同創助劑有限公司、魯泰停車場公司、祥龍石料廠等9家企業,占近年來新建工業企業的80%,走出了一條“荒坡工業”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魯村鎮
魯村鎮
為引導、支持新建的工業企業向荒山荒坡“進軍”,該鎮對“荒坡工業”實行一站式服務,在土地徵用、稅費減免、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荒坡工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同時,對每個企業實行了嚴格的領導分工負責制和單位承辦制,幫忙協調企業建設相關事項,切實做到對建在荒山荒坡上的工業企業高看一眼、厚愛一層、多幫一把,有力地促進了“荒坡工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利用工業企業“開荒”,不僅實現了工業經濟的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而且有效地保護了全鎮現有耕地。目前,全鎮新建工業企業已累計節約耕地320畝。

招商引資

魯村鎮招商引資條件優越:一是用於工業發展的存量土地較多,有2000餘畝;二是水、電條件較好,有大型水庫一座,有萊蕪、淄博兩大電網供電;三是勞動力成本低,人民群眾誠實守信,投資環境好;四是交通便利,輻射帶動作用強。

旅遊


位於魯村鎮政府駐地西2公里。景區等級:AAA級。景區類型:歷史文化名勝。618戰備電台,原為山東人民廣播電台戰備台,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適應國防需要,由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的楊德志將軍親自選址興建的,位於沂源縣魯村鎮峨峪村北山中。海拔高度400米,相對高度200米,佔地面積229畝,發射功率50千瓦,能夠覆蓋淄博、臨沂、濰坊、泰安等13個市縣。電台機房設在山中坑道內,坑道總長470米,施工面積2820平方米.
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十年過去了,如今的618電台已不再承擔戰備任務,但它的歷史價值卻日益凸現出來。從2004年起,淄博廣播電視總台投巨資對坑道內外的設施進行了整修復原,再現當年歷史風貌。
2006年4月,618戰備電台舊址風景區被批准為淄博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正式對外開放。618電台塵封四十年的歷史歲月,今朝向世人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幽深的山中坑道、老式的廣播設備、濃郁的軍事戰備色彩、神秘的洞中生活,一經展出就在社會引起巨大的轟動!絡繹不絕的參觀者來到這裡,探尋歷史遺跡,緬懷崢嶸歲月。這裡有幽深的山中坑道、老式的廣播設備、濃郁的軍事戰備色彩、神秘的洞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