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性壞疽

氣性壞疽

氣性壞疽又稱為梭狀芽胞桿菌性肌壞死,是一種發展迅速的嚴重急性感染。是由梭狀芽胞桿菌引起的特異性感染,致病菌產生的外毒素可引起嚴重毒血症及肌肉組織的廣泛壞死。也可與其他化膿性細菌混合,引起混合性感染。通常發生於火器傷、開放性骨折、臀部或大腿部肌肉廣泛性挫裂傷、存有死腔和異物或伴有血管損傷的血供不良的傷口,偶爾也可發生於擇期性手術,尤其是截肢、結腸和膽囊手術及髖關節再建手術后。早期出現的局部癥狀有患肢沉重感,傷口劇痛、呈脹裂感。神情不安、口唇皮膚蒼白、脈快等。氣性壞疽一旦確診,應不失時機地儘早進行手術。診斷治療不及時可喪失肢體或危及生命,死亡率可達20%~50%。越早越好,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減少組織的壞死或截肢率。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或外科

病因


● 氣性壞疽的發生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
● 有梭狀芽胞桿菌污染傷口 ,其中以產氣莢膜梭狀芽胞桿菌較為常見,通常數種細菌混合感染更為常見。
● 組織失活, 即傷口內有失活的或有血液循環障礙的組織,尤其是肌肉組織。
● 局部有適合厭氧桿菌生長的缺氧環境。

癥狀


● 本病具有潛伏期,根據創傷性質及細菌種類不同,潛伏期一般為1~4天,但也可短至6小時,長至3~6周,多數在傷后3天內發病。

局部表現

● 早期出現的局部癥狀有患肢沉重感,傷口劇痛、呈脹裂感。止痛劑常難緩解疼痛。傷口可見血性漿液樣滲出液,可伴有腐臭味,傷口周圍腫脹、皮膚蒼白、緊張發亮。輕觸傷口周圍可聽到有捻發音,壓迫時有氣體與滲液同時從傷口溢出。
● 隨病變進展,局部腫脹加劇,膚色轉為暗紅、紫黑,出現大理石樣斑紋或含有暗紅液體的水皰。
● 後期由於血管血栓形成及淋巴迴流障礙,有時整個肢體水腫、變色、厥冷直至壞死。

全身表現

● 早期出現神情不安、口唇皮膚蒼白、脈快,在數小時內變為憂慮、恐懼或精神欣快。在感染髮展到嚴重狀態以前,病人神志一直清醒,有時表情淡漠,面色灰白,並大量出汗,體溫可高達38~39℃,體溫與脈搏可不成比例,脈搏100~140次/分,細弱無力,節律不齊。
● 隨著感染的發展,毒血症加重,體溫可高達41℃左右。血壓在早期正常,後期則下降。伴有血紅蛋白下降,白細胞計數增高。晚期有嚴重貧血及脫水,有時有黃疸,致循環衰竭。

檢查


體格檢查

● 傷口可見血性漿液樣滲出液,可伴有腐臭味,傷口周圍腫脹、皮膚蒼白、緊張發亮。輕觸傷口周圍可聽到有捻發音,壓迫時有氣體與滲液同時從傷口溢出。
● 隨病變進展,局部腫脹加劇,膚色轉為暗紅、紫黑,出現大理石樣斑紋或含有暗紅液體的水皰。
● 後期由於血管血栓形成及淋巴迴流障礙,有時整個肢體水腫、變色、厥冷直至壞死。

組織病理學檢查

● 細菌在局部生長繁殖並分泌多種外毒素和酶。如卵磷脂酶,可破壞多種細胞的細胞膜,如破壞紅細胞膜引起溶血,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引起血管通透性改變和組織水腫,破壞其他組織細胞引起壞死。
● 某些菌株也可產生膠原酶等,造成局部組織廣泛壞死和嚴重毒血症。有些酶有強大的分解糖和蛋白質的作用,糖類分解后可產生大量氣體,蛋白質分解和明膠液化后則產生氣味惡臭的硫化氫。
● 各種毒素和大量氣體的積聚可引起血栓形成、溶血、血液循環障礙。由於局部缺血,吞噬細胞和抗體不能到達壞死組織,加上各種毒素的作用,傷口內的組織,尤其是肌肉,進一步壞死和腐化,更利於細菌的繁殖,使病變更為惡化。

其他檢查

● X線平片、CT、MRI影像檢查顯示傷部肌群中有氣體存在。
● 傷口分泌物塗片檢查少見白細胞而有大量革蘭氏陽性粗短桿菌。

診斷


● 外傷或手術后,傷口、傷肢劇烈疼痛;檢查時局部皮膚腫脹及張力增高區超出皮膚紅斑範圍,而周圍淋巴結無明顯腫大;病情進展迅速出現心動過速、神志改變、全身中毒癥狀均應考慮氣性壞疽的可能。診斷氣性壞疽的三個主要依據是:
● 傷口周圍皮膚有捻發音;
● X線平片、CT、MRI影像檢查顯示傷部肌群中有氣體存在;
● 傷口分泌物塗片檢查少見白細胞而有大量革蘭氏陽性粗短桿菌。

鑒別診斷


● 氣性壞疽需要和以下疾病區別,如果出現上述不適,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梭狀芽胞桿菌性蜂窩織炎:病變主要局限於皮下蜂窩組織,但極少侵及肌肉。發病較緩。初起時傷口疼痛,有皮下積氣。傷口周圍有捻發音,但水腫輕,皮膚變色也很少。全身中毒癥狀輕。
● 厭氧性鏈球菌性蜂窩織炎:起病較慢,常在術后3日出現癥狀,皮膚改變、局部腫脹、疼痛與全身癥狀比較輕。組織氣腫限於皮下組織與筋膜。滲出液呈漿液膿性,塗片檢查有革蘭氏陽性鏈球菌。
● 食管、氣管因損傷、手術或病變導致破裂溢氣,可出現皮下氣腫,捻發音等,但不伴全身中毒癥狀;局部水腫、疼痛、皮膚改變不明顯,皮下氣腫隨著時間推移常逐漸吸收。

治療


● 氣性壞疽一旦確診,應不失時機地儘早進行手術。即使有休克,也應在搶救休克的同時進行手術。手術方法是在病變區域做廣泛、多處縱行切開,包括傷口及其周圍水腫或皮下氣腫區,直達顏色正常、能夠出血的健康組織為止。徹底清除已壞死的變色肌肉、異物、碎骨片等。
● 有時為挽救生命,需做截肢術。傷口要敞開,並用大量3%過氧化氫或1∶5000過錳酸鉀溶液沖洗或濕敷。
● 加強全身支持療法、高壓氧治療、紫外線照射傷口等綜合治療。
● 對氣性壞疽患者必須就地隔離治療。

危害


● 診斷治療不及時可喪失肢體或危及生命,死亡率可達20%~50%。

預后


● 氣性壞疽一旦確診,應不失時機地儘早進行手術。越早越好,可以挽救病人的生命,減少組織的壞死或截肢率。

預防


● 本病多數發生在創傷后,傷后及時徹底清創是預防氣性壞疽最有效的措施。污染重的創口清創后應敞開引流。
● 為防止氣性壞疽播散,病人應當隔離。使用過的敷料、器械、衣物應單獨收集,消毒處理。
● 梭狀桿菌帶有芽胞,最好採用高壓蒸氣滅菌,煮沸消毒時間應在1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