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尼亞語

波斯尼亞語

波斯尼亞語是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的官方語言,屬於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的南斯拉夫語支,基於Štokavian 方言。

內容簡介


克羅埃西亞語和波斯尼亞語字母
A a B b C c Č č Ć ć D d Dž dž Đ đ E e F f G g H h I i J j K k
L l Lj lj M m N n Nj nj O o P p R r S s Š š T t U u V v Z z Ž ž

波斯尼亞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簡稱波黑)是巴爾幹半島西部的一個多山國家。其為組成前南斯拉夫的六個聯邦單位之一首都為薩拉熱窩。此國是在1990年代期間,南斯拉夫戰爭時獨立,並且根據戴頓協議,她目前是國際社會的受保護地區,由歐洲議會所選出的高級代表所管理。該國在行政及管理上被分成兩個實體,其一是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聯邦(中文又稱穆克聯邦),另一是塞族共和國。
波士尼亞和赫塞哥維那本身是歷史學上的兩個地理區域,其在今日無政治上的實體可言。

歷史


波黑自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早期居民為伊利里亞人。該地於公元前168年由羅馬帝國佔領。455年時東哥特人將該地區佔領,6世紀時東哥特人被東羅馬帝國擊敗,現波黑南部地區一度成為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阿瓦爾人於6世紀和7世紀時開始入侵,克羅埃西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也相繼進入巴爾幹半島。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內,波斯尼亞以及黑塞哥維納地區多次分屬周圍的各個國家。1377年時Tvrtko Kotromanić(特弗爾特科·科特羅曼尼奇?)建立了一個獨立的波斯尼亞王國,但1463年時奧斯曼帝國入侵,波斯尼亞被兼并。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下,許多波斯尼亞人由基督教改信伊斯蘭教,漸漸形成了波斯尼亞穆斯林民族。1878年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成為了奧匈帝國的領地,1914年奧匈帝國皇子弗郎茨·費笛南在薩拉熱窩被塞族民族主義者所刺殺(參見薩拉熱窩事件),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戰後波黑成為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的一部分,該王國後來更名為南斯拉夫。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波黑成為軸心國傀儡國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的一部分,戰後又重歸鐵托領導下的南斯拉夫。此時波黑正式確認為南斯拉夫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其邊界採用的是奧斯曼帝國時期的邊界,和實際民族分佈頗有出入。
1991年10月波黑宣布擁有主權,1992年2月舉行全民投票以尋求獨立。波黑塞族人隨即在塞爾維亞的支持下以武力方式尋求加入塞爾維亞,內戰爆發。1994年3月波族人(穆族人)和克族人同意共組聯邦,共同對抗塞族人。1995年11月21日各方簽署代頓和平協定,結束內戰,並把波黑分為穆克聯邦以及塞族共和國兩個實體。波黑內戰中共有二十萬人死亡,超過二百萬人流離失所。
戰爭結束后,北約在波黑繼續駐紮維和部隊,2004年底由歐盟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