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門橋

薊門橋

薊門橋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附近,旁邊有很多著名高校,如北京郵電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國政法大學等。也是北京市一個重要的交通要道。

概述


薊門橋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得名於北側的燕京八景乾隆御書薊門煙樹,北三環路與學院路(本段為西土城路)相交於此,是北京市西北部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可謂是四通八達之地,在薊門橋周邊,高校雲集,企事業單位遍布,在建的地鐵昌平線南延(27號線)與12號線在橋下交匯,未來將進一步提升薊門橋附近的居住環境。

命名


“薊”、“薊城”,是西周初年封國的名稱,是文獻記載北京最早的地名之一。考古證實,“薊城”是以“薊丘”命名的,殷商末年在北京的小山丘上發現植物“薊”,然後命名了“薊丘
薊門煙樹
薊門煙樹
”,在“薊丘”的基礎上又命名了“薊城”。“薊門橋”的命名來源於附近“薊丘”(土城)的清·乾隆御筆“薊門煙樹”碑。

交通情況


公交系統
薊門橋及其周邊擁有多個公交站
薊門橋站:21路、87路、94路、304路、375路、438路、498路、603路、632路、658路、693路、夜14路、專168路;
薊門橋東站;88路、361路、387路、425路、491路、606路、921路、921路快車、夜30路內外環;
薊門橋西站:79路、87路、88路、94路、300路內外環路、302路、315路、361路、425路、491路、606路 695路、921路、特8路內外環、夜30路內外環、專168路;
薊門橋南站;16路、21路、304路、375路、387路、438路、498路、603路、632路、693路、夜14路、專168路;
薊門橋北站:21路、94路、304路、375路、498路、603路、658路、671路、693路、夜14;
地鐵系統
薊門橋周邊擁有13號線地鐵大鐘寺站,在建的有地鐵12號線薊門橋站與昌平線南延薊門橋站。

橋樑工程


薊門橋基本由東西兩部分構成,北三環路沿東西方向跨越分離式道路西土城路,西土城和小月河(西土城溝)將薊門橋分為兩部分,為不對稱苜蓿葉式立交橋,北三環路與學院路由菱形匝道互通,配有周圍共計8個人行通道,西土城溝小月河從西側下穿北三環路,稱之為“兩橋八洞一河”,薊門橋工程作為北三環路的重要節點工程,於1983年9月正式開工,1984年9月25日完成北三環路部分,東側橋洞實現通車,1985年7月西側橋洞也完成了全部工程實現整體竣工。
橋樑部分,上跨東側學院路的東橋為單孔預應力簡支梁橋,凈跨26米,寬56米,快車道凈空4.5米,慢車道3.5米,主梁部分為組合梁,由20片預製工形梁與現澆鋼筋混凝土橋面板組合而成。西橋為兩孔不等跨的簡支梁橋,跨越西側路的部分凈跨23.6米,跨越小月河的部分凈跨13.6米,由20片工形梁與22片T形梁組合而成,架設在現澆混凝土重力式橋台上,由於西側橋下學院路主路設計標高低於小月河校核洪水位,因此部分主路及橋樁基礎採用防水鋼筋洪凝土一體式設計,為了維持道路4.5米的設計凈空,防止水毀的發生,不敷設瀝青路面。
薊門橋
薊門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