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霍亂
乾霍亂
● 英文名稱:Dry Cholera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 乾霍亂者,是冷氣搏於腸胃,致飲食不消,但腹滿煩亂、絞痛、短氣,其腸胃先夾實,故不吐利。(《諸病源候論·乾霍亂候》)
● 以突然腹中絞痛,胃脘滿悶,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為特點的疾病。
● 乾霍亂,所謂“干”者,指欲吐不得吐,欲瀉不得瀉,相對於一般霍亂,以沒有濕性排泄物為特徵。
● 該病發病,以突然腹內絞痛、吐瀉不出、煩悶不安、氣息短促、遍體紫黑為特徵。故又俗稱攪腸痧、斑痧、烏痧脹等。
● 該病多因冷氣搏於腸胃,或邪惡污穢之氣鬱於胸腹,閉塞經隧,氣滯血凝,中氣拂亂所致。閉塞經隧,中氣拂亂,故腹痛如絞,欲作吐瀉;氣滯血凝故身體發斑,嚴重時遍體紫黑。
● 對於吐瀉不出的癥狀,針對性地採取探吐及瀉下之法。
● 探吐法:以食鹽合陰陽水引而吐之,所謂“陰陽水”即將熱水與冷水混合而成。以上為中醫經典的“鹽湯探吐法”,吐法是中醫用於祛邪的基本療法之一,原理是使腸胃積滯,通過嘔吐排除體外,給邪以出路。
● 瀉下法:以大黃、巴豆、肉桂、乾薑等,煎濃湯服用后瀉下。該病因冷氣搏於腸胃,故不宜單用苦寒之大黃,而是配伍熱性瀉下之品巴豆,及肉桂、乾薑等一干溫里之劑,溫下陰寒積滯。
● 乾霍亂的治療主要以吐法為主,吐法除了通過服用刺激性催吐葯之外,生活中還常用物理刺激嘔吐之法,如用壓舌板按壓舌頭根部,或用羽毛探喉引吐,均可引起胃腸道反應,促使胃內容物通過嘔吐的方式排空,使停痰宿食或毒物隨嘔吐排出。此法一般對孕婦禁用,虛弱人慎用。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汴梁。簡明中醫古病名辭典。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