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琳

徐玉琳

玉琳,女,原名玉蓮,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出生於天堂鎮一個書香人家。其父徐家駒,字伯龍,是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舉人。

個人經歷


徐玉蓮剛五歲,父親就利用閑暇以《女兒經》、《女四書》、《百家姓》等書作教材教她讀書識字,她以其聰穎天資,深獲父新喜愛。
光緒三十年(1904)徐家駒任印江縣官立高等小學堂(地址在今印江民族中學文昌閣側)董事(校長)。次年,便將其家屬帶來印江縣城。他白天從事教學,晚上即輔導女兒學習。
光緒三十二年(1906)徐家駒接到友人函約后,辭其校董職務,攜眷赴京。
光緒三十四年(1908)徐玉蓮女扮男裝進學堂讀書,把“玉蓮”改名為“玉琳”(以後一直用此名),對處稱“四少爺”,遂得進入北京一所小學堂高小班讀書了(其時北京小學堂男女生已可同班)。
民國三年(1914),徐玉琳隨父母親從江蘇太倉回到原籍天堂哨。
民國七年(1918)徐玉琳與甲山寨張安吉(日本留學生張少白之子,后曾任印江中心區即城關區區長)結婚,婚後徐玉琳並不甘願過少奶奶的生活,在甲山寨家裡設館教學,從事育人工作。她教學的內容,不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傳統書籍,而是採用國家教育部審定的課本。她不斷向學生灌輸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等新思想。學生進步快、社會評價高。
民國十七年(1928)徐玉琳利用徐家與張家在印江地方上的聲望和自己曾受過新教育的條件,親自出面說服地方紳耆支持她創辦女子小學,取得了教育局、縣政府的大力支持,批准將女子小學的開支納入縣財政開支的範疇。
民國十八年(1929)春,“印江縣懿德女子小學校”創立。懿德女子小學校設在鄧公祠(今縣公安局)內。縣政府委派徐玉琳任該校校長,由校長聘請了胡開梅、蔡惠卿(均外地人,縣政府官員家屬)等五人為教師。當年即招高小一班,學生25人,初小二班,學生47人,全系女性。徐玉琳除主持學校行政事務工作外,還兼任音樂、體操、自然等課老師。懿德女子小學,班風正、校風好,學校辦得生氣勃勃,博得社會人士交口稱讚。徐玉琳除積極辦好懿德女子小學外,還經常深入婦女群眾中去,做些教育、啟發、鼓動工作,組織婦女們參加社會活動。
民國二十六年(1937)“七•七”蘆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徐玉琳為了抗日救國,毅然辭去懿德女子小學校長職務,投筆從戎,參加了貴州省48名先進婦女組成的“抗日戰地服務團”,脫下紅裝換戎裝。縣政府組織機關學校和群眾上千人在縣城察院壩召開了歡送大會。徐玉琳奔赴前線后,出生入死,備受艱辛,民國三十二年因病解甲回家。
後於民國三十四年,組織成立了印江第一個婦女解放組織——印江縣婦委會,並擔任理事長。1960年病故。終年63歲。

人物評價


徐玉琳不愧是民國時期印江婦女運動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