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殺人遊戲
2006年傑拉·巴布魯阿尼執導電影
《百萬殺人遊戲》是傑拉·巴布魯阿尼執導,傑拉·巴布魯阿尼擔任製片人,喬治·巴布魯阿尼、尼古拉斯·皮格諾等主演的驚悚片。於2006年1月6日在英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20歲的塞巴斯蒂安,電影的主人公泥電工。他之前的人生單調枯燥如同他出生並長大的這個小鎮。偶然的機會,他修理的那間房屋的主人意外死亡,他得到了屬於房屋主人的一封神秘信件和一張不知道終點的火車票。塞巴斯蒂安唯一知道的是,如果他踏上這個旅程,他將有機會獲得一筆財富,來改變他的人生。他決定這麼做。
在一個陌生的小鎮,他走下了火車。在一系列神秘的信息的指引下,他來到了一個三岔路口。在那裡他遇到了一個手舉13號標誌的司機,他從自己的口袋中也拿出了13的標記。於是他被帶到叢林中一個破舊的房屋中,在那裡,一群陌生人像畜牲一樣徹底搜查了他的全身,甚至敲掉了他的鞋底,以防裡面夾帶了通訊器材。這群人看出了塞巴斯蒂安並不是他們要找的人,而此時塞巴斯蒂安也希望能從這個危險的局面中抽身而出,他希望能夠退出,但是已經晚了,他被強迫帶進了密林中一個神秘的戒備森嚴的別墅中。
塞巴斯蒂安發現他被帶進了一個用人命進行賭博的“屠宰場”。他不得不身披13號,參與一場生命的賭博。有人在他的手中塞了一把左輪手槍,並在裡面裝了一粒子彈,在比賽的場地上,已經等待著十幾名選手,他們每個人的手中都拿著一把左輪手槍。他們圍成了一圈……
舉槍,隨著裁判的喊聲,所有槍手們朝天花板舉起了手槍
百萬殺人遊戲劇照
所有的槍手們都把槍口瞄準了前一個人的後腦勺!
裁判說:天花板中央有一個燈泡,等燈泡點亮,就立即開槍。
於是所有選手的目光都盯著燈泡,突然燈泡亮了,槍聲四下響起,地板上重重地砸下三具屍體!只有塞巴斯蒂安沒有開槍,他渾身顫抖,淚流滿面;他槍口指向的那個選手更是體如篩糠……賭徒們嘶吼著“開槍,開槍!!”塞巴斯蒂安最終扣動了扳機,但是這一槍,沒有子彈。塞巴斯蒂安如同虛脫般重重地靠在牆上,他的手槍被人收走。而那個已經嚇破膽的選手瘋狂地撲向塞巴斯蒂安……電影從這裡進入了最令人窒息的段落,整整四十分鐘,冷靜地展現著一場令人驚心動魄的生命賭博。
每進入下一輪,手槍中便多放入一顆子彈……同樣的程序,舉槍,轉輪,瞄準……但是隨著子彈的越來越多,每一輪每個選手的死亡幾率都會大大增加……塞巴斯蒂安一輪一輪地得以倖存。終於到了第四輪,場上已經只剩下兩名選手,塞巴斯蒂安和另外一名選手相互用手槍瞄準著對方的腦門……這一段影片真的讓所有觀眾都目瞪口呆,但是在這個搏殺的過程中,賭徒,保鏢,槍手,收銀員……每一個人的表現都活色聲香地展現了人性的一面。
塞巴斯蒂安倖存了下來,並且贏得了一筆大錢。但是他並沒有逃脫命運,在比賽結束后的第二天,他離去的那班火車上,他遇到了其中一個被他打死的槍手的哥哥,那個人用手槍朝塞巴斯蒂安連發三槍並搶過他的跨包就跑。塞巴斯蒂安似乎預知了自己的命運,因此他在上火車之前,在小郵局用一個鞋盒子把巨款寄給了他的家人。
電影的結尾,火車開動了,打死塞巴斯蒂安德的那個人拿著空包在站台上拚命的奔跑;塞巴斯蒂安斜靠在椅子上,他的頭倚在車窗上,凝視著窗外的目光逐漸暗淡最終陷入深深的黑暗……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塞巴斯蒂安 | 喬治·巴布魯阿尼 | 主角 一個普通泥瓦匠 |
Le parrain | 尼古拉斯·皮格諾 | ---- |
Jean-François Godon | Philippe Passon | ---- |
Mr. Schlondorff | Vania Vilers | ---- |
Le maître de cérémonie | Pascal Bongard | ---- |
José | Augustin Legrand | ---- |
Jacky | 奧雷利安·雷克因 | ---- |
Alain | Fred Ulysse | ---- |
Mme Godon | Olga Legrand | ---- |
Ludo (as Christophe Vandevelde) | Christophe Van de Velde | ---- |
Pierre Bléreau | 喬·普雷斯蒂亞 | ---- |
L'Organisateur | Serge Chambon | ---- |
Un flic | François Rimbau | ---- |
Un parieur (as Fred Epaud) | Frédéric Epaud | ---- |
le gendarme Guillouet | François Tissot | ---- |
Le contrôleur SNCF | Urbain Cancelier | ---- |
Le comptable | 約瑟夫·瑪勒巴 | ---- |
Mr. Meyer | Noureddine Ameur | ---- |
Abel | Djalalli Amouche | ---- |
Keller | Melchior Aquino | ---- |
Patrick Henri | Hervé Babadi | ---- |
Sissy | Laura Babluani | ---- |
Sadik | Temur Babluani | ---- |
Florent | Laurent Bariteau | ---- |
Alain Qtull | Robert Beaupré | ---- |
Jean | Philippe Beautier | ---- |
Martin Ott | Claude Billois | ---- |
Zachary | Didier Bobet | ---- |
Thierry | Gilles Bongibault | ---- |
Ibrahim | Karim Bouguerra | ---- |
Le chef de bureau | Bernard Bouillon | ---- |
Le stagiaire | Cédric Bouvier | ---- |
Antonio | Matteo Capelli | ---- |
L'homme à la veste rouge | Alexandre Cardimalli | ---- |
Bernard Loublier | Didier Champion | ---- |
Robin | Simon Cohen | ---- |
L'homme à la veste verte | Didier Constant | ---- |
Olivier | Jean-Pierre Cormarie | ---- |
Mr. A | Jean-Pierre Cottin | ---- |
Coralie Dubouvié | Christelle Coulée | ---- |
Alban | Stéphane De Fraia | ---- |
Stéphane Delbesque | Jean-Michel Delaloche | ---- |
Yann | Benoît De La Porte | ---- |
Tristan | Cyril Depricx | ---- |
Nacho | Louis Donval | ---- |
Pascal Robert | Jean-Paul Dortone | ---- |
Daniel | Emmanuel Du Coulebrat | ---- |
Mathieu | Daniel Faure | ---- |
Joseph | Serge Feuillard | ---- |
Maxime Sohn | Laurent Ficher | ---- |
Allan Helbling | Eric Fouchet | ---- |
Jonas | Marc-Antoine Frederic | ---- |
Gary | Olivier Galliano | ---- |
Quentin Gallienne | Jacques Gallo | ---- |
Ian | Patrice Garelli | ---- |
Fabrice | Alain Girardot | ---- |
Kevin | Philippe Gluck | ---- |
Zwuelski | André Huet | ---- |
Serkan | Mohammed Ikrou | ---- |
Mr. François de Neuilly | Daniel Isoppo | ---- |
Albert | Pascal Ivancic | ---- |
Elie | Franck Jean Elie | ---- |
Sohan | Pierre Johann | ---- |
Tommy | Irène Joseph Edouard | ---- |
Théodore Vetter | Philippe Kieffer | ---- |
Momo | Nadir Lalouhi | ---- |
Mr. Hypolitte Fussler | Jacques Lapolye | ---- |
Marcus | François Legrand | ---- |
Ronald | Jean-Baptiste Legrand | ---- |
Charles Edouard | Jean-Paul Lopez | ---- |
Gaston | Gaston Marcantoni | ---- |
Martina | Jacqueline Martin | ---- |
Gernot Schleu | Bruno Mary | ---- |
Sahid | Mohammed Mazari | ---- |
Ulysse | Patrick Michaelis | ---- |
Noel | Christian Nedjel | ---- |
Okaladar | Pascal Oumaklouf | ---- |
Emeric Pédé | Jérôme Paquatte | ---- |
Robert | Franck Pejoux | ---- |
Ilo | Jean-Pierre Piyolot | ---- |
Lucas | Hugo Potherath | ---- |
Benjamin Boudier | 奧利維爾·瑞鮑汀 | ---- |
Nicolas Schillcul | Stéphane Roquet | ---- |
Steeve MacDoom | Jacques-Maurice Rousseau | ---- |
Dave | Yann Schmidt | ---- |
Allah | Eric Sebaki | ---- |
Smain | Philippe Smail | ---- |
Tobias | Philippe Solakian Vasken | ---- |
Mr. le Merdique | Jean-Luc Solal | ---- |
L'homme à la veste rose | Grégory Songelin | ---- |
John | Vincent Stupaert | ---- |
Philippe Lazare | Jean-Pierre Surmonne | ---- |
Dorian | Christophe Tanchaud | ---- |
Betty Applegate | Marie Thomas | ---- |
Vancouvert | Paul Van Den Houten | ---- |
Damien | Philippe Villiers | ---- |
Father (uncredited) | Avtandil Makharadze | ---- |
製作人 | 傑拉·巴布魯阿尼、Bruno Daniault、Jean-Marie Delbary、納塔那·卡米茲、Jean-Baptiste Legrand、Alexandre Meliava、Morteza Mohammadi、Olivier Oursel、Fanny Saadi |
導演 | 傑拉·巴布魯阿尼 |
副導演(助理) | Julien Darras |
編劇 | 傑拉·巴布魯阿尼 |
攝影 | Tariel Meliava |
配樂 | Arnaud Taillefer |
剪輯 | Noémie Moreau |
選角導演 | Stéphane Batut |
藝術指導 | Bernard Péault |
參考資料
·影片通篇黑白畫面,設想最初來源於一張黑白照片,在一條陰暗的走廊里,一隻白色燈泡刺破了整個黑暗。影片借用這種另類的現實主義影像,避免了過多顏色產生的干擾,從而大力突出了人物的面部活動。
·導演傑拉·巴布魯阿尼是個低調的電影人,在威尼斯電影節組委會通知他獲獎時,他正在拍攝新片,他有些不情願的抽出兩天時間,可最終還是在布拉格機場延誤了6個小時而錯過了頒獎。對於獎盃,他沒有過多興奮,他說那已經成為過去,手頭的工作一籌莫展,自己根本無心歡喜。
2005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處女作獎”
2006年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電影劇情類評審團大獎”。
新銳爆冷
2006年元月19日,號稱獨立製作電影盛宴的聖丹斯電影節如常開幕,本屆參賽參展影片達到歷年之最。23日午後,一部出自喬治亞年輕導演的電影結束了最後一場放映,當影片在埃吉劇院的大銀幕中畫上句號,一位觀眾起立說道:看了這部影片,我覺得我可以回家了,電影節已經結束了。而此時,聖丹斯電影節還未過半。
這部電影就是《十三》,喬治亞26歲導演傑拉·巴布魯阿尼的長篇處女作。不錯所料,在上映的四天內不斷抽打觀眾心靈的《十三》多的聖丹斯評委會大獎,而這一不是傑拉·巴布魯阿尼的首次驚喜。早在2005年威尼斯電影節中,傑拉·巴布魯阿尼就曾憑藉此片獲得“未來之獅”獎,該獎項相當於其他電影節的最佳處女作獎。
詮釋驚悚
《13》雖為晦暗的黑色作品,但導演無意張揚血腥的暴力鏡頭,觀眾稍有留意便會發現,影片中從未出現輝頭部被子彈擊中的血漿厲迸濺。導演講求的是真正的心理驚悚,在賭局進行中,運用了緊湊有力的剪輯,最令人窒息的是,當槍口抬起,所有背景音樂全部消失,這種揪心的沉寂無疑成為緊張氣氛催化劑,通過漫長時間疊加起難窮其盡的驚悚效應。
影片的對白很少,而是通過大量電影語言描寫人物的內心糾火。像在休息室里的一段畫面中,鏡頭由最初對對準準備逃跑的賽的背影而推向牆上的鏡子,鏡中的胖子正在彈琴,不安的琴聲如同垂死哲的虛弱呻吟。影片用鏡中像的構圖,影射了在看似寧靜的氣氛中,倖存者內心的強烈躁動。
導演曾如此詮釋《13》的意圖,作為象徵不祥的數字,13雖然會給某些人帶來不幸,卻也會為某些人帶來幸運,而幸運又非永恆不變,影片主人公塞巴斯蒂安正是經歷了從幸運到不幸的過程。
上映時間
台灣地區:2007年03月30日
這部影片,導演把人性的展現放在一個最為極致,最令人窒息的舞台,展現了人性中最為冰冷刺骨的黑暗,也展現了作者內心最深痛的絕望。不僅僅如此,電影在劇作,攝影,剪輯,表演各個方面都堪稱準確有力。敘事洗鍊有力沒有任何廢話。在技術層面也異常成熟。很難相信這竟然出自一位年近二十六歲的年輕導演之手。我相信他將會成為歐洲電影最具有力量的新的聲音。——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