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山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張進徠山,1951年3月出生,漢族,日本研究所副所長。1975年2月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曾任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翻譯等職,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中華日本學會理事、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理事等。

研究領域為日本國家安全戰略,日台關係。著有《回眸東京》、《中國的東北亞研究》等。

個人履歷


男,1951年3月出生,漢族,日本研究所副所長。
1975年2月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日語專業。曾任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翻譯、新華通訊社記者、北京日報國際部記者、北京 日報駐東京記者站首席記者、北京日報外事辦公室副主任、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長、中華日本學會理事、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理事、中日新聞事業促進會理事、日本研究所中日關係研究中心特邀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日本橫濱市立大學客座研究員。
研究領域:日本國家安全戰略,日台關係。

主要著作


1、《回眸東京》(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8年8月
2、《中國的東北亞研究》(合著)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1年7月
3、《中國對外關係史中的台灣問題》(合著)經濟管理出版社 2002年5月

主要譯著


1、《豐田生產方式》,(合譯)山西人民出版社 1979年4月
2、《我的履曆書--大平正芳》,(合譯)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
3、《蘇軍在日本登陸-第三次世界大戰·日本篇》,(合譯)新華出版社 1979年9月
4、《明斯克出擊-第三次世界大戰·日本篇續篇》,(合譯)新華出版社 1980年3月
5、《鈴木善幸》,(合譯)新華出版社 1981年7月
6、《日本警察的秘密》,(合譯)群眾出版社 1982年10月
7、《尖端技術100例》,(合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6年11月
8、《大平正芳的政治遺產》,(合譯)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5年5月
9徠、《后藤田正晴傳》,(合譯)新華出版社 2000年4月
10、《日本台灣幫》,(編譯)參考消息 2000年3月23日-4月1日連載

學術論文文章


1. 日本政界的台灣幫與台灣的對日院外活動 當代亞太2001年02期
中文摘要 戰後50餘年來,日本政界始終存在著一股“反共”仇華、俗稱"台灣幫"的親台勢力,他們雖人數不多,但能量不小,日本的對華及對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牽制和影響。文章較系統地分析了台灣幫形成的原因與背景,概述了其組織形態與現狀,揭露了台灣當局為培植親台勢力而開展的不擇手段的對日院外活動情況,對於研究未來的日台關係走向必有助益。
2. 2000年日本防衛與安全的變化 當代亞太2001年03期
中文摘要 2000年,日本的防衛與安全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其主要特點是:加強戰時立法;重組部隊編製;增強軍事裝備;加大地區安全中的軍事外交力度;開始重新審視《日美安全條約》;探討未來日美安全保障體制應有的模式。這些變化使人們發現,一個政治上愈加自信、軍事上日趨自立的日本正迅速向扮演主要地區安全形色靠攏。
3. 日本政界"台灣幫"的動向及其對中日關係的影響 日本學刊2001年02期
4. 日本何以把八國峰會選址於沖繩 當代亞太2000年09期
中文摘要 日本政府把八國峰會的主會場選定在沖繩,有內政和外交方面的深層考慮。在內政方面,安撫離心傾向和反美情緒強烈的沖繩島民和當地政府;改善小淵自身和自民黨的形象,以利於大選中繼續執政並確立長期政權。在外交方面,顯示日本重視亞洲國家,扮演地區"領頭羊"角色;對美國示好,促其解決基地遺留問題;展示日本欲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軍事作用的姿態。
5. 日本新時期國家安全戰略特徵淺析 日本學刊2000年04期
6. 日本防衛的最近主要變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2000年12月1日
7. 作用巨大、任重道遠-論戰後中日民間交流的特徵與作用 日本學刊2002年04期
8. 戰後中日關係史中民間交流的特徵與作用?《日本:2001》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2年7月
9. 日本政界的"台灣幫"及其對中日關係的影響 《日本發展報告 2000-200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2年7月
10.中日關係“脫困”之見 《瞭望》周刊 (2005-01-27)
11.日本右翼勢力對日本內外政策的影響 (研究報告)
目前研究的課題:日本政治結構變動與民族保守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