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穎

加州理工學院教師

曹穎,女,出生於中國,先後就讀於加州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神經生物學家,霍華德·修斯醫學(HHMI)研究員。1996年從加州理工學院畢業;2002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瑪格麗特·利文斯通和大衛·休伯爾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至2008年擔任哈佛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訪問學者;2009年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工作;2014年晉陞為教授;2015年擔任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2017年擔任加州理工學院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院主任。

2018年10月,獲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年度“天才獎”。當地時間2020年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最新一批院士(120人)及外籍院士(26人)名單,以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中的傑出成就,曹穎在名單中。2020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出生在中國,4歲隨父母遷居美國,居住在馬里蘭州。

教育經歷

1996年,從加州理工學院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2002年6月,從哈佛大學畢業,獲得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2年6月—2003年9月,在哈佛醫學院瑪格麗特·利文斯通(Margaret Livingstone)和大衛·休伯爾(David Hubel)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3年11月—2004年11月,在羅傑·圖特爾(Roger Tootell)實驗室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4年12月—2008年12月,擔任哈佛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訪問學者(Visiting Scientist)。
2004年12月—2008年12月,擔任不來梅大學(University of Bremen)腦科學研究所青年研究組負責人。
2009年1月—2014年,擔任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學副教授。
2014年,擔任加州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
2015年,擔任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The 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 HHMI)研究員
2017年,擔任加州理工學院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院主任。
2020年4月27日,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目前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

主要成就


在曹穎早期的研究中,她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fMRI)研究了獼猴視覺處理系統。結果表明,獼猴的腦細胞在識別臉部特徵時有明確“分工”。曹穎及其團隊2017年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又進一步破譯了大腦中的面部識別機制,即大腦僅需要約200個神經元就能實現面部識別。

獲得榮譽


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
2018年10月麥克阿瑟天才獎(MacArthur Fellowship)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
2020年4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

人物評價


曹穎在揭示靈長類動物大腦視覺神經機制方面作出重要貢獻。(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