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敏河鎮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轄鎮

伊敏河鎮,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下轄鎮,地處鄂溫克族自治旗中部,東與錫尼河東蘇木接壤,西與錫尼河西蘇木相連,南、北與伊敏蘇木毗鄰,行政區域面積209.6平方千米。

伊敏河鎮原屬伊敏蘇木的伊敏嘎查和永豐嘎查;1988年,設立伊敏河鎮。截至2018年末,伊敏河鎮戶籍人口有21771人。截至2020年6月,伊敏河鎮下轄3個社區、1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伊敏河鎮原屬伊敏蘇木的伊敏嘎查和永豐嘎查。
1973年,在此處發現儲量可觀的煤炭資源。
1976年,開始籌建伊敏河礦區。
1985年,組建伊敏河礦區辦事處。
1988年,設立伊敏河鎮。
伊敏河鎮
伊敏河鎮
伊敏河鎮
伊敏河鎮

地形地貌

伊敏河鎮地處呼倫貝爾草原中部,伊敏河中游西岸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呈盆地。境內最高點海拔804.8米,最低點海拔667.3米。

氣候特徵

伊敏河鎮屬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季風多而較大,冬季嚴寒而漫長,夏季短暫。多年平均氣溫-2.4℃,1月平均氣溫-25.2℃,極端最低氣溫-46.6℃(1976年12月31日);7月平均氣溫29.7℃,極端最高氣溫40.1℃(2007年6月10日)。生長期年平均85天,無霜期年平均90天,最長達110天,最短為80天。0℃以上持續期120天(一般為5月末至9月初)。年平均降水量315.7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8月最多。

水文

伊敏河鎮境內河道屬額爾古納河流域,最大河流為伊敏河,境內長25千米,年均流量28.9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伊敏河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災害,一般發生在7—9月。

自然資源


伊敏河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石灰岩等。其中已經開發的有伊敏露天煤礦,礦區面積750平方千米,探明儲量55.90億噸,保有儲量55.82億噸;五牧場煤礦,井田面積0.684平方千米,地質儲量8.9億噸,可采儲量2.77億噸。其他自然資源有石灰岩,礦層儲存在下石炭統紅水泉組中,露出約10千米,厚度大於295.7米。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伊敏河鎮下轄2個社區、1個行政村:新源、濱河,永豐;下設15個居民小組、2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伊敏河鎮下轄3個社區、1個行政村:
序號名稱
1濱河社區
2新源社區
3伍牧場社區
4永豐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伊敏河鎮總人口2694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6045人,城鎮化率96.67%。另有流動人口1241人。總人口中,男性13758人,佔51.07%;女性13184人,佔48.93%;14歲以下2654人,佔9.85%;15—64歲22236人,佔82.53%;65歲以上2057人,佔7.6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9336人,佔71.77%;有蒙古、鄂溫克、達斡爾、滿、回等11個民族,共7511人,佔27.88%;其中蒙古族376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9.5%。2011年,人口出生率6.5‰,人口死亡率2.6‰,人口自然增長率3.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0人。
2017年末,伊敏河鎮常住人口為20725人。
截至2018年末,伊敏河鎮戶籍人口有21771人。
伊敏河鎮
伊敏河鎮

經濟


綜述

截止2003年6月,兩稅收入完成1.74億元,其中國稅入庫1.4億元,地稅入庫3400萬元。
2011年,伊敏河鎮財政總收入11.34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6億元,比上年增長12.8%。牧民人均純收入11081元。
2018年,伊敏河鎮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4個。

農業

2011年,伊敏河鎮有耕地面積0.1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L.65萬畝,林地面積0.091萬畝。糧食作物以穀物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22噸。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0.07萬畝,產量2262噸,其中大白菜357噸,胡蘿蔔6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610頭,年末存欄1482頭;羊飼養量46229隻,年末存欄35593隻;牛飼養量11600頭,年末存欄11500頭;家禽飼養量13800羽,上市家禽7100羽。2011年,生產肉類3729噸,其中豬肉1215噸,牛肉1453噸,羊肉978噸;鮮奶19488噸;畜牧業總產值840萬元。

工業

2011年,伊敏河鎮工業總產值78億元,比上年增長34%;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86%。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實現工業增加值46.34億元,比上年增長37.02%;實現工業增加值3.94億元,比上年增長381.11%。

商業

2011年末,伊敏河鎮有商業網點470個,職工482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8%。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伊敏河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459人,專任教師32人;小學2所,在校生966人,專任教師15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23人,專任教師13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493人,專任教師67人。2011年,伊敏河鎮教育經費達0.47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47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81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3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3%、4.7%、4.5%、4.1%。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伊敏河鎮有文化站2個,建築面積258平方米;公共圖書室2個,建築面積340平方米,藏書3萬冊;電影院1座,座位84個,年放映約700場次,觀眾約5.84萬人次。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伊敏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其中二級乙等綜合醫院1所,疾病控制中心1個;病床13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5張,固定資產總值1.3億元。專業衛生人員143人,其中執業醫師63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6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3人、執業(助理)醫師2.4人、註冊護士2.6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41192人次,住院手術446台次,出院病人2077人次。
2011年,伊敏河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3.4/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0%。

社會保障

2011年,伊敏河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20戶,人數1238人,支出313.2萬元,比上年增長27.3%,月人均210.8元,比上年增長47.6%;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38人次,共支出11.14萬元,比上年增長4.5%。牧區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戶,人數54人,支出6.7萬元,比上年增長8.1%,月人均103.3元,比上年增長47.6%;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4人次,共支出0.32萬元,比上年增長5.8%。城鎮臨時救濟1238人次,支出99.1萬元,比上年增長58%,牧區臨時救濟54人次,支出2.6萬元,比上年增長12.7%。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85人,救災支出12.9萬元,比上年增長21.9%。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5.22萬元,比上年增長10%。社區服務設施10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2個,其他社區服務設施7個。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2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1萬元,捐贈物資折款2萬元,接受捐贈衣被1000件,使13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新增就業人員259人,有13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6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2%,全年共幫助2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2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工作。
2011年末,伊敏河鎮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500人,比上年末增加300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5800人,比上年增加70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8100人,比上年末增加100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6800人,比上年末增加40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300人,比上年末增加50人。參加失業保險6000人,比上年末增加90人。參加工傷保險1000人,比上年末增加80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300人,比上年末增加80人。參加生育保險1500人,比上年增加300人。

交通


2011年,伊敏河鎮有鐵路伊敏線過境,境內長18.3千米,為單線國鐵,設二等站伊敏站,通往哈爾濱、滿洲里,年貨運吞吐量443萬噸;公路有202省道過境,境內長19.5千米。
伊敏河鎮
伊敏河鎮

文化


地名由來
伊敏河鎮因境內有伊敏河流過而得名。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11日,伊敏河鎮入選“2018中國西部鄉鎮綜合競爭力5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