鰭足目

鰭足目

鰭足目,哺乳綱的1目,又稱鰭足類。海生食肉獸,體型紡錘狀;牙齒與陸棲食肉獸相似,但犬齒、裂齒等分化不明顯;呈鰭狀,大部隱於皮下,後肢遙在體的後端與發達的尾部連在一起為主要游泳器官;趾間具蹼,前肢第一趾最長,後肢第一、五兩趾較中央的三趾長。現在分類已將鰭足目降為鰭足亞目,歸入食肉目。

科屬


鰭足目
鰭足目
包括海獅科(Otariidae)、海象科(Odobenidae)和海豹科(Phoeidae)3科:海豹科共12屬19種,數量多亦最常見;海獅科共6屬有14種,具外耳殼和陰囊,多具集群的習性;海象科僅1屬1種,上犬齒巨大,露於唇外,成為獠牙。分佈於世界各大洋。

詳細特徵


鰭足類完全失去在陸地上站立和行走的能力,體形似陸獸,體表密被短毛。頭圓,頸短;5趾完全相連,發展成肥厚的鰭狀;前肢可划水,游泳依靠身體後部的擺動,速度很快,在水中俯仰自由,又可迅速變換方向;鼻和耳孔有活動瓣膜,潛水時可關閉鼻孔和外耳道;呼吸時上升到水面,僅露出頭頂部,用力迅速換 氣,然後長時間潛水,游出一段距離后,再次上升呼吸。一般多在水中活動,但也常在海灘上休息、睡眠。繁殖時期在海島岸邊或浮冰上進行交配、育幼和換毛。在陸地上的行動笨拙而緩慢,全靠振動身體作蠕動狀前進。身體大小不一,從體長1米左右的海豹到3米長的海象、海獅不等,最大的是象海豹,雄體長達6米。鰭足類的雌雄兩性體型大小差別顯著,雄性一般大於雌性一倍左右。繁殖方式:一雄多雌,雄獸往往為爭配偶而相互爭鬥。以各種魚類為主要食料,吃蟹、烏賊和企鵝;掘食蚌、蛤等。鰭足類動物均富有脂肪,人們為了取得脂油和海獅類的毛皮,常常大量捕殺,以致海象和海獅類動物的數量大減。近年來海豹類易遭過量捕殺。現為國際保護條約保護的動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