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擠壓

婚姻擠壓

“婚姻擠壓”是超常規的性別最直接導致的後果。簡單地說,就是由於婚齡男女人口出現較大落差,有可能導致大批一種性別的人找不到配偶。就中國目前官方公布的男女比例看,男性超常規多於女性,一定時間后,就會有大批“光棍”出現,將有可能導致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專家預見,再過15至20年,男女性別比差距較大的這代人進入婚嫁期,同一年齡組的男女中將有一部分男青年找不到對象,於是這部分男青年就可能到下一年齡組的女青年中找對象,如此循環下去,將形成男性初婚年齡推遲、女性初婚年齡提前、夫妻年齡差異擴大。

現象


2004年5月份,一部新出版的名為《光棍:亞洲男性人口過剩的安全意義》在英美學術界引起廣泛關注。它把矛頭對準世界上人口最多、而且男性比例偏高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大略閱讀了該文,對“婚姻擠壓”現象頗為擔憂。
剖析“婚姻擠壓”,首先來看“婚姻擠壓”問題表現出的一些現象及相關縮影。
1、受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生率下降與80年代以來出生性別比升高的影響,1970年後我國出生的男性人口將面臨嚴峻的婚姻形勢。
2、按90年代出生性別比推算,目前0~20歲人口中男性多出女性大致相當於20歲3個年齡組的人口數量,“積累效應”已相當可觀。
3、據統計,在同年齡組中,單身男性的比例遠遠大於單身的女性,並且在青年結婚年齡段(24-34歲)同齡與相對人口性別比都遠大於100。
4、來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擇偶難是青年婚戀面臨的主要問題。而男女性別比例失衡成為擇偶難的主要原因之一。結婚越來越晚,我國當代青年未婚比例越來越高,婚姻市場擠壓現象嚴重。
5、目前,中國低素質人口中早婚現象較為普遍、結婚年齡提前,實際上是中國男性婚姻擠壓的一種必然反映。
由此種種數據和現象看出,青年的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調已成現實問題,它將造成的“婚姻擠壓”問題不得不引起國人的密切關注。

引發的問題


“婚姻擠壓”問題會在多大程度上給社會帶來影響,難以做出確定的預測。但偏高的出生性別比例帶來的連鎖反應不能忽視。筆者認為“婚姻擠壓”引發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導致“光棍階層”的形成。
婦女的缺乏會導致這樣一種局面:擁有金錢、技能和受教育等優勢的男子可以結婚;而沒有這些優勢的男子結不了婚,他們在社會經濟最底層形成了一個固定的“光棍階層”。
而光棍階層的形成可能導致這樣的結果:處於社會底層的年輕成年男子,為了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最終會通過暴力和犯罪方式聯合起來。
(二)對女性的生存狀態造成威脅。
“婚姻擠壓”會導致女性在婚姻市場上的價格更高,但同時對女性的生存狀態也是很大的威脅。女性在這種“婚姻擠壓”所導致的混亂的婚姻秩序下,始終處於很不安全的狀態。
因為整個社會有大量的性饑渴的成年男人,他們起碼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會變得更有暴力、犯罪傾向,從而可能催生更多的性犯罪、性侵犯及性暴力犯罪的泛濫等等一系列嚴重的問題。
(三)對家庭造成的衝擊。
婚姻性別擠壓對一夫一妻制家庭來說,是一股外來的衝擊力,甚至可能出現一妻多夫、不婚、混居等多種可能性。家庭倫理的顛覆,傳統家庭的穩定受到威脅。
(四)出生性別比的異常升高持續,將影響人口再生產。
(五)影響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對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將產生影響。
(六)從長遠來看,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勢必造成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對社會生活產生極大的負面效應,從而挑戰著我們社會的和諧,嚴重影響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七)性別比嚴重失調,將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施行,進一步影響社會人口結構的合理性。
(八)從地區上而言,某些漢族農村出生性別比升高后,逐漸突出的婚姻擠壓問題將引發少數民族婦女的婚姻遷徙,並從而使得部分小規模的少數民族社會面臨更大的婚姻擠壓和其他社會問題。
(九)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大規模的人口遷移和流動將導致婚姻擠壓現象高度集中在少數地區。這種現象更令人擔憂。如果這些“過剩”男性能比較均勻地分散在全國,他們尚不至於引發突出的社會問題。但當這些“過剩”男性高度集中在少數貧窮、落後地區時,這些地區面臨的各種問題將會嚴重得多。
(十)將男女性別比例與安全問題掛鉤,男性人口過剩會給國內和國際社會安全造成威脅。
(十一)倘使“婚姻擠壓”態勢繼續下去,人口出生性別比還將更加深刻地影響著醫學、倫理學、法學及宗教等諸多領域,並誘發一系列的嚴重的社會問題甚或災難。

闢謠


中國婚姻法規定男性法定結婚年齡是22歲。那麼,廣義上的中國“光棍”,應該是指22歲及以上中國人口中男性人口與女性人口的數量差額,而不是中國總人口中男性人口與女性人口的數量差額。兩種統計口徑的結果差異非常明顯。
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總人口中,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3395萬。其中,我國20歲至29歲的男性人口總數為1.1484億人,同年齡段女性為1.1358億人,兩者只差126萬人,這個數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由於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人口瞞報和漏報,尤其是女性青少年人口的瞞報漏報,對性別比失衡起到了遮蔽作用。因而,有必要對男女的性別比作出更科學的判斷,以還原實際情況。比如,1990年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時,0歲人口數,男嬰比女嬰多出119萬;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該年齡段人口為20歲人群,但是,男性人口只比女性人口多出62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女性人口達到法定結婚年齡,需要進行人口申報和獲得戶籍才能領取結婚證,所以原來一直處於瞞報和漏報狀態的女性人口,在全國人口普查時進行了集中補報。正因為我國人口實際狀況的複雜性,不能簡單地以某一年的人口數據,就對性別比問題進行簡單的推論,遑論那些缺乏科學依據的引申和分析?
從人類社會中人口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來看,在一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國家中,男性青壯年人口數量一般高於女性青壯年人口數量,即青壯年人口的性別比一般均高於100,尤其是人口相對較多的國家均是如此。比如,英、法、美、俄、德、日、韓等國家。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從而導致我國廣義上的“光棍”數量較大。但從相對意義上來說,“光棍”問題並不算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