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廣場

海珠廣場

建於1953年的海珠廣場位於廣州市老城區中心軸線與濱江景觀帶的交點,是廣州目前唯一的濱江廣場。它曾充當海珠橋被炸與重修、解放軍進城等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人角色,其附近有泰康路、高第街一德路等傳統商業街區。1963年和1982年,海珠廣場和廣州解放紀念像以“珠海丹心”入選羊城新八景,但一段時間以來,隨著老城區改造的進行,“珠海丹心”的風采蕩然無存。

文化活動


2019年10月1日清晨,廣東省、廣州市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升旗儀式在廣州海珠廣場隆重舉行,約1800餘名各界代表參加,港澳同胞代表出席觀禮,共同致敬國旗、祝福祖國。

交通信息


周邊交通:可乘地鐵2號線或者地鐵6號線在海珠廣場D出口直達
周邊公交:(海珠廣場站)10路 14路 180路 183路 253路 29路 519路 64路 823路 82路 86路 87路 88路 8路 夜22 夜30 夜33 夜8 128路 131B 186路 194路 1路 208路 219路 238路 40路 4路 57路 61路 旅遊2線 夜16 夜1 夜31 222 544 夜32

廣場發展


海珠廣場
海珠廣場
由於地鐵二號線與六號線在此交匯,市政府決定對海珠廣場進行改造。據介紹,總面積4.14公面的廣場南側將創造面對江面的開闊空間,使在廣場上的人群能領略珠江美景,廣場草坪上點綴著大樹,綠化率將達60%;西廣場將結合地鐵上蓋設半下沉廣場,並從海珠橋下穿過,廣場東西兩側被海珠橋分割的狀況將會改變,屆時遊人可從下沉廣場自由穿越海珠橋下。設計還保留了廣場“心”形外輪廓、解放軍雕塑,同時在半下沉廣場的側壁設“珠海丹心”主題雕塑;並結合地鐵建設,在圓形半下沉廣場的中心利用半球狀玻璃穹窿作為地鐵上落口上蓋,旁有環形水幕,隱喻“江畔明珠”的城市新景觀。
廣場內綠草如茵,植有棕櫚、紅棉等喬木,整個廣場富有亞熱帶特色。1959年,廣州解放紀念像在海珠廣場時的形象,肩挎小米袋,一手緊握步槍,一手捧著鮮花,微笑著凝視遠方。像座刻有葉劍英的題詞“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解放紀念”。
1962年,海珠廣場和廣州解放紀念像以“珠海丹心”被評為羊城新八景。設計者:林克明,中國近代建築的先驅,畢業於法國里昂建築工程學院。回國後為廣州城市建築設計立下汗馬功勞。從海珠橋起,沿海珠廣場、廣州市政府、中山紀念堂一直到中山紀念碑,這條長達12公里,貫穿南北的廣州中軸線,是廣州歷史脊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築風格和諧統一,有賴於林克明的直言與獨特的設計眼光。廣州市政府是林克明的另一扛鼎之作,其建築風格、造型方式都是在“和而不同”的設計理念下進行的。中山文獻館是林克明回廣州后首個負責設計的項目,也是他第一次運用傳統建築形式進行設計的嘗試。
海珠廣場
海珠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