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為東北師範大學里的一所教育類學院。
陳元暉、楊清、朱銘麓、何壽昌、曹延亭、王國新等老一輩學者為學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在王逢賢先生、吳傑先生、郭占基先生為代表的一大批專家學者的推動下,在全國教育學、心理學界有廣泛的影響。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學院進入了穩定、持續、快速、發展的歷史時期。現設有教育學系、心理學系、教育管理系、學前教育系、課程與教學系,以及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農村教育研究所、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所、兒童發展研究所、教育信息中心、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教育部東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
教育學原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農村教育研究所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教育學為國家人事部批准的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院現有5個本科專業;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教育碩士專業,並培養全新模式的4+2教育學碩士研究生;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教育學為一級文科博士授權點。全院現共有在校本科生543人,碩士研究生619人,博士研究生285人。
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目前,學院正在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拓寬辦學領域和渠道,擴大為基礎教育服務範圍,爭取更大成績。
成立初期的教育系是課程、科研、師資等方面奠基和初步發展的時期。在此期間,教育系設立了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史教研室;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改造了教育學、心理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並在教育材料的編寫中實現了對於蘇聯成果的借鑒和運用;通過送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完成了師資隊伍的擴充和提高。但是到了1965年,由於學校上級主管部門提出撤銷師大教育系的要求,1965年教育系合併到政治教育系中,此後的十年教育系的發展處於低谷之中,並且由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影響,教育專業陷入癱瘓。
文革動蕩過後,全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軌道中來,教育系也在1978年獲得了第二次生命,並在此後的十五年間進入快速發展時期。1980年,心理學專業從教育學專業中分離出來,開始了教育學專業與心理學專業分離發展的歷程。研究生教育也在此期間獲得了突破性進展。1981,教育系獲得教育學原理和普通心理學碩士專業學位。此後,教育系又先後增設教學論、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發展心理學等碩士學位專業點。到了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批准,教育系獲得了教育學原理博士學位授予權,增設了建系以來的第一個博士點。
這一時期在國家和學校創設的良好學術氛圍中,教育系的科學研究也取得了顯著成績。1979年教育系成立了教育科學研究所。到了1986年研究所調整為普通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和比較教育研究所三部分,比較教育研究所又在1990年改稱為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1994年,根據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教育系率先進行了學院改制。1994年3月20日,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正式成立,學院的成立不僅是教育系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成為教育系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此後,教科院就進入了深化改革和快速發展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學院根據學校發展的目標和定位,提出了“建設國內一流和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教師教育和教育科學研究基地”的目標,也使得學院的未來發展具有了明確的方向。2000年初,學院按照學校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成立了教授委員會,並建立實行了“教授委員會集體決策基礎上的院長負責制”,這一制度的實施也使得教科院的管理進入了一個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新階段。
學科建設在這一階段更是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也標誌著學院整體實力呈現階梯式上升。1998年,教科院成立了全國唯一專門進行基礎教育實驗研究的實驗室。2000年成功獲批比較教育學博士學位點。農村教育研究所成為全國百所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1年教育學原理成為國家重點學科。2003年“課程與教學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點和“教育學”博士后流動科研站獲批。2005年,又成功獲批“教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教育經濟與管理”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至此,學院建成了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9個碩士點。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研究基地,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省級重點學科的學科格局。在重點學科和博、碩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形成了現有的教育學系、教育管理系、心理系、學前教育系、課程與教學系,以及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農村教育研究所、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特殊教育研究所、兒童發展研究所、教師教育研究所、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培訓 中心、教育部東北師範大學基礎課程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領域橫跨教育學,心理學和公共事業管理3個1級學科。學科實力顯著增強,學術地位明顯提高,成為教育學科研究與人才培養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