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王城遺址

世界文化遺址

洛陽東周王城,位於今洛陽市王城公園一帶,為東周時期的古城遺址。

洛陽東周王城平面大體呈正方形,整個王城周長約15公里,有四面城垣和三個城角,大部分位於西工區中西部,面積約9平方公里。城牆始建於春秋中期,戰國至秦漢時曾多次修補。城址核心建築物的宮殿群落位於城內的西南隅。考古人員在城址西北部發現了東周時期燒制陶器的區域;在西南隅建築群基址東側、瞿家屯村東北,共探出糧窖80餘座;同時,在城外還發現了大型的館驛性質的建築遺跡。洛陽東周王城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周代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其中,“天子駕六”保存完好、規模宏大。揭開了洛陽東周王城陵區的謎團,為了解東周王城的布局提供了珍貴資料。

20徠13年5月,洛陽東周王城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1953年,在洛陽東周王城東北城角外鐵道北的燒溝村發掘了59座戰國墓,多數是豎穴墓,十餘座是洞室墓。
1954年,為配合洛陽市的城市建設,找到並確定洛陽東周王城的具體位置,以便於城市的規劃,中央文化部組織考古人員進駐洛陽開始對洛陽東周王城進行勘察工作。同年,在配合中州路修建工程的考古發掘中於西工段發掘的260座東周墓。這批墓葬絕大多數是大、中、小型的長方形豎穴墓,只有極少數屬於晚期的洞室墓。
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站在漢屯路(紗廠路至解放路段)鑽探出四座呈“甲”字形的東周墓,即洛陽西郊M1、M2、M3、M4。併發掘了M1。
1958年,經過數年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在洛河以北的澗河兩岸找到洛陽東周王城城址。此後又經過洛陽的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考古發掘,對洛陽東周王城的城市布局已有了一個較清晰的認識。洛陽東周王城所在的位置、城圈基本上呈長方形、宮殿區位於城址的西南部。
1974年,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發掘了四座“甲”字形墓中的M4。和M1兩座都是積石積炭墓,埋葬的特點和金村大墓比較一致,都為“甲”字形積石積炭墓。許多學者考證金村大墓應為周敬王避王子朝之亂之後的周王陵墓。那麼這四座大墓規模大、級別高,應為王、侯級的墓葬。
1984年,在洛陽東周王城內的東南部,即中州渠以南612工地,在6萬方米範圍內發掘東周墓葬500餘座,除2座車馬坑以外,均屬中小型豎穴墓。
2001年,洛陽東周王城車馬坑廣場修建時發掘的200多座東周墓和十幾座車馬坑,其中“天子駕六”車馬坑就是此次考古發掘所獲得的成果。同年天子駕六(4張),在洛陽市第二十七中學校園內發掘了一座“十”字形大墓,一座“甲”字形大墓,均為王、侯級的陵墓。
2002年,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在九都路與體育場路交叉口東北部的洛陽東周王城東牆外約30米、洛陽市第二十七中學院內又發現1座車坑、1座馬坑及3座大墓。3座大墓呈東西向排列,其中2座“中”字形墓位於“亞”字形墓的西邊。
2004年,發掘了洛陽瞿家屯的大型夯土基址。該處夯土基址位於洛陽東周王城南城牆外。
2013年7-12月,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澗西區舊城改造銅鑼灣廣場和洛陽理工學院附屬中學以及洛陽中邁瞿家屯城中村改造項目建設過程中,發掘了兩段洛陽東周王城西城牆和一段南城牆遺址。
東周王城遺址
東周王城遺址

建築特色


綜述
洛陽東周王城由四面土城牆組成,城址整體形狀為矩形。其北城牆西起澗河東岸、東乾溝村北的土冢(這是王城的西北角),向東呈直線沿78°31′的方向至中儲公司801倉庫西圍牆內(東距隋唐洛陽城西城牆約200米),全長2890米,寬8~10米;東城牆北起北牆的東端,向南沿174°方向至洛陽市二十七中學后逐漸消失,殘長1800米,寬5米左右;西城牆北起北城牆的西端,向南沿澗河東岸至王城公園西折,跨過澗河至七里河村北,再曲折南行至洛陽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南院南圍牆內折向東止,全線曲折多變,呈階梯形,牆寬5米左右;南城牆西起西城牆南端,向東呈直線沿89°方向至洛河北岸消失,殘長800餘米,寬14米左右。在北牆之外發現東西向渠道一條,深5米左右,估計應為當時的護城壕;在東牆的東側唐宮路一帶,亦發現南北向渠道,可能也是護城壕。
文獻中《左傳》提到圉門為正南門,乾祭門為正北門;《春秋大事表》說鼎門為正東門;《玉海·宮解》說:“王城面有三門,凡十二門”;《考工記·匠人》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在洛陽東周王城的四面城牆中,並未發現城門遺跡,可能已遭晚期破壞或考古工作尚未到位。
洛陽東周王城遺址中部被漢河南縣城疊壓。城址北部集中分佈有制陶、制骨和鑄銅作坊遺址,其中制陶遺址面積較大,分佈較為集中,發現有窯址、房屋、水井及大量陶器殘片和制陶工具。
宮殿區
在洛陽東周王城內的西南隅、澗河入洛河處的瞿家屯村東北一帶,發現兩組南東周王城宮殿區西側的澗河故道、北側的城壕及其內的夯土牆北毗鄰的大型建築群基址。近幾年(至2010年),在這片區域又發現三處大型夯土基址。《國語·周語》記載:“靈王二十二年,谷、洛斗,將毀王宮。”指示周王宮大致的位置。而考古發現的這幾處大片夯土基址所處的位置,與文獻所記王宮的位置相接近。這幾處夯土建築基址所在的洛陽東周王城西南部高地當為王城的宮殿區。
洛陽東周王城戰國時期宮城的分佈範圍大致北起今行署路南一線,南至瞿家屯村洛陽東周王城西南城牆一帶,東起王城大道以西、洛陽東周王城倉窖區東側的河道,西至古澗河。春秋時期的宮城所在區域與戰國時期的略同,惟南部南延至洛河。春秋時期的夯土建築規模較戰國時期要大,宮城內均分佈的是宮殿建築,戰國時期宮殿建築規模收縮,宮城內西部為宮殿建築,東部則為倉窖區。宮城外有以自然河道和人工壕溝構成的城壕,城壕內建有宮城城垣,宮城內又以夯土圍牆將宮城分隔為功能不同的小單元,如瞿家屯東北發現的春秋早期的大型夯土建築基址用圍牆分隔出的封閉單元,再如戰國時期宮殿區和倉窖區的分隔等均是此種情況。
宮殿區以主殿堂為中心左右對稱,院落內又分成許多相對獨立呈四合院性質的小單元,也以中軸線為中心左右對稱。

主要景觀


文物遺存

綜述
洛陽東周王城發現的文物遺跡包括:銅、鐵、玉、石、骨、蚌、陶、玻璃、瑪瑙、料器等。其中銅、鐵器種類有禮器、車馬器、兵器、樂器、裝飾品等;石器有石圭等;陶器包含建築材料、生活用品和制陶和燒陶工具。
石器
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隊在洛陽市小屯村東北的東周王城內鑽探發現了四座東西並列的大型古代墓葬,由東向西編為一至四號墓。其中一號墓出土的一件石圭,其上殘留墨書“天子”二字。
銅、鐵器
1973年10月至1974年2月,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為配合基本建設,發掘了其中的四號墓。從墓葬形制、出土器物來看,四號墓是一座級別很高的大型戰國中期墓,出土銅、鐵、玉、石、骨、蚌、陶、玻璃、瑪瑙、料器等,計1637件。其中銅、鐵器有148件,種類有禮器、車馬器、兵器、樂器、裝飾品等。
陶器
1992年7月,為配合洛陽市王城公園覓樂宮的基建工程,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在東陶窯8座(編號為Y1~Y8),灰坑45座的清理遺物(12張)周王城遺址區進行了一次考古發掘。在編號為1992L一WT2的探方內,清理出一座燒造冶鍊工具的古窯址(編號Y1)。Y1南距中州路65米,東距洛陽市園林局辦公樓約110米,它既在東周王城的中心偏西處,又在漢河南城遺址之內。Y1出土陶器38件。
1998年10-12月,在配合河南省建三公司12號住宅樓的基建工程中,洛陽市文物工作隊發現並清理了一處戰國時期的陶窯遺址,發掘面積350平方米。發現戰國陶窯18座(編號為Y1一Y18,其中Y9未清理)、灰坑11個、遺址位置及地層堆積遺址位於沙廠西路路南,澗河東岸。其北距王城北城牆約200米,西距王城西城牆約400米,處東周王城遺址區的西北隅。發掘的陶窯和灰坑內的堆積均為灰色土,質較松。出土的遺物主要是陶器,陶器可分為建築材料、生活用品、制陶與燒陶工具三類。其中建築材料較少,主要有板瓦、筒瓦、瓦當、瓦釘等;生活用品數量很多,主要有罐、盆、瓮、豆、壺等;制陶和燒陶工具數量較少,主要有陶拍、陶墊拍、陶范、陶支墊等。
2002年元月,為配合洛陽市有線電視台的基建工程,洛陽市文物工澗西區舊城改造出圖遺物(3張)作隊發現並清理了一處戰國至漢代的陶窯遺址。發掘面積470平方米,清理出陶窯8座(編號為Y1~Y8),灰坑45個。出土遺物主要為陶器。建築材料主要有板瓦、筒瓦、瓦當、瓦釘等。生活用品較多,主要有罐、盆、瓮、碗等。制陶和燒陶工具較少,主要有陶拍、支墊、瓦當范、鼓風管等2013年7~12月,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了兩段洛陽東周王城西城牆和一段南城牆遺址。發掘清理情況如下:出土遺物主要為建築材料及陶器殘片,其中建築材料出土較多,主要為外壁繩紋、內壁布紋或麻點或素麵的板瓦殘片,還有少量的筒瓦、捲雲紋半瓦當殘片等。陶器多為鬲、罐、盆、豆口沿或底部殘片。
2019年,洛陽東周王城內先後兩次發掘兩漢時期陶窯共21座(其中九都路南有7座)。
“天子駕六”車馬坑
“天子駕六”車馬坑(3張)
天子駕六”車馬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東周文化廣場內,是在2002年至2003年配合洛陽中心廣場的建設過程中探索及發掘出來的東周時期車馬陪葬坑遺址。該遺址的意義在於考證了“天子駕六”說法的真實性。“天子駕六”是中國古代就有的一種車與制度。《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四,大夫三,士二,庶民一”。《尚書·夏書·五子之歌》曰:“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在河洛文化廣場項目發掘前,這種車輿制度存在與否還有待商榷,直至“天子駕六”車馬坑的成功發掘,此種車輿制度得到確認並將起始年代向前推進到春秋早、中期。
“天子駕六”車馬坑全長42.6米,寬7.4米,發掘整理出68匹馬,26輛車。“六駕”車馬擺放在車馬坑的東南部。整個車馬坑的擺放壯觀、華麗,表現的景象似為周天子出巡、狩獵時的隨行隊伍。從兩馬駕一車直至六馬駕一車,完整而直觀的展現了周朝的車與制度及出行時君臣、車馬應遵循的禮制。

價值意義


洛陽東周王城作為洛陽5處都城大遺址之一,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洛陽東周王城遺址都有著其他遺址無可比擬的特殊地位。該遺址的發現對真實了解和掌握東周歷史以及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為研究周代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洛陽東周王城城市文化中的經濟思想,對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啟示意義。在東周王城的考古發現中,手工業作坊遺址不僅分佈面積廣大,手工業種類也很齊全。還有數量眾多的各國錢幣,各諸侯國的銅器、玉石器,以及可能源於古代地中海、中亞、西亞的料珠、玻璃珠等,均反映出以東周王城為中心的手工業和貿易的發達。張儀曾有言:“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正是洛陽地區經濟貿易地位在東周時期的寫照,從《周禮》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出該時期政府對手工業者、商人、市場、市場秩序、賦稅徵收等的經濟管理理念和思想。從《左傳》和《史記》等相關文獻還可以知道,“百工”是東周王城內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東周王城城市文化中蘊含的經濟思想和經濟管理理念,對現代城市經濟社會發展仍有借鑒的價值。
一座東周城,半部東周史。以東周王城為主要載體的城市考古研究,就是揭示東周時期以王城為核心的建城史、東周史、外交史、經濟社會發展史和東周時期的禮儀文化史。研究以洛陽東周王城為代表的古代城市及城市文化,就是研究其深邃的文化內涵,研究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儀和歷史文脈。東周王城的文化內涵研究,在現代對我們仍有啟示意義。

文物保護

2006年11月,洛陽東周王城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第三批)。
2013年5月,洛陽東周王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洛徠陽東周王城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中州中路312號王城公園及其附近區域。
交通信息
公交(王城公園站):101路、102路、103路、10/K10路、11/K11路、15/K15路、19/K19路、23路、32/K32路、40/K40路、50/K50路、59/K59路、990路、99/K99路、9/K9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