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日
和解日
每年的12月16日是南非政府法定的“種族和解日”,在南非原稱“丁岡日”或“誓言日”,是為了紀念1838年的這一天向北遷徙的南非布爾人(荷蘭人後裔)打敗祖魯王丁岡、奪取了南非內陸大片土地而設立的。1994年新南非政府成立后,這一天被改名為“和解日”,寓意是希望南非黑白兩大種族面向未來,和平共處。
每年的12月16日是南非政府法定的“種族和解日” (原為紀念祖魯族人大屠殺的“許願日”――the Day of the vow)。這個已經延續了100多年的紀念日曾經有過不同的名字和含義,這與它的來歷密切相關。
2003年12月16日,一些南非白人在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附近的先民紀念館緬懷歷史,表示與黑人兄弟和平共處的願望。
南非和解日
12月16日是南非的種族和解日。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此日,幾位頗具影響力的白人發起了"為所有人創造同一家園"活動,發表了"南非白人的承諾"宣言,承認白人種族主義政權給廣大黑人同胞造成的巨大身心創傷,併發起成立"發展與和解基金"幫助貧窮黑人,以縮小黑白兩大種族之間的鴻溝與貧富懸殊。問題在於,佔全國總人口12.7%的白人竟對這一勇敢善舉做出截然不同、甚至是針鋒相對的回應,由此而引起的白人之間的分化值得深思。
162年前的12月16日,南非祖魯族黑人與荷蘭後裔阿非利卡白人在恩科姆河決戰,祖魯士兵因不敵阿非利卡人的牛車陣與槍炮,3000名勇士的鮮血染紅了河水,該河因之被稱為“血河”。此後,“血河之役”被黑白兩大種族以各自不同的意義紀念:黑人將該日用祖魯首領丁乾的名字命名為“丁干日”,以此紀念為保衛土地而血戰逝去的勇士;白人則將其命名為“起誓日”--因為戰前他們曾向上帝發誓許願,如能戰勝黑人,將在此立碑永志紀念。種族隔離制度時期,白人種族主義政權把該日做為"最神聖的日子",並規定為全國公共假日。1994年新南非誕生后保留了這一節日,但將其重新命名為"種族和解日",用以促進種族和解與團結、消除種族歧視與偏見,並在該日舉行不同形式的紀念活動。
以如往年,南非今年舉行了"種族和解日"紀念活動。首先令人感到詫異的是,不同部分的白人的紀念目的截然相反、針鋒相對。在立法首都開普敦,以前國會議員尼豪斯先生和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前委員伯頓女士為首,發表了“南非白人的承諾”宣言,公開承認白人在種族隔離制度時期給廣大黑人犯下的“集體罪行”,認為白人是種族隔離制度的受益者而廣大黑人則是受害者,並因此向黑人同胞表示“真誠道歉”;立誓利用全體白人的技能、資源和精力,通過個人和集體的相互努力,其中包括成立發展與和解基金等,為建設一個扶貧濟窮、消除種族歧視和促進種族平等的南非社會而共同奮鬥。與此同時,在當年“血河之役”的古戰場,在當年白人矗立的紀念碑前,極少數右翼極端分子發表“種族隔離制度聖經”,以此紀念“起誓日”,企圖為已被廢除的反動的種族隔離制度招魂搖幡。主持這一紀念儀式的正是在11年前槍殺了7名黑人同胞而被處以極刑,后又被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特赫的“白狼”--斯特賴多姆。
其次令人感到迷感難解的是,白人對"南非白人的承諾"宣言反應不一,觀點涇渭分明。向黑人同胞公開道歉的倡儀得到不少白人的響應,已有450名白人各界名流在宣言上籤了字。他們認為,公開道歉這一“姿態”為白人打破沉默提供了一個“良好機會”,不但有益於目前的種族和解進程,而且有益於國家的未來發展。在宣言上簽字的南非全國編輯論壇主席巴特斯比表示,宣言為南非任重而道遠的種族和解“奠定了一個堅實基礎”。他的這一觀點同時得到廣大黑人同胞的贊同,也得到南非各大新聞媒體的褒揚。
不過,還有一部分白人以各自充足的理由拒絕在宣言上簽字。前總統德克勒克聲明,早在1996年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聽證會上,他已代表全體白人向黑人兄弟姐妹道歉了,再次道歉、多此一舉。反對黨自由陣線領導人維容批評宣言的倡儀者缺乏“深思熟慮”,認為曾是非洲人國民大會(非國大)國會議會的尼豪斯先生在赴任南非駐荷蘭大使前曾是非國大的宣傳員,現在又為非國大做"宣傳"。南非全國白人礦工協會指出,目前南非的種族歧視是針對白人的"肯定行動",他們對此造成的影響認識尚不充分。做為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勇敢鬥士,海倫·蘇茲曼女士明確表示:"我沒有什麼道歉的,我沒有創造種族隔離制度,我盡自己所能反對過種族隔離制度。現在更重要的是創造就業、修建住房和教育人民"。最大的反對黨--民主黨領袖裡昂認為,公開道歉毫無用處,一不可能改變頑固種族主義分子的態度和行為,二不可能改變黑人同胞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種族歧視的現實,唯有嚴懲種族歧視分子的惡行、架設和解與理解的橋樑、建設好國家才是消除種族歧視現象的最佳方案。作為兩大白人政黨新組成的民主聯盟的領導人之一,吉布森堅持自己沒有從種族隔離制度中受益,談不上道歉與否。
再次,拒絕在宣言上簽字的白人雖各持已見,理由多種多樣,但都是種族隔離制度的積極反對者。無論是已作過道歉者還是認為道歉無用者,無論是聲明未受益者還是堅持不需道歉者,甚至是認為自己現在是受歧視者,他們都是種族隔離制度和種族歧視現象的反對者,皆被歸納到白人的保守派之列,而宣言的倡導者和簽字者則被認為是白人中的自由派。他們二者共同反對種族歧視,支持建設無種族偏見的南非社會,與宣言的反對者、白人中的極少數極右派--極端種族主義分子針鋒相對、對照鮮明。
同是種族主義的反對者,為什麼對宣言卻作出大相徑庭的反應?白人作家布林克認為,白人公開道歉毫無黑人"強制"的因素,目的是為了與黑人同胞攜手共建國家的美好未來。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拒絕簽字表明白人的"真誠"值得懷疑。白人女詩人兼記者克羅格則將其歸結為白人的文化傳統--不喜歡聽從命令和告誡而統一行動。她曾在全國反種族歧視大會上,呼籲全體白人在"種族和解日"走上城市街頭遊行,向黑人同胞大聲說:"對不起、請原諒"。"我多麼想看到這種情景,但我被告知自己太理想化了。"她再次強調,人不可以"膚色",而要以"心靈"取人。
在“種族和解日”,以宣言為標誌暴露出的白人意見分歧和觀點相佐是南非社會中樞神經--種族問題的一種正常反應與折射,它有力地說明南非社會的種族問題根深蒂固,種族矛盾錯綜複雜,種族裂痕難以彌合。近半年發生的一系列觸目驚心的種族歧視事件也證明了這一點。從幾起白人老闆將黑人全身塗遍白漆到強迫黑人勞工吃自己的糞便、再到白人老闆將黑人僱員用卡車拖行5公里活活整死,從6名白人少年把1名28歲的黑人礦工腳踢拳打活活致死到白人警察放警犬咬外國黑人,從國家警察總署辦公室的電腦里前總統曼德拉的頭像變成大猩猩到國家儀仗隊射擊場的靶標上姆貝基總統的肖像成為被射擊對象……
暴露矛盾總比掩蓋問題好,有利於矛盾得到解決。絕大多數白人反對種族歧視的鮮明態度和對消除種族歧視現象的有益建議,黑人認為白人"道歉"這一"友好姿態"是對自己伸出的寬恕與和解之"手"的"真誠回應"。這些積極因素表明,建立無種族歧視的南非社會雖任重道遠然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