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散射計
微波散射計
海面風場資料,對各種海洋環境數值預報模式都是十分重要的邊界條件。遺憾的是,海面風場資料嚴重缺乏。從浮標和船舶所獲得的風測量數據十分有限,且離散性大、分佈不均勻。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求獲得海面風場資料的有效手段。可見光和紅外衛星遙感首先得到廣泛應用,利用靜止氣象衛星雲圖,通過雲導風技術獲得高空風場,這種方法從7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星載微波散射計探測海面風場的建議早在1966年提出,這種技術的有效性被1973年Skylab衛星S-193散射計和1978年SeasatA衛星SASS散射計的成功經驗所證實。1991年歐洲空間局(ESA)的ERS-1衛星上裝載的主動微波探測儀(AMI)設有散射計工作模式,使衛星散射計風場測量進入業務化監測的新紀元。
一般只要能精確測量目標信號強度的雷達,都可稱之為散射計。大多數雷達在校準之後,都能作為散射計使用。微波散射計的原理和設計與常規雷達基本相同,如圖。一般微波散射計的組成 部分包括:微波發射器、天線、微波接收機、檢波器和數據積分器。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