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起義

瀘州起義

瀘州起義,發生於1926年12月1日的西南地區瀘州,是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楊闇公、朱德、劉伯承組織和領導下,以打倒軍閥,配合北伐為旗幟發動的一場大規模的武裝起義。

背景


據史載,位於城南的龍透關修建於蜀漢時期,以長沱兩江岸邊為起止:長約數華里。后經宋、清兩代修築,並建有炮台等。在古代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瀘州三面靠水,陸路只有這裡通往城外,歷代兵家列此為川中城防之險要。

經過


1926年12月1日,起義軍旅長袁品文在藍田旅部扣押李章甫旅長一行,集合部隊,宣布起義。隨即命令第二團兩個營直趨忠山,全部繳械敵三團。袁品文旅長率部直人龍透關,使忠山敵炮兵營受夾攻,僅戰一日,控制全城。1927年1月中旬,劉伯承到瀘州,領導起義軍整頓工作,發布《國民革命軍川軍各路總指揮部布告》。隨後,劉伯承總指揮在瀘州舉辦國民師範學校,培養社會活動人才。組織力量,開展宣傳。1927年4月,川黔聯軍圍攻瀘州,瀘州保衛戰開始,龍透關即是主要戰場。十萬川黔聯軍圍攻龍透關40多天,龍透關下屍橫遍野,瀘州仍穩如泰山。最後,賴心輝使用“反間計",楊森投向蔣介石,再加上瀘州孤城無援,瀘州起義歷經5個半月失敗了。

意義


瀘州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在中國革命史和人民軍隊建軍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瀘州起義后,劉伯承指揮的軍隊和舊軍閥展開了歷時167天的瀘州保衛戰。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城市保衛戰。它是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條件下,中國共產黨人資借鑒的經驗。